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销社建国 60年中的重大事件

供销社建国 60年中的重大事件

供销社建国60年中的重大事件白手起家的联合社1949年7月25日陇县解放,陇县人民政府根据陕西省合作局、宝鸡分区合作办事处的统一布置,于1949年11月14日成立陇县合作社联合社筹备处,派白成杰、车本贵负责接收民国时期工业生产合作社白马寺地3.5亩、庙房20间、石磨、水槽、水轮全套设备和其它家具50件;派肖克昌负责接收旧县联社供销部小麦2065市斤,资金50元,清理天成、东南旧社小麦1948市斤;派谭维恭负责接收县功镇旧社小麦4162市斤、食盐394市斤、黄表纸1箱;还向银行贷小麦1450市斤、双喜布100匹;县政府还拨给县联社小麦7018市斤、现金26元、骡子4匹。

创办了面粉部、县联社运输队、供销部、食盐代销部、炸油部、纺织部。

于当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陇县合作社联合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领导供销、消费和手工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是新政府稳定人心,保障供给的重要职能部门。

建国初期供销社是农民变现的主要途径建国初期,我县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资源丰富、山林105万亩,林木345种,林木与毛竹混生;干鲜果有核桃、栗子、松籽、棒子、梨、柿子、桃、杏、沙果、苹果、山楂、葡萄等;野生油料、淀粉、纤维、中药材、大黄、当归100多种;野生动物有豹、熊、鹿、麂、水獭、羚羊、狐、鹰、雕、雉、锦鸡、鹌鹑等;还有家养的家禽、耕畜、生猪、牛、羊、蜜蜂、兔;还有少量种植的大麻、旱烟、黄花菜、西瓜、甜瓜、蔬菜、小麦、玉米、高梁、谷子、乔麦等作物。

农民依靠自然提供的动植物和家养、种植作物在供销站点变现交或换成所需的工业日用品,供销社以收购农产品、销售工业品为服务方式,是农民经济发展,生产、生产变现和交换的主要途径。

最早的龙头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供销社按照党对农村的方针“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安排”和“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

从计划提出、指导种养、资金扶持,到产品收购、销售及出口发挥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作用,供销联社是龙头,农副公司是龙身。

从1962年起农副公司通过试点、经验推广,到1972年全县建立了核桃、辣椒、大麻、烤烟、养蜂、生漆、蚕茧、鲜果等8个生产基地,到1985年共发放扶持生产资金292368元,付预购定金1621700元,供销社指导,农副公司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国供销一盘棋的优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户培训,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麻生产中,1974年农副公司从山东、山西、黑龙江省聘请技术员,并引进韩城大麻、山东莱芜大麻、黄龙奎麻等新品种,推广、指导科学种植大麻,扩大面积,提高单产。

最高单产达到了263.5市斤,全县年最大面积达到了12188亩,年全县平均亩产最好时达到了158.4市斤,全县年最高总产达到了113.35万斤。

辣椒生产中,1968年改传统的大田撒播种植,推广耀县辣椒育苗移栽经验,单产提高2倍、3倍,经逐步试验推广,到1981年才大面积接受辣椒移栽技术,农副公司针对我县传统辣椒种植品种退化问题,以陇县的“满天星”为主,耀县的“一窝蜂”、西北农学院的“20号”作为对照进行杂交提纯,用了四年时间选育出了“79陇满1—5”、“79陇满2—6”两个新品种。

全县最好的一年面积达10511亩,平均亩产达350斤,总产量达到340.62万斤。

核桃生产中,1972年起先后由农副公司聘请河北省遵化县、山西省汾阳县技术员在各乡镇培训技术人员62人,修剪核桃树苗31612株,对核桃树拓盘、除草、施肥进行科学管理,并发放扶持生产金1100元,专用化肥10.5吨,引进发放新疆隔年结果核桃苗13250株;并组织人员在全县进行核桃优良品种选择,初选的284株核桃树在全省选拔的20个树中陇县占到6株。

1983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在北京举办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展览会,陇县的辣椒、核桃参展,被列为全国核桃生产基地,受到表彰。

陇县的出口贸易陇县外贸出口先由农副公司组织,1973年成立了陇县对外贸易公司,与农副公司一套人马,两个牌(章),主要是农产品。

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由省、地(市)下达外贸计划,给宝鸡外贸公司交售原品或加工品,由省级外贸部门直接出口。

累计提供出口商品达1809万元。

主要品种有七大类,即畜产品、辣椒干、核桃、核桃仁、蜂蜜、蚕茧、旧工业品。

畜产品中皮毛类有家养牛、绵羊、山羊、骡马、驴、猪、狗、猫、猾、水貂、杂皮,羊绒、山绵羊毛、兔毛、牛杂毛、猪鬃、猪毛、骡马鬃尾;野生皮有金钱豹、艾虎、草鹿、獐子、松鼠、花鼠、飞鼠、狐、獾、狸子、野猪、野兔、锦鸡、山鸡、雕翎等皮。

辣椒干。

陇县辣椒干色鲜红油亮、条细长、皱纹均匀、味辛香而不列,可为食物增色,既是调味佳品,又可做药用,是秦椒中的“椒中之王”。

从1973年陕西省商品检验局授权陇县对外贸易公司自检出口。

东南、杜阳、牙科供销社被定为加工点,直接发运市外贸公司。

核桃及核桃仁。

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对收购的原品进行漂洗、漂白、烘干,然后上调出口。

从1962年农副公司组织城镇居民及城附近农民加工成品核桃仁。

每年从10月下旬开始到次年元月结束,群众加工可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这在当时管死、管严的计划经济时期是给群众提供的一个增收良机,家家户户排长队领核桃、交核桃仁,呈现出繁忙的景象。

蜂蜜和桑茧。

陇县有林地184.5万亩,草地7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山花烂漫,蜜源充盈,从1961年起蜂蜜就出口,桑蚕茧1964年出口。

旧工业品。

主要有金、银、玉石、翡翠、玛瑙、宝石、钻石、琥珀首饰和象牙雕刻、古玩、旧栽绒毯、珍珠、古瓷器。

供销社在农村一统天下30年供销社从建国初期成立到2000年以前,经营方式上由逐步取缔私营、个体工商户,到农村贸易市场供销社一统天下;经营体制上由合作集体经营到国有经营;人员上由主要从农民中招聘到人事部门招收固定职工,组织部门调配领导;资金上由主要靠社员股金到依靠银行贷款;价格上从第一个国家五年计划(1953年起)完全是国家对农村经济政策严格管控,严格执行地区差价制度,工业品全县按远近交通条件划分五个价区,农副土特产品全县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调运,实行价区补贴和按收购额返还手续费。

价格就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的主要管理方式,商品从购进实行商品编号、价格登记,按照国家规定的经营差率、运费等制定价格,然后进行价格通知。

特别是大型统一调价、削价时更是严格保密,在那个通讯不很发达的的年代,一夜之间一省甚至全国统一变价,完全靠组织工作和保密纪律,具有军事化的特点。

在价格上犯错误有被判刑的,有被开除的,有给处分的。

因此,商品价格就是高压线,就是最高的机密。

我参加了1983年全国烟酒大调价,那时我在天成供销社,县联社先接通知晚上有事,都必须在单位。

到了晚上八点电话通知各供销社对其管辖的本社、分社、双代店的所有烟酒存量进行盘点,第二天一早将盘点结果上报县联社听候新价格通知,两人一组同时行动,去各村的双代店,小四轮拖拉机拉上四个人去关山、石庄、石尧河等村跑了一夜,第二天晚上6点返回天成社报告盘点结果,盘点时将柜台、货架、仓库的货一合一并不少的进行登记、汇总。

那种严格的程度,给后来人说是无法相信的。

那时价格低,货物不充足,还有凭供应票购买的。

人们自觉的遵守制度,相互监督,不搞特殊化,人们觉得公平。

农民生产的采集的经济作物(除粮、油交粮站外)都只能给供销社交售,工业品供应只有供销社(分店或各村双代店即代购农产品代销工业品)。

那时的供销社当个营业员都让人羡慕。

供销社的30年改革供销社改革逐步由计划经济的“一统”特征演变为市场经济的市场调节。

改革初期主要特征是: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结构;取消了工业品统购包销,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现了各种购销形式和多种经营形式;实行了国家定价、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多种价格形式;打破了三级批发和固定批发对象,进货渠道、倒扣作价方式;围绕全民改集体、官办改民办,供销社恢复“三性”,扩大经营自主权,为农村商品经济服务。

改革中期在不同时段经历了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招标承包制、目标管理制、抽资承包制、租赁经营制、资产经营和产权改革“双置换”的改革形式。

“双置换”是置换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

具体方法是㈠处置资产,㈡兑付职工安置补偿金和离退休人员遗属的生活供养费,㈢与职工签订解除合同工协议,与离退休和遗属人员签订解除供养关系协议书。

2004年开始,到2005年全供销系统职工429人,退休人员155人、退职遗属67人,签订了改制补偿协议,确定了补偿金。

从此,结束了供销社建国60年来的集体经营,人员全部解除合同,变为私营、个体经营,资产部分处置变现支付职工安置费和养老金,部分资产仍然返聘职工管护,逐步以租赁为主的形式,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网点改造和建设。

如:将生产资料公司原批发部(宝平路7号院)及堎底下、曹家湾、河北、新集川供销社先后租赁建起了“冠森百汇家居城”、堎底下综合楼、曹家综合市场、河北综合楼、新集川综合楼。

既盘活了资产,搞活了农村物流市场,又配合了乡镇小城镇建设。

陇县供销社在改革中为扩大营业面积,提高货物配送运输效率,投资475万元建设了各基层网点、购置了15辆工具车及拖拉机,其中陇州商场营业楼总面积5026平方米,形成了陇县城市建设中心地段东南角的重要建筑物。

为改善职工及家属住房条件,投资692万元,建设了5幢12494平方米住宅楼,提高了145户职工及家属生活水平,体现了职工享受改革成果。

2004年供销社为发展陇县果品产业向国家商标局申报注册了“陇州牌”商标(商标使用商品范围第31类即坚果(水果);鲜水果;鲜葡萄;新鲜栗子;鲜枣、新鲜核桃、梨、苹果、杏)。

2005年供销社为发展陇县核桃产业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报了“国家级核桃示范区”,经三年创建,2007年验收达标。

供销社的招商引资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网点、创新工作的新形势,供销社利用自身在县城、乡镇中心地段有网点的优势积极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走出去,请进来,为实现“陇县省际边贸新城战略,搞活农村物流进行招商引资。

经多次洽谈与宝鸡冠森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签定了生产资料公司原批发部(宝平路7号院)全部土地11.5亩租赁合同,租期40年(2008年10月—2048年9月),年租赁23万元,每5年递增5%,由宝鸡冠森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冠森百汇家居城”。

2008年6月6日县长吕千军等领导出席,供销社主任郭西学与冠森董事长李泽平协议签字,同年8月6日县委书记杨宝玉等领导出席举行了开工庆典。

2009年9月26日“冠森百汇家居城”A区2幢3层,B 区3幢2层,面积12000平方米,营业大楼全部建成举行开业庆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