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篇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2篇

(篇一)

**县为农业县,有效灌溉面积34.5万亩,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想要实现农业的有效发展,解决农业灌溉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结经验,认为井渠双灌与管道输水灌溉在我县可推广,同时建议协调增加地表水分配水量。

1、井渠双灌

根据我县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地表水灌溉工程,推广井渠双灌,以解决地表水不足、地下水超采问题,能有效的解决农业灌溉需求。

针对农业灌溉严重依赖地下水,需水量大、用水成本高的实际,在**年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石津灌区恢复灌溉工程、**年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表水引黄灌溉工程、石津灌区恢复灌溉工程。石津灌区灌溉工程将岗黄水库的水引至田间灌溉,引黄灌溉工程利用现有河、渠、坑塘蓄水,修建水利工程,引水至田间灌溉。利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而带来的灌溉缺水矛盾冲突,控制了深层地下水超采。由于石津灌区、引黄水量不足,无法实施全面地表水灌溉,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效结合,来实现对农作物的灌溉,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这样井渠双灌,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农业灌溉任务,还能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地表水紧缺不能蓄水灌溉时,利用地下水保障农业灌溉需求。

2、管道输水灌溉

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明渠输水灌溉蒸发和损失率较高,利用管道直接将水引至田间灌溉,存在提高水利用系数、埋设管道不用占地、输水直接迅速、增产等诸多优点,配套喷、滴灌设施,从而做到高效节水,更加值得推广。

3、建议增加地表水分配水量

**年、**年石津灌区灌溉工程与引黄灌溉工程共引水**45万m3,压采深层地下水3123万m3。

引黄灌溉工程目前只能冬季蓄水,春季灌溉使用,建议上级协调增加引黄水量1000万m3,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灌溉。

同时建议石津灌区延长(或增加)灌溉放水时间,保证春季灌溉用水,增加秋冬季放水时间,也能用地表水灌溉,更加有效地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改善地下水环境。

(篇二)

一、**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局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首要工作,通过反复论证,科学测算,年初提出了在衡水市率先逐步退出地下水灌溉的目标,围绕“节、蓄、引、调、排、管”六个方面重点,积极谋划跑办项目,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深州市**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4.7825亿元,其中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4.66亿元、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1224.79万元,年节水压采地下水3222.3万立方米。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工作安排,我们及早安排项目规划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资质的勘测单位、设计单位,于今年3月份第开始对项目区进行实地勘察、测量,7月底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初审、专家复审后于8月底通过财政评审,衡水市财政局、水务局联合行文批复了项目实施方案。

2、确定招投标代理机构。根据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监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指导意见》和《河北省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文件示范文本》(冀发改招标〔**〕1355号),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组织招投标代理机构比选工作,8月7日完成,确定了5个招投标代理机构。

3、依法进行招投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实施办法》,严格招投标程序,依法、依规进行招投标,招投标时纪检、财政、发改、检察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的5个单体项目共分为73个施工标5个监理标,分别于9月21、22、23日、29日和10月10日开标,73个施工标中有11个流标,第二次招标前磨头第8标段无单位报名,其他10个标段已完成招标。

4、严格资金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和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资金拨付严格按照合同及拨付程序执行。

5、加强项目建设“七公开”。按照深州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印发《在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推行“七公开”实施办法》,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工程项目“七公开”工作,各施工单位进行了项目公示,确保项目在阳光下运作。

6、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一是对项目工程质量实行终身制,确定施工单位是第一责任人,各标段监理人员在施工时必须到场,与项目单位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二是在每个涉及项目村各推选2名群众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工程监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监督工作。三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单位对原材料进场前要进行抽检,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全部清退出场;监理单位在混凝土开仓前进行检查、混凝土浇筑现场留取试验试块,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禁止使用;同时,对启闭机、闸门等金属结构,按照对生产单位相关资质的相关要求、生产厂家相关资料及技术参数在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备案,验收时备查。

7、加快施工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住施工有利时机,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加强施工管理和调度,增上人力、机械,增加作业面,努力加快施工进度。

8、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每个乡镇选择1~2个试点,通过完善以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村用水管理体系,建立渠道管护主体和管理机构,制订管理制度和费用管理办法,明确支渠和斗农渠及配套设施产权归属,实现渠道的农民用、农民管,确保水利工程的长期使用。

(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总投资4.66亿元,共分为5个单体项目,涉及我市11个乡镇146个村,治理渠道总长142.21万米,复灌改造灌溉面积38.37万亩,年节水压采地下水3155.3万立方米。目前,完成渠道整治衬砌77.6万米,新建桥闸涵1217座,完成总工程的54%,涉及灌溉面积20.4万亩。

2、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1224.79万元,实施面积8302亩,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及穆村乡穆村村、东八弓村8125亩的果树小管出流和榆科镇东杏园村177亩树莓滴灌,年实现节水压采67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1826亩,占总工程的22%。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深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暨水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深办字[**]18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务局,切实加强了我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2、落实责任分工。成立了“深州市推进**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深治水[**]1号),分为清表工作、招标工作、工程质量监督、资金管理与拨付、乡村义务监督、工程验收6个专项小组,县级领导任组长,明确了分包方案和工作职责。

3、健全规章制度。市政府出台了《深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建设配套管理暂行办法》([**]57号),对项目方案编制、建设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4、细化工作举措。设立“深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处”为项目法人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设立“深州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加强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水务局成立了6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和1个档案资料管理小组,从工程建设开始,坚持每天深入现场指导施工作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5、加强协调调度。市委孙云霞书记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议;刘继承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议,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地下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调度会,并深入项目区协调解决存在困难。水务局和有关乡镇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二、**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思路

坚持开源与节水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治理与保护同步,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分类指导、有序推进,集中连片、便于管理,持续可靠、成效明显的要求,本着有替代水源,易操作实施,能迅速见效,可整体推进及投资少效益高的原则,坚持把节水放在核心位置,集中在基础条件好、前期工作充分的乡镇区建设节水压采项目,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确保有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任务目标

在**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渠灌区38万亩基础上,**年复灌、提升灌溉面积25万亩,节水压采地下水2500万立方米;清淤、扩挖坑塘800亩,蓄水480万立方米,估计总投资7.9亿元。

(三)主要工程

1、辰时分干复灌改造工程。新建分干渠渠道2.3万米,支斗渠5.3万米,控制面积12万亩,涉及深州镇、辰时镇、北溪村乡,估计总投资2.8亿元,节水压采地下水1110万立方米。

2、渠灌区渠道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提升支斗渠49万米,控制面积13万亩,涉及9个乡镇,估计总投资2.6亿元,节水压采地下水1200万立方米。

3、坑塘清淤蓄水工程。城区坑塘占地800亩,涉及深州镇4个村,清淤扩容后蓄水能力达到480万立方米,作为蓄水水源通过渠道连通辰时分干灌渠,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保障深州镇东部和辰时镇东部2万亩耕地农业灌溉用水,估计总投资2.5亿元。

(四)体制机制创新

1、进一步落实水权交易平台建设任务,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确权和移交。

2、进一步扩大水价改革范围,在石津灌区收费执行标准及管理模式上探索更合理的水价改革,按照“总额控制,计量到斗,按量收费”的原则更新管理模式,加强乡镇水利站、用水合作组织等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