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控

浅谈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控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第34卷 

浅谈鸭坦布苏病毒病及其防控 

张兆成 刘恩昌 史辉 (山东省昌乐县畜牧兽医局262400) 

中图分类号:¥85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3)06-0038.02 

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 

毒群。该病主要以体重、食欲、产蛋率下降与高热,甚 

至停产以及部分死亡为特征。该病原传播迅速且发病范 

围极广,全国大部分省市蛋鸭曾受到严重影响。 

l病毒的流行病学 

鸭感染后主要表现站立不稳,卧地不起等神经症 

状,但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不同的是该病毒可导致蛋鸭 产蛋下降。根据报道,该类病毒的传播主要媒介是节肢 

动物。该病感染主要以产蛋鸭群为主,还包括商品肉 

鸭、肉用种鸭,现有报道在种鹅和野鸭体内也分离到该 

病毒。 

2病毒的培养特性 

经研究表明鸭坦布苏病毒可以在鸡胚、鸭胚、鸭胚 

成纤维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及部分传代细胞系(如DF1) 

中增殖并增殖到较高的滴度,经尿囊腔接种鸡胚或者鸭 

胚后2 6d可以致死胚体。经细胞培养。病毒可以对成纤 

维细胞引起明显的病变。 

3临床诊断 

临床上该病主要以产蛋骤降和一系列明显的病理变 化为诊断依据,鸭发病后采食量下降甚至废绝、体温升 

高、精神委顿,喜卧、排绿色稀便,可见有神经症状, 

部分可见有软脚现象。剖解病鸭后可见病鸭脾脏明显肿 

大,呈花斑样病变,严重可出现坏死点.肾脏肿大,蛋 

鸭可见卵泡破裂,卵巢出血,卵泡膜明显增厚、浑浊。 

4实验室诊断 

4.1病毒分离鉴定 

一般将发病鸭的脾脏研磨离心后墩上清经尿囊腔接 

种8日龄SPF鸡胚,接种后2—6d鸡胚死亡,死亡时间在第4 天相对比较集中。死亡鸡胚主要表现为尿囊膜明显增 

厚,胚体水肿出血。胚体肝脏肿大,有坏死灶。分离毒 

株在鸡胚、鸭成纤维细胞及DF1细胞上均可正常生长,一 

般2d左右即可导致细胞病变,产生CPE 检测鸭坦布苏病 毒最为经典的方法就是病原的分离鉴定,但这种诊断方 

法影响因素多、工作量较大且耗时较长,所以在临床应 

用上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2血清学检测 

4.2.1传统的血清学方法 这种方法最经典的就是中和 

实验,它的主要原理可以归纳为: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可 

以与病毒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病毒失去吸附细胞的能力 

38 或者使其侵入或者脱壳的能力受到抑制,继而丧失对敏 

感细胞和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方法多被用于动物免 

疫水平和疫苗效价的评价。进行中和实验需要采集急性 

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检测,检测诊断费时费力,不能达 

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双份标 

本的采集有困难。 

4.2.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 

一种灵敏、简单、快速并且适合于大规模检测的诊断方 

法。ELISA可以检测抗体,也可以检测抗原。该方法具有 

很大的优点,使用的抗原全部为灭活过的病毒,所以没 

有病毒的扩散等问题,同时该法不需要实验动物也不需 

要大量的细胞,减少了人力物力,这就使鸭坦布苏病毒 

的诊断从特定的实验室走向了普通的实验室。 

4.2_3 间接免疫荧光 ̄(IFA)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免疫学 

方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 

内分布的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检测出荧光素所发出 

的荧光,从而可从细胞上定位出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 

体的检测可通过该方法来实现。虽然这种方法特异性 强、灵敏性高,但是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不适宜作为临 

床快速诊断的方法。 

4.3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鸭坦布苏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取得的进展、分子生 

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鸭坦布苏病毒的快速基因 

检测提供了依据。 

4.3.1 RT.PCR 是经过反转录将RNA模板转化为 

eDNA,再以其为模板进行扩增,从而获得所要的基因片 

段。现多以该病毒的NS5和E基因为目的基因。该方法可 

从临床病鸭上快速敏感的检测出该病,且结果快速、简 单,特异性高,这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 

的检测手段。 

4.3.2套式RT-PCR是应用两对引物对目的基因片段进 

行两次扩增,即先应用一对外部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第 

一次扩增,再将第一对扩增产物作为模板,用第二对内 

部引物对其进行扩增,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 感性。套式PcR比一般的PCR敏感性高10倍。并且还具有 

快速、特异等优点。 

4.3-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 

这种技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它即摆脱了普通PCR中所 

存在的不可准确定量和假阳性污染等缺点,又提升了自 2013年第6期(总第197 疾病防治 

猪腹膜炎的防治 

李雪梅 (山东省鄄城县动物防疫监督所274600) 

中图分类号:¥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3)06-0039-01 

猪腹膜炎是由于猪腹部感染病原微生物所致。 

l病因 由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化脓杆菌、葡萄球菌等 

的感染所引起,也可以继发于寄生幼虫的侵袭及胃肠 

炎、子宫炎、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寄生中病、子 

宫炎和猪痘,副伤寒等传染病。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 

和慢性两种。按损害程度范围分为弥散性和局限性两种。 

病理变化有化脓性、纤维性和浆液性。临床上以胸式呼 

吸,腹壁紧张,体温升高,呼吸、心跳加快为特征。 

2症状 

2.1 急性型 多为脓毒性弥漫性腹膜炎。体温升高,呼吸 

呈胸式而快促,心搏亢奋,精神不振,头垂,喜窝躺,有 时腹痛不安,常回顾腹部,食欲渐减,有时口渴贪饮发生 

呕吐,随后食欲消失,腹泻、腹围的下半部增大下垂。 

2.2慢性型 多为局限性,病程缓慢,一般体温、呼 

吸、食欲等均为正常,当炎症范围扩张时,可出现体温 

短期的轻度上升,同时由于患部结缔组织的增生,腹膜 

增厚,与附近器官发生粘连等变化,甚至触诊时可摸到 

表面不光滑的溜状肿块。 

2.3脓毒性型 弥漫性腹膜炎体温升高,胸式呼吸快而 

促迫,心跳快,精神差,喜卧,轻微走动就有腹痛表 

现,有的病例腹部紧缩,有的l/3腹围增大。慢性局限性 腹膜炎病程缓慢,临床上不见明显症状,吃食不长膘, 

逐渐消瘦,腹部紧缩,在术口处触诊,发现结缔组织增 生有硬肿块。压迫腹部紧张,用手推压,发现内脏与腹 

膜粘连。 

3防治 

(1)进行腹腔手术及助产时应注意消毒。加强防疫 及饲养管理,以增强猪只抗病力。做好饮水与青饲料的 

清洁卫生。(2)对有全身症状者,用青霉素8O一160万 IU,一次肌注,2~3次,d,连用2—3d。配合静注葡萄糖生 

理盐水500--1000ml,一次静注,1次,d,连用2~3d。(3) 

青霉素80万IU,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ml,0.25%普鲁卡因 

20ml,蒸馏水lOOml,混合后一次腹腔内注入。(4)增效 

磺胺嘧啶钠,肌注量25mg/kg体重,2次/d,连用3—5d。 

(5)化脓性腹膜炎或有炎性渗出液时,应及时进行腹腔 

穿刺术,将渗出液或脓液抽出,必要时可应用生理盐 

水,0.1%呋喃西林,或0.1%雷佛奴儿溶液进行腹腔洗 

涤,随即注入青霉素或链霉素100万Iu的稀释液。(6)有 腹痛症状时,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2~3mg,或灌服颠 

茄酊1 ̄2ml,当肠道鼓气时禁用以上药物,可内服鱼石脂 

l一5g等制酵剂,如大便干固或便秘时,可运用蓖麻油 

5o ̄1OOml等泻剂,或用温肥皂水灌肠。(7)手术治疗。 

从腹侧下腹部作切口。术部常规消毒,打开腹腔,及暴 

露出粘连的肠管等组织,有炎性腹水从切口流出。将腹 

水清理干净,粘连部位充分剥离,用温生理盐水将腹腔 

脏器全部清理干净,然后用灭菌的液体石蜡30~50ml,润 

滑粘连部位,缝合切口。抗感染治疗2~3d,术后l~2d食 

欲开始恢复。(8)中药治疗。①千里光25g、苦参菜 

10g、紫花地丁15g、白毛夏枯草25g,煎n ̄(25kg猪只的用 量)。②鲜生地50g、玄参、地骨皮各20g、金银花10g、连 

翘15g、地丁草、蒲公英各15g,煎 ̄(25kg猪只的用量)。 

③鲜生地24g、地丁草9g、玄参12g、地骨皮12g、金银花 

6g、连翘9g、蒲公英g9、煎 ̄(25kg猪只的用量),1剂/d, 

连用2—3d。 

(收稿日期:2013_Jo2_26) 

身的灵敏性,是一种既快速又可靠的病毒检测技术 该 

方法检测范围广,可对多种样品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 

特异性较好,但成本高。 

5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 

2010年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首次爆发和流行,所以目 

前针对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和免疫防治措施,所以要 

做到尽可能的减少养殖业的损失就要以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目前,针对发病鸭群应采取如下措施:(1)提高 管理人员的素质,强调生物安全措施意识,做好饲养人 

员的生活安排,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时刻要尽量隔 离开。(2)注意消毒,特别要对用具设备和运输车辆, 

减少发病鸭场与健康鸭场的人员和车辆的流动。(3)对 发病鸭场的种蛋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垫 

料的消毒和处理、同时将病死鸭进行生物处理或者焚烧。 

(4)针对健康鸭群主要是做好消毒工作,减少对鸭群的 

应激,特别是在疫苗接种的时候,注意天气变化,尽量 

保持鸭舍内温度的适宜,避免突然升降温,及时采取保 

温措施。在疫苗方面,针对鸭坦布苏病毒的灭活苗、基 

因工程苗和减毒活疫苗等尚在研发中。 

(收稿日期:2013 3) 

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