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作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
2018-05-03T15:35:01.6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作者: 周恩飞
[导读] 预应力混凝土应用到房屋建筑中,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对于工程质量也有所提高。

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3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建筑工程早已成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的一部分。而房屋建筑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也必将受到社会
重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材料与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质量。预应力混
凝土应用到房屋建筑中,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对于工程质量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混凝土;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
求,因此作为当前房屋建筑结构主要材料的钢筋混凝土就成为质量控制的重点。作为混凝土来说,其自身的优缺点比较明显,一方面其抗
压强度很大,另一方面抗拉强度不高,抗裂性较差,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都是使用抗拉性能好的钢筋与之配合使用,但即便如此,混凝土构
件的开裂也很难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被证明是抵抗混凝土拉应力的有效措施,其在现代
房屋建筑施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预应力混凝土应用的作用
1.1
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通过多个案例考察发现,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以其大开间、大柱网结构而显现经济合理的优势,除此之外预应力混凝土像教育传统钢
筋混凝土而言,具有钢筋用量少、造价低等优点。同时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节省了部分人力及物力开支。
1.2
高质量及高耐久性

有粘结预应力筋的灌浆和无粘结筋都具备良好的防水系统以及密闭性,保证了建筑施工的质量,这使建筑在后期使用时的安全隐患降
到最低。
1.3
理论新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的理论打破了创痛馋鬼,采用冷加工材料作配筋,保持了有效预应力。到目前为止,预应力混凝土扔保持其技术与经济
的优势,在我国房屋建筑方面发挥其顽强的生命力。
2
工程概况

框架结构厂房,共三层,平面尺寸长420m,宽130.2米;

二层楼面(标高4.000米)为700mm厚高洁净度与防微振空心承重楼板,华夫筒φ380@600,在主梁及华夫筒间肋梁中采用了无粘结
预应力技术;

三层楼面(标高15.000米)为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板结构,主梁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次梁采用了无粘结应力技术;

混凝土强度均为C40;

预应力结构位于标高4.000米的华夫板层和标高15.000米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张拉程序:0→0.2σcon(量初值)→σcon(量终值)→ 锚固,
σcon=0.7fptk
。对于变角张拉的预应力筋,超张拉3%。
6
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主要有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技术,一般来说,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适合用于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
件,而后张法用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6.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用专用夹具和张拉设备对钢筋施加预应力,然后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
度时放张,通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将钢筋的拉应力传递给混凝土,其加工成的构件属于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施工中,需
要控制的技术要点如下:第一,在先张法中,用于张拉的台座等设备的强度和刚度等数值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第二,要求张拉后锚板的受力中心线应与所有预应力钢筋共同作用的受力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不能出现偏心的现象,以免受力不均;第
三,要确保每根预应力钢筋受拉的力度相同,以保证构件受力的一致性。
6.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与先张法相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在混凝土浇筑并达到预定的强度要求后再对预先埋置于设计位置的无粘接预应力钢筋或通
过预留孔道穿插的钢筋进行张拉,当达到设计要求的拉力后,在钢筋的两端进行锚固,利用两端的锚具对整个混凝土构件传递预应力,使
混凝土产生弹性收缩,从而将钢筋的拉应力转换为混凝土的预压力,由于这种特点,可以在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首先将大的构
件分成若干小型构件进行加工,然后将若干小型构件拼接即可成为一个整体,施工较为灵活,而且具有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更好的
力学传递效果,因此在当前房屋建筑领域成为应用前景最被看好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7
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特区建设,对房屋建筑工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现代化要求,随着我国预应力材料工艺的成熟,以及高强钢
丝、钢绞线供应量的充足,以及预应力设计理念逐渐普及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在质量及
数量上发生了巨大的跨越。与传统的高截面、小跨度、单调形式等不利因素相比,现代房屋建筑正逐渐向高跨度、低节目、材料纤细轻巧
的方面转变。除此之外,我国房屋建筑在平面布置、结构布局、艺术设计等方面也逐渐摒弃传统建筑弊端,以实用、经济为目标而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使现在建筑的预装配,开始后张结构,主要以现浇整体式及半装配式为主。

结语

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对混凝土构
件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相关人员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合理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提高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成
本。
参考文献
[1]
杜拱辰.冷加工钢筋的物理学性能[J].工程建设,1956(05).
[2]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所.1974 年全国预应力混凝土座谈会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资料选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
[3]
邵友栋.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S].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9-2374(2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