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 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

低,而在于的血脂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Ox-LDL(以下简称 Ox-LDL)状况。

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 斑块已形成, 支端神经损伤, 血管容易闭塞 ,而 “足 ”

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

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 “中青年化 ”,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

“糖尿病足 ”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 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 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 如:体温、

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

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 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 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

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 当水泡破裂后, 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一但出现上述情况,

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治疗

对于糖尿病湿性坏疽

( 1)对于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患者来说,创面处理是比较费事的,湿性坏疽患者易感染,出脓,臭味十足,给护理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来说,创面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 2 )对于干性坏疽

第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 第二、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

消炎、止疼。 第三、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

加快伤口愈合。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降低高血凝 2 .改善微循环 3.止血生肌 4.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

合 5 .增强体质 6. 提高精神

第四、 加强足部护理: 控制好饮食, 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第五、激光预防,通过净雪激光治疗仪的低强度的特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改变血

液流变学性质,降低全血粘度及血小板凝集能力,净化血液,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自

由基、配合饮食和体育锻炼 .

糖尿病足冬季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比较棘手,致残率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糖尿病

足的防护工作,提出以下是几点措施:

1.保持足部干洁。每日用温水洗脚,洗脚水温度应低于 40 ℃,洗脚前应先用手

肘测水温,以免烫伤,洗脚后应仔细轻柔擦干,特别是脚趾之间,切忌用重力擦拭。

对于干燥的皮肤,应该使用润滑油或护肤软膏,但不能用在脚趾之间。

2. 及时修剪指甲。但不能剪得太深或剪伤周围组织,如果视力不好,应由家人

帮忙;不要用刀修剪角化组织或胼胝。

3. 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病变,及时治疗足癣,足部不贴胶布,如发生病变应及时就

医。 足部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可采用恰当的取暖方法,如穿棉袜 (注意不要过紧

或过松 )等,但切忌用热水袋或照红外线灯,因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损害,足部的感

觉迟钝,容易烫伤或灼伤,烫伤一点也会发展至足部感染坏死,因此要格外注意。

4.穿鞋要讲究。宜穿宽大柔软的鞋子,穿鞋需穿袜,并每日检查鞋袜内是否有异物,

避免外伤。切忌室内外赤脚行走。足部承受负荷量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

站立过久等。

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

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如能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血糖,病变可望好

转。如控制不良,随病变的进展可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可有如下临床表现:

( 1 )蛋白尿 ( 2 )浮肿 ( 3 )高血压 ( 4)肾功能不全 ( 5)贫血( 6 )其它

症状视网膜病变并非肾病表现.

治疗

(一 ) 内科治疗

1.糖尿病的治疗:

(1) 饮食治疗: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0.8g/kg.d )。

对已有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饮食上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采取

少而精的原则( 0.6g/kg.d ),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宜选用植物油。

(2)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药物( SUs ) 作用机理: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用范围:无急性并发症的

2 型糖尿病( T2DM )代表药物:一代甲苯磺丁脲等,二代格列齐特、格列吡嗪:非

磺脲类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2.双胍类作用机理 a.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b.通过抑制糖原异生

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 c.降低脂肪氧化率; d.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

力; e.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的抵抗。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AGI )作用机理:抑制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在

小肠粘膜的吸收。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4.胰岛素增敏剂 作用机理:增加葡萄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5.胰岛素 适应症: a.1 型糖尿病 b.有并发症者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 2 型糖尿病 f. 胰腺切除者。

c.围手术期

d.妊娠和分娩

e.口

2.抗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病高血压病人低,舒张压小于 75mmHg

要求控制糖尿病人的血压水平比非糖尿

。还应限制钠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减轻

体重和适当运动.

3.控制蛋白尿治疗:

有效控制尿中蛋白的丢失可延缓病情的恶化速度。

(二 ) 透析治疗

(三 ) 肾或肾胰联合移植

(四 ) 活血化瘀、清除生新应对糖尿病肾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可以损坏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这种损害的医学名称是糖尿性视网膜病。

这种病可以导致视力衰退,甚至失明。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

经病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明

显,除了常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以下几种眼疾:

( 1)近视

( 2)眼睑下垂(

3)白内障(

4 )麻痹性斜视

护理及治疗

(一)预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重要环节:

预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最主要的一环,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可以没有

症状或疼痛,在疾病进展之前视力可以没有变化。所以,从患糖尿病开始就要做全面

的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近距离、远距离) 、瞳孔对光反射、扩瞳后查眼底、

眼压测定、眼底照相、必要时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及

早发现病变和治疗。

(二)控制血糖达到理想目标:

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使控制在 7%以

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措施。

(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因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如又发现合并眼病,会出现焦虑、恐惧心理,不利于治

疗。要针对病人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

(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1)让患者知道吸烟可使血管痉挛,引起血液循环不良,饮酒可使血管扩张,更

易引起眼底出血,用力大便更会加重出血。嘱病人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保健及眼部清洁,平时可使用按摩的方法进行眼睛的保

健。

3)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特别是眼底出血的病人,必须禁止过劳、长时间看

电视、看书,也不宜做剧烈运动及潜水等活动。

(五)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治疗前需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应

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 注意事项以及配合事项。 治疗后注意观察眼压、 视力的情况,

如有眼痛、视力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六)白内障手术:

1.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视力变化,对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的患者做眼电生理检查,判断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对有视网膜功能障碍者术前应

向患者讲明,让其有思想准备,防止对术后视力恢复不良而感到失望。

2.术后平卧位,放松头部;避免过多活动头部,突然坐起低头、弯腰、提取重

物;避免剧烈活动,咳嗽、打喷嚏、以防继发性出血。

3.对于伴有心血管、肾、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患者,给予术中、术后心电监护,

鼻导管吸氧,以此防止心眼反对而发生意外。

4、观察术后眼底疼痛情况,轻度疼痛为手术反应,剧烈疼痛需注意有无感染、

前房出血、 高眼压或包扎不当。 每天换药时着重观察眼睑是否红肿、 结膜分泌物多少、

创口对合情况、角膜有无混浊水肿、前房有无渗出、出血及眼内感染,眼压及瞳孔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