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19卷 201 2正 第4期 7月 Vo1.19 NO.4 Ju1. 2o1 2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杨艳丽,任 伟,任 静,李 新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摘要:由于人工湿地涉及的资源范围广、要素多、联系复杂,因此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指标的选取与量化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 过专家打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定量分析了各指标对人工湿地生态安全影响的重 要性。该研究可为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权重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1—1556(2012)04—0066-04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Wetland Eco-security 

YANG Yan-1i,REN Wei,REN Jing,LI Xi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1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artificial wetland eco-security,and,through the expert scoring and the use of AHP,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SO the influence of each index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quantitative method.Th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artificial wetland safety evaluation. Key words:artificaial wetland;eco—security assessment;AHP;index system;weight 

0 引 言 

湿地生态安全是指维持湿地生态过程的连续 

性、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湿地生态功能的 

完整性[1]。由于湿地涉及的资源范围广、要素多、联 

系复杂,因此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 程中指标的选取与量化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 

性。为此,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人工湿地生 

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 

1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 

构建 

1.1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构建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 

循整体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生态安全反映的是整个生态 系统的状态,因此建立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要考 虑该系统的完整性,既要选取各个子系统中特有的 

指标,又要选取能够反映整个生态系统整体生态安 

全的指标。 (2)代表性原则。选择的指标要有代表性,不 

宜太多也不宜过少。指标选择太多,会增加系统指 标体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评价难度,掩盖了主要的 

关键因素;指标选择过少,则使指标体系不完整,难 

以全面反映系统的客观状况。 

(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和设 

计必须要能真实、科学地反映生态系统的现状,并且 所选指标应易于收集、监测或量化处理。 

1.2指标体系的构建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是涉及人类社会和 

自然生态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影响因素繁 

多,因此应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 

收稿日期:2011-11—22 修回日期:2011-12—06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项目(091120022) 作者简介:杨艳丽(1987一),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E—mail:kelly8716@163.tom g 工眈 境m 环蛳O与 n 全 安 

吐 第4期 杨艳丽等: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体系的层次结构。为此,本文以苏州市盛泽湖人工湿 

地为例,来探讨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苏州盛泽湖地区的具体特点,建立如图1 

所示的层次框架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以人工湿地 生态安全为评价目标层(o);以资源环境压力、资源 

状态与生态环境质量、人文环境响应为总目标评价 的准则层(A);将资源压力、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作 

为资源环境压力的3个代表因素,将水资源、生物资 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功能状况作为资源状态与生 

态环境质量的4个代表因素,将自然资源保护、人文 

社会响应作为人文环境响应的2个代表因素,构成 评价指标体系的次准则层(B);进而在构建出人工 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框架后,选取确定22个评价指 

标作为指标层,构建了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 标体系,见表1。 

人工湿地生 态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0 

水 资 源 Bt 人文环境 响 

生态I l自然l 1人]环境l l资源l l卒土≤ 

功能JJ保护J I响 状况l l 8 l I 9 B7 I I I l 

图1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Fig.1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ramework of artificial wetland eco—security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工湿地生态安 

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在1977年 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 法L2]。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1~9间的整数及其倒 数作为标度来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3]。 2.2建立比较判断矩阵并求权重 

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和专家咨询,根据各层次因素 指标对应上一层指标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建立判断矩 

阵,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w。具体过程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则有 

M一Ⅱ口 ( 1,2,…, )。 J一1 (2)计算 的 次方根,则有 一 表1 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artificial wetland eco—security 目标层0准则层A次准则层B 指标层C 

资源压力 B1 

资源环境 压力A 环境污染 B2 

人类活动 B3 

水资源 人工湿地 B 生态安全资源状态生物资源 与生态环 B 境质量A2 土地资源B。 生态环境功 能状况B7 自然资源 保护B8 人文环境 响应A3 人文社会 响应B9 湿地面积C1 年蓄水量Cz 水周期c3 年蒸发量C 

土壤污染指标Cs 大气污染指标 水污染指标 

日旅游人数c8 区域开发指数 年汇水量Cl0 年降水量Cll 水体质量达标率C z 

植被覆盖率C】。 生物多样性指数C14 初级生产力C1s 

土壤质量C16 污染净化功能C17 大气调节功能ClB 

源水水质达标率c】。 

湿地保护意识c2o 湿地管理水平C2I 相关政策法规实施力度Czz 

(3)对w 进行标准化,则有W 一 

w / ( 一1,2,…, )。 / (4)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则有 一 

, aq Wi 去 ( _1,2,…, 

(5)进行一致性检验[4],即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 

标c/(cI一 )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见表2)之比 是否具有一致性。当 <0.1 时,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进行修正。 根据上述步骤,最终建立的比较判断矩阵并确 

定的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至表13。 由表3至表13可以看出,CR均小于0.1,具有 

满意的一致性。表14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总排序, 

由此可以判断各影响因素对人工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的影响程度。 表2 RI值表 Table 2 Values of random jndexes 

n 1 2 3 4 5 6 7 8 9 载一 态质[『 遂而 

薪 68 安全与环境工程 第19卷 

表3 o—A判断矩阵 Table 3 Matrix of 0一A O Al A2 A3 At 1 1/3 1/Z 0.163 781 A2 3 1 2 0.538 961 A3 2 1/Z 1 0.297 258 A =3.009 209,CI=0.004 604,RI=0.58,CR=0.007 939<0.1 

;3.018 325,CI=0.009 162,RJ=0.58,CR=0.015 797<0.1 

B7 1/4 1/3 1/2 1 0.051 719 =4.062 707,CI=0.020 902,RI=0.9,CR=0.023 225 ̄0.1 

B9 A…=2,CI一0,RI=0 1 1/Z 2 1 0.198 172 0.099 086 

^~=4.171 300,CI=0.057 100,RI=0.9,CR=0.063 445 ̄0.1 

C5 1 C6 1/Z C7 3 …=3.003 967,CJ一0. 2 1/3 0.020 976 1 1/5 0.011 149 5 1 0.059 125 001 848,RJ一0.58,CR=0.031 87<0.1 表9 Bs—C判断矩阵 Table 9 Matrix of B3一C 

表10髓--C判断矩阵 Table 10 Matrix of B4一C 

B4 Clo Cu W 

C1o 

Cll Cxz 1 

1/Z 

6 1/6 1/5 

1 o.046 062 

o.030 813 o.196 606 A…=3.087 393,Cl一0.043 697,RJ:0.58,CR=0.075 339<0.1 

C13 

C14 

C15 1/5 

1 1/2 1/3 

2 

1 0.012 451 

0.066 04Z 

0.035 125 …一3.003 696,CI=0.001 848,RI一0.58,CR=0.003 186 ̄0.1 

表13 B,--C判断矩阵 Table 13 Matrix of B9~C 

B9 

0 Czl C22 c2o C21 Czz W 

1 2 

1/3 1/Z 1 

1/5 0.o30 632 0.O57 595 

0.olo 858 一3.003 696,CI=0.001 848,RI一0.58,CR=0.003 186 ̄0.1 

表l4各评价指标权重的总排序 Table 14 Order of weights 指标 权重w 排序 指标 权重w 排序 指标 权重w 排序 C1 o。o12 431 17 C9 o.026 224 13 C17 0.012 930 15 C2 o.003 691 20 Clo o.046 062 7 C18 0.038 789 8 C3 0.ool 274 Z2 Cll o.030 813 lo C19 0.198 172 1 C4 0.002 687 21 C12 o.196 606 2 Czo 0.030 632 11 C5 o.020 976 14 Cl3 o.Ol2 451 16 C21 0.057 595 6 C6 o.o11 149 18 C14 o.066 042 4 Cz2 0.010 858 19 C7 o.059 125 5 Cl5 o.035 125 9 C8 o.026 224 12 C16 o.1oo 143 3 3 9 9 8 4 4 O 2 4 0 1 2 2 9 5 O 0 O 0 0 0 3 /2 1 1 4 2 ,,1/ l 1 1 4 3 } B B B 

l 7 3 8 1 4 4 6 l 3 3 0 7 1 O 0●1 l 0 0 0 4 3 2 3 1 1 3 1 1 3 3 1// 1 1 1 B B B 

1 1 4 7 躬的 Z 3 1 2 ∞∞∞ 0 0 0 0 2 5 l 1 7 5 1 2 5 5 l 1 5 7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