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华理工大学电法勘探二PPT课件
东华理工大学电法勘探二PPT课件
勘查地球物理概论
第三章电法勘探
复习几个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电法勘探: 它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 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人工)电场或电磁 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及有用 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称为“电法”。
2
二、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具有各种导电 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 些差异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 布规律,从而达到查明地下构造或者寻 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4)地质体实际电阻率的大小
(5)地形起伏
11
第一节电阻率法
三、电剖面法
装置特点:各电极间距离保持不变,使整个或部分装置
沿着测线移动,逐个测量视电阻率的值。所得到的ρs
曲线是反映测线下某一深度范围内不同电性物质沿水 平方向的分布情况。
分类:
联合剖面法
电阻率法
中间梯度法 对称剖面法
偶极剖面法
12
(一)联合剖面法
10
五、视电阻率(2)
测量公式: 微分形式:
s
k
V I
s
jMN j0
M
N
j0为地下介质均匀时 的电流密度;jMN为MN
电流间的实际电流密
ρ 度; MN为MN电流间
的真电阻率
影响因素:
(1)电极装置类型及电极距
(2)测点位置(装置相对于地质体的位置)
(3)电场作用范围内地质体的分布(形状、大小埋深、 厚度及相互关系)
得联合剖面曲线出现“正交点”(山谷)或“反 交点”(山脊地形),在解释中应引起注意。
19
20
4.应用 联合剖面法主要用于探测产状陡倾
的良导薄脉(矿脉、断层、含水破碎带) 及良导球状矿体。
21
(二)中间梯度法
1.装置特点及ρs公式:
采用四级AMNB装置,A、B供电,M、N两电极
测量,供电电极距AB很大,MN=(1/50~1/30)
点电源:供电电极视为点电极时的供电 电源
单极点电源:一个点电源的电场,观测 场仅考虑A极,忽略B极
两个异性点电源两个异性点源场的叠加 (电位为标量叠加;电场强度为矢量叠 加;电流密度为矢量叠加)
6
六、装置与装置系数 装置:供电电极(A、B)及测量电极(M、N)的排列
形式和移动方式 装置系数k:表征各电极空间位置的物理量,单位m,k
特点分析: (1)利用均匀场 (2)工作效率高(一线供电,多线测量)
24
(三)对称剖面法
1.装置形式及ρs公式
A、B、M、N四个电极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
且相对于MN的中点O对称分布,
AO=BO,NO=MO,AMNB又称为“对称四极剖
面法”
s
k
UMN I
k AM•AN
MN
25
还可以对称与“O”再增加两个供电电极A’ 和B’,且AB>A’B’该装置称为“复合对 称四极剖面法”。
k V
I
k
1
2
1 1
1
AM AN BM BN
7
(a)二级装置;(b)三级装置;(c)联合剖面装置;(d)对称四级装置;
(e)偶极装置;(f)中间梯度装置;(g)电测深装置
8
七、电阻率:
S
l
R l
Rs I
s
l
SI制中电阻率ρ单位:Ω·m(欧姆·米)影响因素:源自(1)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
(2)岩矿石的孔隙度、湿度;
忽略不计,因此,联合剖面法的电场可视为一个
“点电源”的电场。
13
2.联合剖面法ρs曲线特征分析 讨论直立低阻薄脉上联合剖面法ρs曲线特征
14
由图可见:
①在直立良导薄脉顶部上方,
A S
与
B S
相交,
且 S交点 1(围岩)
②交点左侧 SA SB 交点右侧 SA SB ,此
交点称为联合剖面法的“正交点”(或低
AB工作时,A、B固定不动M、N在AB中部(1/2~
1/3)AB范围内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
MN的中点
22
s
k
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K不是恒定的,而是逐点变化的
23
由图可见: 中间梯度法主要用来寻找陡倾的高阻薄脉 (如石英脉、伟晶岩脉等) 原因:在均匀场中,高阻体的屏蔽作用比较 明显,排斥电流使其汇聚于地表附近,使jMN 急剧增加,致使ρs曲线上升,形成突出的高峰。 而低阻薄脉易于让电流垂直通过,只使jMN发 生很小的变化,故ρs异常不明显 。
阻交点);
③
A S
与
B S
曲线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
线明显张开
15
当薄脉为直立高阻脉时: 联合剖面法曲线ρs曲
线有图。两条曲线也有 一交点,但交点左
侧 SA SB,交点右
侧 SA SB ,此交点称
为联合剖面法的“反交 点”;且反交点不明显, 而且两条曲线近于重合。
16
当薄脉倾S 斜时:
曲线不对称,交点两侧两条曲线所围的面积不相 等。薄脉向两条曲线所谓面积较大的一侧倾斜。
3
三、地电断面: 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
分界限的断面。 地电断面与地质断面可能一致,也
可能不一致。
4
四、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 1. 假定地面为水平的,其上部为空气 2. 假定介质充满地下半空间 3. 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处处相等,乡下无限延
深
空气
地面
0
5
五、电极和点电源
点电源:电极入土深度与几何尺寸与其 观测距相比小得多
(3)水溶液矿化度(4)温度
(5)压力(6)构造层的影响
9
七、视电阻率(1):
当地表不水平或者地下电阻率分布不均匀时
(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介质),仍然采用
前述均匀介质中的供电方式及测量方式,仍
由公式
计算“电阻率值”,此时的
电阻率是在电场作用范围内,各种眼眶视电
阻率的综合反映,为ρs
SI制中视电阻率ρs单位:Ω·m(欧姆·米)
17
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不同极距的 联合剖面曲线交点的位移来判断脉状体 的倾向
18
3.实测曲线的分析及处理 上面所讨论的理想情况(如地形水平、围岩电
性均匀)下的联合剖面ρs曲线的特征。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复杂的,当围岩电性不均
ρ 匀,就会引起 MN的变化;地形起伏可引起 jMN的 变化,造成ρS曲线的复杂度。如纯的地形起伏使
利用该装置可以了解同一剖面上两种深度 范围内导电性有差异的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1.装置特点及ρs公式
AO=BO MO=NO
OC>5AO
SA
k
U
A MN
IA
SB
kB
UMB N IB
(AMN∞) (∞ MNB )
kAkB2AM M•ANN
在测量时,C极固定不动,AMNB见保持距离不变, 四个极沿测线同时移动,逐点进行测量,测点为M、
N的中点O。每个点测量两次,得到两个ρs值
由于C极为无穷远极,它在处产生的电位很小,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