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英文诗歌的意象

浅谈英文诗歌的意象

浅谈英文诗歌的意象王红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泸州646005)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诗语言的特征——意象,阐明了在英诗学习过程中,只有从意象着手,弄清其功能和作用,才能领悟诗人的意图,达到欣赏的目的。

关键词英诗;语言;意象诗是一个民族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最高精华。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托马斯・那什曾对诗作过高度的概括和描述:“诗是百花之蜜,一切学问的精髓,智慧的本质,天使的语言。

”麦修・阿诺德则说:“诗乃人心之精髓;诗人正视生活,并观其全貌;所以要了解特定时代的精神,须从当时的诗歌中寻觅。

”在英国历史上,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直到18世纪现代小说兴起之前,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形式实质上就是诗歌,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对英国人来说几乎就是“文学”的代名词。

英国堪称是一个古老的诗歌之邦,她向世界奉献出了像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滋华斯、拜伦、雪莱等这样伟大的诗人。

在伊丽莎白时代,英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就连莎士比亚和琼生的戏剧都无一不具有一个人新的高峰。

英诗不仅是英语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英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语言,它的韵律,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诗人所特有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无论遵守格律或自由发挥,诗人们往往灵活地运用明喻或隐喻、转喻,象征和意象,联想与暗示,以及排比、对照、反衬、偶句和双关语等技巧。

本文拟通过实例分析来着重谈谈意象在英诗中的重要特征和作用。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image)是诗歌的灵魂,即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人们的理智和情感方面的体验,对读者的感官产生作用,使他们得到明确的感受。

正如英国伟大诗人华滋华斯所说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他认为诗歌的源泉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心灵,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大量运用意象来实现的。

意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庞德给意象下的定义是“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理智和情绪复合物的东西。

”庞德还说:“意象主义的要点,就是不把意象用于装饰。

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

”庞德在《关于意象主义》中进一步阐述了“复合物”这一概念:“意象可能有两种。

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

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变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

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

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旋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那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

在这两种情况中,意象都不仅仅是思想它是旋涡一般的或集结在一起的熔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了能量。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它就不是我所称谓的意象。

”裘小龙先生说:“按照庞德给意象派和象征派下的定义,大致可以做这样的区分:象征派诗人创作时,写的是a象征的是b,这也就是说诗人心中作者简介:王红莉(1963 66是有底的:但意象派诗人创作时,呈现的是一个意象,其中有多少象征或思想,诗人自己也说不上来。

这样,读者就必须自己走入诗中去理解。

英诗中意象的种类很多,有听觉意象(audi-tory image)、视觉意象(visual image)、触觉意象(tactile image)、嗅觉意象(olfactory image)、味觉意象(gustatory image)、动觉意象(kinaesthetic im-age)以及抽象意象(abstract image)等。

因此我们在英诗学习中,要从意象入手,才能领会诗人的意图,进入诗的意境,在深层次上和高度上理解英诗,达到欣赏的目的。

下面从两个方面探讨和论述意象的重要特征。

意象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给我们诸多示意,架起我们和诗人之间相通的桥梁,使我们在意象的指引下,迅速进入意境,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下面请欣赏英国诗人托马斯・那什(Thomas Nash,1567—1601)所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诗——Spring,the Sweet Spring。

该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Spring,the Sweet Spring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Cold doth not sting,the pretty birds do sing: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Lambs frisk and play,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And we hear aye bird tune this merry lay: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The fields breathe sweet,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Young lovers meet,old wives a—sunning sit,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Spring,the Sweet Spring!在这三节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多种意象:春天,“甘美的”(sweet)春天,一年中的欢乐之王,百花“齐放”(bloom),少女围舞(dance in ring)欢畅。

春暖花开,百鸟“齐鸣(do sing)。

棕榈秀美,山渣飘香,农舍“喜气洋洋”(make—gay),羔羊“嬉戏”(frisk and play),牧笛(shepherds pipe)悠扬,莺雀唱和,妙曲欢歌优美。

田野“四处飘香”(breathe-sweet),情人“约会”(meet),老妪“闲坐晒太阳”(a —sunning sit),条条街巷皆闻“悦耳歌声”(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这给我们一系列的动觉和触觉意象。

“sweet”又使我们想到了甜美的花香,既是嗅觉意象,又是味觉意象。

“Cuckoo,jug —jug,pu—we,to—witta—woo!”一行全由拟声词构成,模仿各种禽鸟的叫声——布谷鸟的cuckoo (咕咕),夜莺的jug—jug(啾啾),麦头凤鸡的pu—we(扑—喂)以及猫头鹰的to—witta—woo(托—威托—呜),汇成了一曲百鸟齐鸣的春天交响乐,给人以动觉和听觉的意象。

这些拟声词的反复出现,烘托了气氛。

这首诗汇集了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味觉和嗅觉的六种意象,这些意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人蓄兴旺的和谐画卷。

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也要通过逻辑思维),写诗尤其如此。

所以,诗的特征是以形象化手段,如我国历来诗论中阐述的比兴,西方文论中剖析的意象、象征、比喻等,加上排偶、对比、转折与衬托等修辞手法,构成美妙的意境。

意象的第二个特征是:通过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和象征(symbolism)等修辞手法体现出来。

如托马斯・坎皮恩(Thomas Campion, 1567-1620)写的《樱桃熟了》。

Cherry一RipeThere is a garden in her faceWhere roses and white lilies blow;Where in all pleasant fruits do glow;There cherries grow which none may buy,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Those cherries fairly do encloseOf orient pearl a double row,Which when her lovely laughter shows,They look like rose一buds filled with snow:Yet them nor peer nor prince can buy,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Her eyes like angels watch them still;Her brows like bended bows do stand,Threatening with piercing rows to killAll that approach with eye or handThose sacred cherries to come night,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这首诗多处运用了明喻、暗喻和拟人。

“她的脸上有一座花园(garden),玫瑰(roses)和百合(lilies)争奇斗艳;那里是个美丽的天堂,硕果累累,四处飘香”——这里用“”(garden)花园暗喻姑娘的美好面容,显示出她的美丽和圣洁;用“roses”(玫瑰)暗喻姑娘红润的双颊;用“white lilies”(洁白的百合)暗喻姑娘白皙的肤色。

诗人还用“cherries”(樱桃)暗喻姑娘的朱唇;“pearl”(珍珠)暗喻姑娘的“皓齿”;“rose一buds filled with snow”(挂满白雪的玫瑰花蕾)喻指满含皓齿的“红唇”。

“Her eyes like angels watch them still。

Her brows like bended bows do stand”(她的眼睛像天使护卫樱桃,她的眉毛像弯弓站立防守)皆为明喻,形容姑娘的美丽、圣洁、高贵和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Till Cherry一Ripe them-selves do cry”为拟人手法,反复使用,增加了修辞效果。

再看英国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云雀颂》:To a SkylarkHail to thee,blithe Spirit!Bird thou never wert,That from heaven,or near it,Pourest thy full heartIn profuse strains of unpremeditated art.Higher still and higherFrom the earth thou sprongestLike a cloud of fire;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And singing still dost soar,and soaring ever singest.In the golden lightningOf the sunken sun,Over which clouds are brightening,Thou dost float and run,Like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The pale purple everMelts aroud thy flight;Like a star of heavenIn the broad daylightThou art unseen,but yet I hear thy shrill delight:Like a poet hiddenIn the light of thought,Singing tymns unbidden,Till the world is wroughtTo sympathy with hopes and fears it heeded not---此诗写于1820年,通过对云雀的赞美,点明了全诗的中心,即“理想的诗人像云雀”这一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