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一)
内容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也必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详尽
考察美元、欧元及日元货币国际化路径的基础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存在两种
可能的路径选择,即在大陆、港澳台“一个中国”范围内实施“欧元模式”,在东南亚及东亚等
更大区域范围推行“日元模式”,同时这两种路径对于中国来说是兼容的。关键词]人民币国
际化;货币一体化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国际货币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欧元的诞生,把以美元为主宰
地位的国际货币格局,改变成以美元和欧元并列称雄的格局。另一件是人民币越来越受到世
界的瞩目,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人预言,人民币会成为继美元、
欧元和日元之后的又一种世界货币。联想到现如今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
就,似乎有理由使人们相信,人民币终将成为一种硬通货。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强
盛的内在要求,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行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货币一体化(包括货币国际化和共同货币选择)是经济发展、贸易深化及信用扩张的必然趋
势,货币经济的逐步发展要求货币具有统一的形制和统一的价值,但哪种货币能够成为国际
一体化货币则是多元货币竞争的结果。中华民族之崛起,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
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获得必须依靠国民经济的竞争力。这不仅需要我国的企业积极实施“走
出去”战略,而且也需要人民币走向世界,到国际舞台上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争取更大的
效力空间,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二、现实与理论上的逻辑冲突
就目前中国经济基础而言,还不足以支撑国际化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具备优势竞争力,
其境外流通存在着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背离。所以,人民币要真正成为亚洲金融经济的支
点货币乃至世界货币,首先要强化其体现横向交易契约关系的一般等价物内质,并在此基础
上达成现实和理论逻辑的统一。2003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94亿元,增长速
度9.1%,以进出口贸易总额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2003进出口贸易总额达
8512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已相当于美国贸易总额的41.9%,从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来
看,已进入经济大国行列,但就中国金融发展而言,无论是金融发展广度,还是金融发展深
度,均未达到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境外持有者对长期持有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心
存顾虑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滞后,这降低了人民币实际交易的国际比较价值,
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层次拓展。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可行、何时可行还要看其要实现国际
化的支撑条件,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人民币“资产池”作为支撑(钟伟,2002)。
现实条件的不具备,并不妨碍我们的理论上的分析。因为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实现人民币国
际化的目标是确定的,因而,对货币国际化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吸取其它国家本币国际化
的经验和教训,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有助于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国际
化发展模式,使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美元国际化的路径考察
1.美元国际化的现状。美元无疑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普
遍使用。在各国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量超过60%;在国际票据市场、债券市场上美国发行债券
数额占全球总量的26%(由表1计算所得);在外汇交易市场中,美元作为主导货币居支配
地位,占全球外汇交易的87%(1998年);在各国银行的对外资产中,美元占47%(1998);
在国际银行贷款币种构成为35.2%(1999年),美元无疑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计
量单位。在国际汇率体制中,采用盯住汇率制的国家其国别货币绝大部分盯住的是美元。同
时,美元的国际霸主地位与美国经济实力并不对称,2002年美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约五分
之一,但是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却是霸主,而这与美元国际地位的取得是密切相关的。
2.美元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新兴的美国经济高速
成长,统一市场正在形成,成为当时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和项目投资源。同时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暴露出欧洲政局的不稳定,大量的闲置资金持有者对本国经济不抱有信心,因而
将目光转向美国。从而使美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急需资金和技术,美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远离欧洲战场的美国不仅经济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相反却通过“租供
法案”向英、法等同盟国提供价值470多亿美元的军火大发战争横财,也乘机占领了西欧各
国及其附属国的广大市场。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在经济上将欧洲各国远远的甩在背后,同
时在政治、军事上也建立起自己的霸主地位。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创造了特殊的历史
背景,美国也树立了自己“老大”的地位。1943年7月立足于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
金转移限制的“怀特计划”提出,该计划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
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通过基金货币单位“尤尼它”初步提出美元与黄金挂钩(10美元=1“尤
尼它”=137格令黄金)。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洲的布雷顿森林举行有44国代
表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经过讨论,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
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
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顺理成章的获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
3.美元国际化的特点。由以上的考察分析我们知道,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有其特殊的国际背景,
其国际化的过程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汇率制度安排,即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持这
一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元国际化的模式特点可概括为:依托全球性汇
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地位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
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
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
表一:国际债券市场净发行的主要特征单位:亿美元
200220032004存量(截止到2004.6)
年年一季度二季度
净发行总量商业票据公债发达国家美国欧元区日本离岸中心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机构公司发
行政府国际组织
1011423.71009.7945.5330.7479.1-22.78.136.9833.255.3102.020.91472483.31397.41365.9275.6
768.8-1.016.366.91168.6113.3147.323.2521.09.0486.0488.0129.4232.76.30.924.1417.37.486.21
0.0347.5-3.4344.7316.76.9214.811.05.018.7282.110.847.67.012332.0414.911736.011002.03200
.3536.0283.1137.4676.29062.41495.91237.2516.5
1.不包括国内费居民发行的债券。2.2004年二季度部分数据为估计所得。
资料来源:BISQuarterlyReview,September2004-BankforSett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