【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税制结构是什么
税制结构亦称“税制体系”。
指税收制度中各税系、各税种、各税制要素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体系。
它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
(1)税制中不同税系或税类及其相互关系。
按征税对象分类可以将税收分为几个系列或类别,包括流转税系、所得税系、财产税系、资源税系和行为目的税系等。
不同的税系在税制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它们有主体和辅助之分,此将税类及其所包括的税种称为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
主体税种的选择及其与辅助税种的组合关系称为税制模式,它是狭义的税制结构要领。
(2)同一税系内部或不同税系之间各个税种之间的组合关系。
同一税系内部各税种之间有主辅之分,有职责分工。
如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流转税系列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其中增值税是主导性税种,从收入规模、征税范围、普遍调节等方面均看出其主导性地位,同时,它与消费税采用交叉征收制,有分工与衔接问题。
(3)税制要素的组合关系。
税制要素主要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
在同一税系内部,课税要素的选择会影响该税系的格局和功能配置。
如旧流转税中,增值税与产品税税目不交叉,两税彼此独立造成职责分工不明确和功能不协调。
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在工业生产环节实行增值税与消费税的交叉征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