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20210210075740)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20210210075740)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木次调查通过“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毕业选择情况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管理学院周亚老师提供的XX年人事局对北京高校2 _5个学生的调查结果),运用社会统计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得到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各方而因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

木次调查随机选取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院校共2_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此论文采用其中30%的数据,共849个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对毕业生选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目前,大学生毕业主要有三种选择一一国内升学、就业、。

我们可以得出,本次调查777个有效样本中,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占有效百分比的54.2%, 37. 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5.0%的毕业生选择。

此外,还有3. 2%的学生对毕业选择不确定。

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从以下家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又可分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所在学校等,个人因素可分为以性别、性格为代表的先天因素和以学历、成绩、综合能力为代表的'后天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毕业生选
择收到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从家庭、社会因素来看,是否独生子(女)对毕业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独生子女的出guo概率显然要高于非独生子女。

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最为直接,这点与我们预期相符。

学生在毕业后选择问题上,经济问题显然是最为直接的。

所在学校的不同,也使学生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之各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使毕业选择产生很大差异。

此外,有可能影响到毕业选择的家庭、社会因素还有很多,我们考虑了集中有代表性的因素,诸如,父母和亲友期望、周围同学等生活环境、社会—与评价、国家政策、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教育培养。

其中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周围同学的生活环境对毕业选择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他因素则不明显。

从个人因素来看,根据调查结果,先天因素中的性别和性格对毕业选择并未造成影响。

这与我们的假设并不相符。

可见,一个人先天并不影响发展方向。

而与之相对,后天因素对毕业选择有很大影响。

首先,学历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研究生有更大的倾向进一步学习研究。

个人成绩和综合能力均对选择造成很大影响,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大学生毕业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那么要从多方面努力,加强协作,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坚持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正确导向。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尚未跨入社会,缺乏实际生活的切身体验,社会阅历浅。

其择业观念主要受自身主观思想倾向的制约,往往理想化的意识和追求,不是建立在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往往随着外界环境和—导向的变化而变化。

校园中先后出现的出guo热、公务员热、考研热等,就是例证。

实践证明,社会—明确,教育导向正确,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就会明朗正确,形成风气。

因此,高校应着力强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正确导向。

其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突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面向人才市场,实行开放式办学。

要加强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了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调整。

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最后,大学生要确立大众化就业观,提高创新能力,积极迎接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基层工作岗位也对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确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己成为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关键。

大学毕业生要有意识地选择前沿知识来丰富自己,培养自己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要走出课堂的局限,加强实践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在毕业选择时,要对一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出科学的规划。

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出分析和判断,确定择业取向。

大学毕业生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个性品格,专业化的职业素质,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是事业取得成功的
重要基础。

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以诚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特征,实现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跨越。

1朱洪波.新时期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正确导向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XX, (09)
2解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0, 15, (3)
3宋丽贞,荣江莉,曹宁宁,等.高校毕业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商学院学报.xx, 6(1)
4吕世军.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的择业与择业观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xx. 26(3)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