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计划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要求及重点: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

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

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

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3、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引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3、课外拓展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2第二课时1、让学生阅读教材45页《灿烂的文学艺术》,并进行思考: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故事?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剧种分别有哪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分别有哪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2、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

3、派学生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4、提问:读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了文学艺术,你有哪些体会?5、指名说一说。

6、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连一连下面的诗歌、传说、故事、歌舞是哪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离骚》柯尔克孜族《格萨尔》彝族《嘎达梅林》纳西族《创世纪》蒙古族《阿诗玛》藏族《玛纳斯》汉族《艺山红梅》蒙古族《百鸟衣》高山族《日月潭》壮族《江格尔》白族京剧朝鲜族牧歌黎族香哩歌佤族孔雀舞傣族竹竿舞瑶族木鼓舞哈萨克族长鼓舞汉族7、说一说家乡的“花儿”。

让学生讲一讲对自己家乡的“花儿”的了解。

(家乡青海地区流行的山歌“花儿”,是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家乡每年“六月六”都有规模较大的“花儿”演唱会。

8、课外拓展:了解并学唱少数民族歌曲。

并在班上进行一次少数民族歌曲演唱会。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

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让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

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让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在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中,武术活动比较普遍,他们以此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喜欢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三、小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母亲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四、课外拓展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

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

第二课时1、在小组内展示搜集到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图片,并进行整理,在全班进行展示。

2、介绍自己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卡片,评选出优秀的在全班展览。

3、跳一跳在中华民族和一些旅游胜地的民族风情区里,有许多别具一格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和歌舞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娱乐中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风情,加深了各民族兄弟姐妹间的情谊。

现在我们来参加黎族的竹竿舞。

让学生分组讨论竹竿舞的跳法,并抽调一组为全班进行表演。

(竹竿用准备好的橡皮筋来代替)小结:跳竹竿不仅是一种舞蹈,也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游客把跳竹竿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不仅可以加深参与者之间的感情,增添喜庆气氛,而且可以锻炼身体。

4、说一说本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学校运动会。

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参加学校传统项目的感受。

5、改一改同学们学习了许多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传统体育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然而,许多有趣的体育活动如赛马、划船、划龙舟等,我们在学校都没有条件和机会去体验,那该怎么办呢?你们还记得跳竹竿活动中,我们没有竹竿,可以用橡皮来代替。

那么,如果我们可以操作的体育活动,既体验是少数民族风情,又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那不是一举两得吗?6、实践活动课间同学们分组踢毽子。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对于第一课“各民族大团结”来说,本课属于一个分述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延伸;对于第二至四课“服饰”、“食品”、“住房”来说,这又是一个平行并列的内容,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让学生拓展视野。

本课的切入点是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族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2、通过对泼水节、歌婆节、花炮节等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泼水节、歌婆节、花炮节等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和教师收集泼水节、歌婆节、花炮节等节日的相关资料。

教学模式:自我探究,整体感知,把握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以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出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提问:1.听着这首乐曲,你想说点什么吗?2.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3.你还知道有关傣族的其他事情吗?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乐曲导入,自然过渡到傣族的泼水节,也使学生放松下来。

二、体验泼水节。

播放关于泼水节的录像,感受泼水节的快乐。

适时出示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图片。

提问:看到这个情景,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泼水节对于唐山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有耳闻,但总的来说,还是陌生的,设计这个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会。

三、师生交流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话题1.导语:除了傣族的泼水节,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2.师生共同交流其他少数民族节日。

(教师适时板书)3.当学生说到少数民族的节日中有许多都是载歌载舞的。

教师可引导他们总结,都是那些民族有唱歌的节日,引出壮族的歌婆节。

①播放《刘三姐》影片片断,感受对歌。

②师生对唱……设计意图:通过对唱,渗透思想教育,既使课堂活起来,也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