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2011050132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 目 在中华水韭皮层的二次开发
学 生 丛 红
指导教师 刘保东
年 级 2009级
专 业 生物科学
系 别 生物科学系
学 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在中华水韭皮层的二次开发
学生姓名 丛 红
指导教师 刘保东
年 级 09级
专 业 生物科学
2013年 3 月
3
课题来源:
教师指导选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真正的二次开发,在更多或更少的rhature皮层并没有从周围出现—中柱,初生分生组织,在三种水韭属的描述。次生皮层发育的关系在沟的形成过程和对死亡的皮质层的脱落。在沟内,二级皮层是文件切线对齐的球茎的轴的表面上;从旧皮层脱落,这是在径向文件。常排列。然而在日本,一,二次皮质表面,死了皮层已经流向可以由随机趋向的双细胞。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几个数字的弗兰肯伯格和詹宁斯细长的皮质在石化根座细胞。这些细胞通常是细长的任意方向的外表面切向—的轴面,和S.ficoides甚至径向伸长过程中根脱落。
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此课题主要研究中华水韭皮层的二次开发,通过科学家的论证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华水韭。由于在百度、中国知网上查找资料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英文、法文、拉丁文等。通过查词典、通过相关专业文献教材来查询。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2012.10.1-----2012.12.1 查找资料和查阅文献
2012.12.1-----2013.1.30 翻译综述
2013.1.31-----2013.3.31 综合最新资料最新文献补充资料
2013.4.1-------2013.4.30 整理论文
2013.5.1 申请答辩
5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无
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
无
6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
同意开题
___________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院(系)审查意见:
____________院(系)主任 (签字)
年 月 7
学士学位论文
题 目 在中华水韭皮层的二次开发
学 生 丛 红
指导教师 刘保东
年 级 2009级
专 业 生物科学
系 别 生物科学系
学 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3月
8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刘双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包括它的分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其产生和积累的影响和作用,总结了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Hormesis
现象,并根据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理活性的研究,对提高药用植物的药效具有重要意义,并探讨了次生代谢产物在未来生活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环境胁迫 hormesis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医药行业,在消费者用药选择中,植物药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植物药发展快于化学药品,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天然药物来治疗或预防疾病。药用植物的药效缓和,毒副作用较少以及整体提高免疫力等。药用植物的在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利用都在逐步增加。中药材发挥临床疗效的化学基础是其体内某些活性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多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中一类并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和阶段的特异性。我国是世界上中草药的生产大国,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中成药的合成成分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在提高药用植物的药效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缓解了化学药物类环境问题。
一、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类
药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次生代谢物质如黄酮类、苯丙素类、醌类、单宁类、萜类、甾体及其甙、生物碱七大类。还有人根据次生产物的生源途径分为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等三大类。这类小分子物质很多是化感物质,在药用植物中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1、 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依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花色素类以及黄烷酮类等。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癌、抑制脂肪酶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作用。银杏和杜仲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2、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 9 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可分为単萜、二萜、倍半萜,倍半萜约有7000多种, 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由具有30个碳原子的三萜类苷元和糖组成,在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中分布广泛。三萜皂苷因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杀寄生虫、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提高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和生物活性,成为植物和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1]。三萜皂苷通常是评价中药材质量和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如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芪等中草药都含有三萜皂苷。萜类化合物是挥发油(又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从植物的花、果、叶、茎、根中得到有挥发性和香味的油状物,其作用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 祛痰、止咳、驱风、发汗、驱虫、镇痛。
3、 生物碱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光学活性。有些不含碱性而来源于植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碱的范围内。而有些来源于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肽类,习惯上又不属于“生物碱"。生物碱的发现始于19世纪初,是人们研究得最早而且最多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台物。据统计,已知生物碱种类很多,约在2000种以上,有一些结构式还没有完全确定。它们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为59种类型。
生物碱的分来方法较多,按其植物来源可分为茄科生物碱、毛茛科生物碱、百合科生物碱、罂粟科生物碱等;按其生理作用可分为降压生物碱、驱虫生物碱、镇痛生物碱、抗疟生物碱等;按其性质可分为挥发碱、酚性碱、弱碱、强碱、水溶碱、季铵碱等[7]。植物生物碱的主要类型为萜类吲哚生物碱、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茛菪碱、烟碱和嘌呤生物碱等。
药用生物碱临床应用主要表现为抗癌、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作用,同时还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二、环境胁迫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和积累的影响
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 (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产生和变化比初生代谢产物与环境有着更强的相关性和对应性。黄璐琦等提出环境胁迫可能会通过刺激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道地药材的形成[2]。可诱导或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环境因子很多,有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它们同时对代谢产物发挥着重要作用。
1、非生物因素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大气、盐分、养分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甚至胁迫。
1)温度
温度是调节植物代谢水平的主要环境因子, 对植物的次生代谢也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表明在非最佳温度下,玉米向光面的叶片中积累花青素,从而有效防止光抑制造成的伤害;黄豆在低温下培养24h,根部总酚酸、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和染料木苷的代谢水平显著增高,而当施加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竞争性抑制剂AIP后酚酸含量则下降,低温促进了由苯丙氨酸转向次生代谢的过程[3]。适度的高温有利于植物中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Pecetti等对紫花苜蓿的研究表明,在生长时期日间温度较高时,紫花苜蓿中总皂苷量也较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