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柬埔寨的外交政策前言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是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的对外交往中,睦邻友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与柬埔寨就是很友好的睦邻,柬埔寨地处中南半岛南部,其所处在的东南亚地区的轴心,是一个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国家,作为曾经沦为殖民地的柬埔寨在20世纪50~70年代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他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在整个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东亚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
中国看清了其目的,于是在50年代后开始援助其他国家,慢慢的扩展到民族主义国家,柬埔寨就是第一个中国援助的民族主义国家。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柬埔寨的外交政策也就从此时开始了。
中柬建交五十余年,对于中柬之间的外交关系国内外有很多这个方面的研究。
比如:有张勉励的《中国对柬埔寨经济技术援助的历史探析》(1956—1970)分析了中对柬经济援助的原因,具体开展和评估总结。
薛力、肖欢容《中国对外援助在柬埔寨》从两个阶段讨论分析了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问题。
这些都着重分析谈论了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问题,对政治支持方面谈论甚少。
宋梁禾、吴仪君《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评价及建议》主要是针对中国对柬埔寨经济方面的援助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建议,等等。
本文,综合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上的援助和交流展开,分析了中国采取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当时柬埔寨所处的形势。
拟从20世纪50~70年代柬埔寨的国内状况、中国对柬埔寨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柬埔寨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三个方面来写这篇论文的。
1一、柬埔寨在该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一)柬埔寨的国内局势从1863年开始柬埔寨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时期,有曾被日本所占领,二战后,又被法国继续殖民着,但是交换了一定的权力给柬埔寨。
在1947年5月柬埔寨为了更好的巩固已经取得的权力,颁布了它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柬埔寨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央政府有君主、王国会议、首先、内阁及国民议会组成;国王为国家元首及军队总司令,拥有召集和解散国民议会,任命首相、公布法律、大赦和减刑等权利;国民议会有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四年[1]。
是年12月,在柬埔寨国民议会的大选中民主党得到了大多数的选票。
但是在许多问题上,民主党和西哈努克国王意见相左,此后,便开始了西哈努克与民主党之间的权力之争。
1949年,柬埔寨在西哈努克亲王与法国的反复交涉下达成一致协定,用合法的手段取得了半独立。
1953年西哈努克利用“王家十字军”进行和平的独立远征,饱受了90年殖民的柬埔寨终于在1953年11月9日获得了独立。
柬埔寨虽然取得了独立,但是在世界上承认其独立地位的国家并不多。
所以在柬埔寨成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保证其独立的成果和获得国际的认可。
这种党派争权,政之局面不稳的等因素根本不能让刚独立的柬埔寨得到稳定的发展。
为了拥有更大的权力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战胜自己的反对派——民主党。
西哈努克在1955年3月突然就宣布自己放弃王位。
这对当时的柬埔寨的政治生活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西哈努克将其这一举动称为爆炸了他的“原子弹”[2]。
柬埔寨的政治格局因为这一事件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弃王位之后,随即成立了人民社会同盟,亲任主席,这是西哈努克自己的政党,是他与民主党抗衡的阵地。
从三月到九月,西哈努克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主张适应了本国的传统,使其更容易被接受。
在农民的大力支持1955年9月的柬埔寨第三次国民议会选举中人民社会同盟得到了80%以上的选票及国民议会的全部议席,成为了柬埔寨的第一大党,他的胜利让其得到了管理国家的全权,为其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拳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民主党则名存实亡。
取得独立后,西哈努克亲王根据柬埔寨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当时国内的政治历史因素加上从政以来的切身体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独立成果。
这个主张并在日内瓦会议中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赞同。
与会期间,柬埔寨代表团发表声明表示柬埔寨实行中立、不结盟的决心:柬埔寨王国政府决心永远不参与任何侵略政策和永远不允许任何国家借柬埔寨领土用来侵略别的国家的政策服务[3]。
但是他的中立政策没有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这就为之后西哈努克政权被推翻埋下伏笔。
从1863年到1953年,柬埔寨遭受西方殖民掠夺长达90年,造成了该国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市场萧条。
柬埔寨在独立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柬埔寨接受了来自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援助,西哈努克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有以下儿个方面:一是建立财政金融体制和牢固掌握了国家货币的发行权;二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领导和调控需要加强;三是制定并成功地执行了两个经济发展计划;四是有限地利用州园资本以保护本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五是农业发展比重大,应对措施积极[4]。
但是到60年代中后期,西哈努克的政治、经济政策的隐患渐渐表露,柬埔寨在1964年实行了经济国有化政策,这一政策让富人阶级的利益受到了剥夺,西哈努克还在1965年与美国断交,这更加引起他们的不满,经济上实行的公社、合作社不能很好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再加上自然灾害,大米、橡胶出口不振,出口业受阻,到60年代末期。
柬埔寨出现连续几年的财政和外贸赤字[5]。
出现了财政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安定。
再加上南越吴庭艳政权借追捕南越反叛者之机不断的侵略柬埔寨,南越政权的不断挑衅使得西哈努克政权更加的不稳定。
(二)柬埔寨所处的国际形势柬埔寨地缘关系复杂,这取决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东与越南毗邻,北面靠老挝,西面接壤的是泰国,南临泰国湾。
从上述的描述中知道柬埔寨在中南半岛的中心,说明了它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
二战后,美国把的称霸世界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苏联也不能容忍美国的不断壮大,于是开始采取抑制措施,美苏两大社会阵营的在东南亚争夺便拉开序幕。
位于两大洋和两大洲交汇处的东南亚便成为了这两大阵营角逐的主要对象。
尤其在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东北亚侵略中国的计划落空,便将战场转移到了东南亚的印度支那地区。
越南共和国是在日内瓦会议后,北京和莫斯科共同支持下,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印度支那共产主义的迅速发展,美国不会不会无动于衷。
所以美国对东南亚在政治上实行全面遏制共产主义,1950年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秘密文件中明确强调,要保障美国的安全利益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共产党在东南亚的进一步扩张[6]。
为此美国加紧活动,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势力,东南亚大多数的民族主义国家在美国的教唆下加入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军事上:把自己卷入到越南战争中,1961年动作很小只向越南派军事顾问,到1965年不再满足于军事顾问而是直接派遣军队;经济上:利用援助扩大影响,二战后一直持续到70年代,美国在军事和经济援助一、柬埔寨在该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共计耗费了1640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就占了22%大约有370多亿美元[7]。
中南半岛中有两个国家站在了美国反共的战线上,1958年6月。
南越政权入侵柬埔寨上丁省,并把柬越国界线向柬埔寨境内推进两公里,泰国在1962年派兵占领了在历史一直有领土争议的柏威夏寺,两天后泰国再次出兵侵占柬埔寨的公省哈勒地区,并与柬埔寨断绝了外交关系。
美国拒绝出面组织泰国和南越政权的入侵,西哈努克对美国非常的失望,看透了美国的野心于是柬埔寨在1963年不再接受美国的任何援助。
至此,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的援助与支持就是柬埔寨可以依靠的大国力量。
二、中国对柬埔寨外交政策二、中国对柬埔寨外交政策(一)新中国的外交局面与对外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面临的状况就是外有两极争霸,内有残余势力。
“在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上存在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斗争;国内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集团与国民党领导的反动武装集团的尖锐对立和斗争”[8]。
中国在意识形态、国家性质与苏联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刚诞生的新中国要寻求庇佑,必然要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大国,苏联有这样的能力,这个阵营能更好地为中国帮助其他国家实现独立。
在此时的中国的外交策略中实行的是“一边倒”,将与自己意识形态相左的西方阵营当做是反对的对象。
美国对新成立的中国实行的政策,是与它对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一致——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威胁。
美国不仅把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当做是自己的敌人,还威胁到了亚、非、拉国家和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斗争。
这些被威胁和被敌视的国家便组成了反美斗争的先遣部队。
毛泽东提出,“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将亚洲革命当做己任,开始帮助和指导亚洲革命,中共中央认为,对亚洲革命的支持,不仅是一种责任所在,更是一种为了维护自身领土安全的别不可少的需要。
正如刘少奇所说: 在我们的革命胜利后,不论是出于国际责任还是为了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都应该用一切办法去援助那些被压迫民族中的共产党和人民的解放。
所以,必须帮助和鼓励各国的共产党和革命团体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热情招待他们,把中国革命胜利的惊讶详细的介绍给他们,细心回答他们的提出的任何问题,在他们面前不要骄傲也不要表示冷淡[10]。
1950年,美国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不顾中国的警告,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不仅侵犯了朝鲜主权和独立,还威胁中国安全。
中国志愿军应朝鲜的要求,开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中朝两国军民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东北亚侵略中国的计划落空,将战场转移到了印度支那,印度支那在亚洲革命中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美国为什么抓住印度支那这样一个地方大做文章?借此机会在这个地方扩大战争,继续打下去。
为什么说这样一个小地方的战争会牵动全世界?因为这个地方的牵动很大的,牵动了东南亚,牵动了亚洲、欧洲、美洲(比如加拿大)和澳洲”[11]。
民族主义国家是世界两大阵营都想争取的中间力量,美国在东南亚策划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企图拉拢柬埔寨,被柬埔寨以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强硬拒绝,三、中国对柬埔寨的政策的具体表现中国对柬埔寨的政策是一个循循渐进的一个过程,首先是让其领导人对中国产生好感,就是要尽可能的争取到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治支持,让其不要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反华包围圈,其次是希望借助柬埔寨在亚非中立国家的影响。
(二)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与中国的对柬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苏两国为了世界霸权而展开斗争,东西方两极格局便随之形成。
东南亚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政治问题上都是东西格局争夺的焦点。
在地缘政治格局中,东南亚是由几个外来大国再此进行竞争,但是彼此的势均力敌,相互抗衡这样的格局,可以称其为外来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