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在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材中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对中国戏曲音乐——京剧选段
的欣赏教学,对于自己民族的国宝——京剧艺术来说,学生是觉得很陌生的,也比
较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我认为这一单元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
是为了掌握一些材料,增加一点知识,而是有着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首先,这
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
音乐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用民
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
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其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使更多的人,
特别是下一代都来参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创造、发展,共同完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
向世界,使传统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为此,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
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
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
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
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
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
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
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引导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京剧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剧种,港台一带称之为国剧,外国人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它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1790年(清乾
隆55年)起,四大徽戏班先后进京,西皮二黄的合演,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京剧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表演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
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前苏联的戏曲大师斯坦尼司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德国戏曲
大师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之一。尽管这一提法并
不是那么科学,但是,从京剧的社会作用和在国际上突出地位来说,作为一个
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
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曾有一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
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
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地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
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
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尽管海峡两岸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是对京剧却没有丝毫
的分歧,只要一见面,我们就可以一起排戏、演戏,完全如出一辙。真是相逢何必
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同学们,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外国人和我们老一辈人对京剧有多么的喜爱,那
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民族的国宝——京剧呢,
活动目标:
1、1、通过京剧选段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产生及发展。 2、
2、积极动脑,根据兴趣发现问题,确立研究的专题。 3、3、形成协作兴趣小组。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
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
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
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
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
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
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
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
合的特点。)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
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
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伴奏乐器的种类„„)。
6、6、教师总结,帮助形成协作兴趣小组。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
目标:
1、通过自主研究,了解京剧的
1、1、行当划分、唱腔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脸谱颜色的代表、伴奏乐器的
种类等内容。
2、2、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体验到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 3、
3、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 4、4、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
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活动流程:
1、1、帮助制定研究方案和步骤。
2、2、帮助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合作。
3、3、网络信息搜集指导:上网、搜索、阅览、摘录。 4、4、根据搜集的资
料,各组完成研究内容,研究小结。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
活动目标:
1、1、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与交流。 2、2、根据自己
研究形成自己独立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3、3、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深化自己的研究。
展示成果、成果交流:
兴趣小组A: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了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
称谓。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随
后传到北京,渐及全国各地。1928年至1949年,北京曾改称北平,京剧也改名平
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京剧。
兴趣小组B: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
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
并,取消了末行。
兴趣小组C:京剧脸谱颜色的的代表:红色——忠勇(如:关羽)、黑色——刚直
(如:张飞)、白色——奸邪(如:曹操)、蓝色——骁勇善战(如:窦尔敦)、绿色——
魔鬼或草寇、紫色——天王(如:托塔李天王)、金银色——天神
兴趣小组D:京剧的唱腔特点:以皮黄腔为主,二黄腔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沉
激愤之情,有正二黄与反二黄之分。除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
子、吹腔、昆腔和民间小调等唱腔。不同行当在唱腔上有区别,西皮、二黄各分生
腔和旦腔两类,各名家所创的流派在唱腔风格、旋律乐汇、润腔方法等方面都不尽
相同,各有特色,京剧在演唱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兴趣
小组E: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京剧的“四小名
旦”: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张君秋。京剧四大坤旦:即“上海四大名旦”。一
说为:赵君玉,刘筱衡,小杨月楼,黄玉麟 ;一说为:冯子和,毛韵珂,欧阳予倩,
小杨月楼 。京剧“四块玉”:侯玉兰(工青衣,习程派)、白玉薇(工花衫、青衣)、
李玉茹(工花衫、花旦,青衣)、李玉芝(工花衫)。京剧的“三鼎甲”:程长庚、余
三胜、张二奎。京剧的“新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京剧的“前四大
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京剧的“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
英、杨宝森、奚啸伯。 兴趣小组F:京剧的伴奏乐器的种类:打击乐器:单皮鼓 、
板、堂
鼓 、大堂鼓 、 小锣 、 大锣 、钹、铙 、小钹 、齐钹 、哑钹 、 碰钟 、
云锣、铴锣 ;拉弦乐器:京胡、二胡、小三弦、月琴;吹管乐器:笛、笙、唢呐、挑

我觉得通过网络运用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
学生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
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
好的学生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多、更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