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辅导员从事科研和写作的报告 是我们辅导员做的工作其他专职老师也做不了。有规律有钥匙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艺术,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成效为目标,以这两个规律为任务,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搞职称而写文章,最根本的是通过科研得到提高。以调查、分析、实验、比较、论证、总结、写作等为基本方式的科研是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总结一下就是以辅导员为主体,以这两个规律为任务和对象,以提高辅导员的成效为目标,以调查、分析、实验、比较、论证、总结、写作为基础活动方式。 高校辅导员科研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创新性,一个是承续性。科研的本质就是创新,就是发现,就是以已知探索未知,不断地认识新事物,掌握新规律新特点。这个新后面还会讲到,比如说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采用新角度,应用新材料,采取新论证,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都是一些创新。承续性的特点说明科研是一个人类不断地认识,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真正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话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就是接着前面的人说的话接着说,说人家没有说过的话。那么前人说的话你就要知道,不知道的话搞科研就是一直在重复别人所说过的话,这就不叫做科研,叫做学习,也就是没有意义。也不是说太难了,研究不出来,其实不然,我们这个领域研究的空间很大,前人的肩膀,我们这个领域不是传统学科,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那要怎么创新确实很难。但是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的上面偶像创新不难,为什么,因为研究的空间很大,前期研究的成果不多,有价值的成果不多,前人的肩膀不高,稍微跳一跳就能上去。 2
高校辅导员科研研究的对象或领域大体上我概括有四个: 1.一个叫工作主题研究,就是对我们辅导员自身的研究,认识自己。自身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我们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学会学习,可是我们自身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下,所以我们自己要克服,真正的是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二这个主题包括辅导员个体和团体,团体研究中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团队建设问题,我们现在这个老师非常关注团队建设问题,我们辅导员的团队建设现在研究很多,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我现在到每一所学校都要谈一个观点,我希望每一所学校在做学生工作方面,能有一个突破能有一个特色,能有一个专项做得特别的好,特别的亮,形成优势和特点,形成一个经验可以全部推广。现在有几个学校听我的呼吁,已经在做这个方面的尝试,比如说中医学院,他们就在搞这个主题班会课程化细节化规范化,从学生进校一直到毕业,每学期搞两次主题班会,搞得很有成效,一年多了,我们给他做一个重点项目的扶持,刊物现在也给他们发表文章支持,我们就支持有创新有特色,把某一方面的工作做绝了,做到位,做到人家很难超过你,那么对辅导员个人也是如此。比如说安庆师院我的一个学生做辅导员,他现在在做,把自己班上的学生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班级学生开视频对话的交流,两个班在一起能互相看到,然后围绕一个主题讨论问题,是你要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要小城市的一套房,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很有特色。他就教育安庆师院这儿的学生视野要开阔,当然他是借助教育部参加辅导员主干培训建立起的这个资源。我们这个同僚辅导员培训,就是要建立一个同学的资源体系,相互合作。主题的研究这是一个包括个体和团体。 2.还有一个是工作对象的研究,就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是我们研究的一大领域。我们高校辅导员期刊包括两 3
大范围,一个是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文章,第二个是辅导员工作的我们发,其他的我们不发。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思想教育理论课的报刊会发,每一个刊物都有一个定位,不能什么都发那么都乱了。我们只发这两类文章,这是第二个研究领域。 3.第三个研究领域叫做工作中介研究,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工具,也就是我们辅导员和学生的中介性的要素,比如说我们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载体,环境,条件等等,这些都属于工作中介。 4.第四个研究领域叫做工作成效领域,这个成效包括怎么样通过管理提高工作成效,怎么样通过考核通过激励通过评价来提高工作成效。或者叫做工作成效评价领域。我们也发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关于辅导员怎么考核的问题。还有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关系的研究,这是研究的领域大体上是这么几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条件和保障,辅导员开展科研的意义,一个就是通过辅导员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揭示u,按照这个规律来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另外一个就是对我们辅导员个人,可以通过科研活动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对工作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工作成效的显示度。显示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成果一个是科研成果。(带的学生当中有多少是先进的优秀的典型,有多少荣誉的称号,还有工作过程的记录比如说你和一些学生的互动交流的全部有记载,或者在电脑里存着:邮件的往来飞信的往来QQ的谈话记录全部都在,能反映工作过程的。每一个谈心事怎么谈的,怎么样逐步的深入地把问题解决掉。这就是显示度)。没有显示度就觉得你们有点冤枉,辛辛苦苦最后没有东西拿出来,我现在在这个位臵上经常想为你们做点什么, 4
总想怎么样把你们的辛苦转化为成果,来提高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同度、成就感,这样将从整体上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稳固和专业化的发展。 二、辅导员成为研究者的品质和要求 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要有哪些品质,有哪些要求。讲四个关键词。 第一、问题意识,科学研究是对问题的研究,辅导员要把平时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放在,研究就是针对问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来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很多辅导员都感觉到工作很累,感到压力很大,但是你有没有想到把它历练成问题,这是一个现象,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怎么累,为什么会感觉到压力这么大,比如说这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问题还是辅导员职责边界的问题,这是不是辅导员工作方法和效能的问题,还有这是不是辅导员心态平衡和心理调试的问题等等。要把它历练成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有选题才有研究,所以经常要有问题意识。 第二、研究的习惯,就是思考的习惯,就是凡事都要问为什么,凡事都要追根究底;第二是追求优秀的习惯,习惯优秀,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如果对工作停留在应付和满足现状的一种心态,没有想做的更好的愿望,当然也就没有研究的冲动;第三是动笔的习惯,就是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每天每周你都要静下心来把你的所看所思所想把它记录下来,这是写作的素材,包括一些读书笔记呀,一些随笔随想杂感,包括自问自答,自己给自己出个题目然后自己回答,最后用文字记录下来,不管成熟不成熟,不管正确不正确,都没关系,你养成一个习惯,写一写。有些老师一动笔就不知道写什么,平时说起来没问题,一拿笔就写不出来话了,就是缺少动笔的习惯。 5
写文章难么,不难。鲁迅曾说过写小说难么,不难。就是你平时想说什么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了。只不过要推敲一下斟酌一下,文字写的准确一点,要形象化一点,要简洁化一点,我们就尽量把它写得准确一点。写着写着就会写了,不要说我一开始就写出多么好的文章,没关系,它是从练笔开始的。怎么练笔,就是随笔随想杂感,一些事情你有什么想法马上就写下来,几十个字几百个字几千个字都可以,写着写着写不出来了,没关系下次再接着写。有感觉的时候就多写点没感觉的时候就少写点,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习惯。这是第二研究的习惯。 第三、思维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我们作为研究者所应该具备了,包括思维的敏锐性。生活当中有很多现象,敏锐的人就捕捉到了把它变成一篇文章的思路,敏锐性,深刻性,想问题只想到表层不行,你要深入一步,还要再深入一步,由现象上升到一级本质,二级本质,三级本质,要把思维深究下去,追根究底吧。还有严谨性,不要有漏洞。要自我问答,自我反驳,努力训练自己思维的严谨性,前后一致。还有准确性,条理性,自洽性。自洽就是自圆其说,前后一贯合乎逻辑,不能自相矛盾。这些品质它可以通过训练不断得到提高的。其中最好的训练就是参与对问题的交流、研讨、论辩和写作。不可能单靠在基地的培训,主要是靠大家在平时经常的交流问题,要参与。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接受自己和别人的挑拨,交流和论战,来训练自己思维的准确性,严谨性,深刻性等等。 第四个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两种形式的表达都要清晰明了,合乎逻辑。但是这两个表达又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口头语言的表达要求更敏捷更流畅更生动,而文字的表达要求跟简练,更准确更符合逻辑。这两个有一点区别。 三、辅导员科研的基本方法 6
1.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学术性上把研究分为三类或者说三个层次: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作研究。 为什么叫三个层次呢,因为他们的区别主要是抽象性概括程度的不同,那么它的普遍性预测性指导性也就不同。其实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通常就是来年两个层次,一个叫基础研究一个叫应用研究。我在这加了一个工作研究是针对特殊对象,我们是辅导员,所以我又加了一个工作研究。因为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工作的问题。或者说是和实际的操作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辅导员工作的怎么做。有些人不要说那么多,只要教怎么做,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形成这种习惯就是一种很悲剧的一种研究,老实说你要说那么多,只要教我怎么做,那么我就要问你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的道理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的做法呢?有没有两三种方案的比较呢?这就是研究了。这就是工作思维和研究思维的区别,工作思维他不管别的,你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但是研究思维它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就问你要这么做的话为什么这么做呢,提供这个工作方案的依据是什么?道理是什么?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关键不是说为了找理论依据而找理论依据,就是所我这样做事唯一的选择么?我有没有其它的选择方案呢?如果有两三种可能的方案我为什么不比较分析一下呢?我一比较一分析,就要有理论来指导,比较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这就转到研究性思维了。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把工作研究拉入到辅导员研究的一种类型。比如说工作研究就是总结交流,我们现在刊物收到的稿子大部分都是工作总结,经验交流,还有工作方案,工作计划,这个算工作成果,但是算不算科研成果,还是有争议的,在其他领域没什么疑问这肯定是科研成果,科研它并不是具体地交你怎么做,而是告诉我们怎么做的依据何在。比如说怎么做的原则,还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