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8.11.1 基本条件及要求8.11.1.1 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坝后厂房混凝土允许设计最高温度见表8.11-1。
表8.11-1坝后厂房工程混凝土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单位:℃注: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
8.11.1.2 控制浇筑层最大高度和间歇时间基础和老混凝土约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 1.5m~2.0m,基础约束区以外最大浇筑高度控制在2.0m~3.0m以内,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d~7d,对混凝土浇筑层较厚、温控要求较严部位可适当延长2d~3d。
在高温季节,可采用表面流水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
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经监理人批准的分层分块图进行浇筑。
8.11.2 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1)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1) 尽量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掺加优质的掺和料和外加剂以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
(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在计算混凝土浇筑温度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回升。
各月、分部位混凝土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控制指标见表8.11-2。
8.11.3.1 混凝土运输温控(1)采用搅拌车运输时,在运输混凝土前对机械运输设备喷雾或冲洗预冷,采取隔热遮阳措施。
(2)通过汽车运输的混凝土,根据拌和楼和建筑塔机、布料杆、混凝土泵等的生产能力,以及仓面浇筑的情况,合理安排汽车数量及拌和强度,一般每车运输混凝土不少于3.0m³,运输车辆安装遮阳棚,运输途中拉上遮阳棚,拌和楼前安装喷雾装置,对回程的车辆喷雾降温。
(3)运输道路优选最短路径,以使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浇筑地点。
(4)在条件允许的施工现场搭设遮阳棚,启动冷却水降温系统,所有待料搅拌车进行待料洒水降温。
8.11.3.2 浇筑过程温控(1)高温季节浇筑时,在下料的间歇期,用聚乙烯卷材覆盖仓面,防止温度倒灌。
(2)夏季浇筑仓内配备喷雾设施,喷雾设备有轴流风机、摆动式喷雾机雾化管等,根据仓面特点来配置喷雾设备,考虑摆动式喷雾机降温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选择用摆动式喷雾机,局部不宜用喷雾机的部位用雾化管。
(3)混凝土浇筑前,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加快入仓强度和浇筑强度,缩短运输时间和混凝土浇筑时间,减少太阳对运输混凝土的辐射。
(4)为缩短坯层覆盖时间,加大入仓强度,可减少坯层厚度,每坯层厚调整为35~40cm。
8.11.4 混凝土冷却通水8.11.4.1 冷却水管的布置及埋设(1)埋设部位:有初期通水、中期通水和后期冷却要求的部位均需埋设冷却水管。
冷却水管采用1英寸(直径2.54cm)黑铁管,也可采用塑料、高密聚乙烯类管材。
(2)冷却水管及供水管的规格、类型、间距长度、通水量等应满足初期、中期通水降温的要求。
(3)冷却水管的布置要求:冷却水管一般按1.5m×1.5m布置,当层厚大于2.0m时,应在浇筑层中间埋设一层冷却水管。
冷却水管单根水管长度不得超过250m。
中间埋设的冷却水管一般采用高密聚乙烯类管材,随仓位浇筑到高程埋设。
(4)冷却水管宜预先加工成弯段和直段两部分,在仓内拼装成蛇形管圈。
埋设的冷却水管不能堵塞,并应固定和清除表面的鳞锈、油漆和油渍等物。
管道的连接可用丝扣、法兰、焊接等方法,并应确保接头连接牢固,不得漏水。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已安装好的冷却水管各进行一次通水检查,通水压力0.3MPa~0.4MPa,如发现堵塞及漏水现象,应立即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水管受损或堵塞。
(5)通水冷却前对埋设的水管进行检查。
对于不通或微通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开仓前,所有冷却水管立管均要加盖子进行保护。
8.11.4.2 初期冷却通水根据招标文件技术要求,无论何时浇筑混凝土,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仍可能超过设计允许最高温度时应采取初期通水冷却消减混凝土最高温度。
初期通水应采用水温10℃~12℃的制冷水,通水时间15d~20d,水管通水流量不小于20L/min,通水时应每天调换一次进出口方向,在混凝土开仓时即开始通水。
①在大体积混凝土仓内埋设冷却水管,通冷却水,并按要求在埋设温度计;②个性化通水。
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出现以前,通10℃~12℃冷却水,流量不小于40L/min,峰值出现后,流量控制在10 L/min以下。
通水时根据降温速度,调整流量大小,若温度降幅超过1℃/天,停止通水,自然降温。
8.11.4.3 中期通水冷却中期通水根据现场监理指示确定开始通水时间,一般按照每年10月初对当年4月~9月浇筑的混凝土、11月初开始对当年10月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进行中期通水冷却。
中期通水前,对待通水的冷却水管进行全面检查,对堵塞的水管采取措施作疏通处理,并对各组水管进行闷温,记录闷温的结果,以了解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情况。
根据闷温及检查的结果,针对性通水,通水采用江水,通水流量应达到30L/min,通水时间1.5个月~2.5个月,以混凝土块体温度达到20℃~22℃为准。
在通水期间,凡进水水温与出水水温持平时,可暂停5~10天后再通水。
当进水温度低于混凝土内温度且温差较大时,每隔1~2天进出水方向互换一次,以将混凝土内部温度降至设计要求的温度。
通水一个月进行抽样闷温,结果在21~23 C时进行全面闷温,闷温的时间为3~5天。
认真作好中期通水的测温工作,每天测温2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8.11.4.4 后期冷却通水后期通水是根据接缝灌浆要求进行,其通水计划是根据灌浆的计划来编排,后期通水的主要措施:正式通水前,先对冷却坝块的冷却管进行检查、疏通,并作好标识。
在0.2MPa 水压作用下流量大于15L/min的为通畅,用“o”表示;流量在8~15L/min范围的为半通畅,用“φ”表示,流量小于8L/min为微通或不通,用“⊗”表示。
对于微通或不通将视情况延长上下层冷却管的通水时间和加大流量。
通水前,先在各灌区选取3、4组冷却管进行闷温,时间为3天,掌握该部位内部温度,以确定通水类型(江水或制冷水)。
控制混凝土实际接缝灌浆温度与设计接缝灌浆温度的差值在+1℃范围内,应避免较大的超温和超冷。
原则上,若混凝土内部温度超过常温水达5℃以上的,可以先通常温水降温到进出口水温持平。
然后改用制冷水,将温度降到接缝灌浆温度。
坝体保持连续通水,坝体混凝土与冷却水管间的温差不得超过20~25℃。
水管通水量通制冷水时不小于20L/min,通江水时应达到25~30L/min,控制坝体降温速度不大于1℃/d。
对未结束中期通水的部位,如需进行接缝灌浆,可视情况直接用制冷水进入后期冷却。
通水期间每隔2天变换一次进出水方向,并且每天对通水情况进行记录。
内容包括有各进水干、支管流量、压力、进回水温度、通水时间等。
当坝体达到灌浆温度时,停止通水。
通水前及通水过程中,加强对已埋仪器的观测,开始观测时,每3天观测一次,接近或达到接缝灌浆温度期间,每3天观测2次。
通水过程中,每隔30天左右进行一次抽样闷温。
闷温时间为3~5天,测温时用高压风将管内积水缓缓吹出,接于小桶内,随即用温度计测若干值,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闷温测值。
8.11.5 混凝土层间间歇基础和老混凝土约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 1.5m~2.0m,基础约束区以外最大浇筑高度控制在2.0m~3.0m以内,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d~7d,对混凝土浇筑层较厚、温控要求较严部位可适当延长2d~3d。
尽量避免薄层长间歇,最大间歇时间宜控制在14d以内。
8.11.6 混凝土表面保温8.11.6.1 混凝土表面保温要求(1) 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根据保温要求选定。
保温后混凝土表面等效放热系数:大体积混凝土, ≤2.5~3.0W/m2 •℃;孔口等结构混凝土≤2.0~2.5W/m2•℃。
(2) 对于永久暴露面,10月~次年4月份浇筑的混凝土,浇完拆模后立即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温层,5月份~9月份浇筑的混凝土,10月初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护层。
施工期的永久保温指保温至工程运行前。
(3) 每年入秋(10月初),应将所有孔洞进出口进行封堵。
(4)作好气象预报工作,避免在夜间、气温骤降或寒冷气温条件下拆模,如必须拆模则应立即对其表面进行保温。
气温骤降期间,顶面保温至上层混凝土浇筑为止,揭开保温材料至浇筑上层混凝土的暴露时间不应超过6h~12h。
(5) 当日平均气温在2d~3d内连续下降超过(含等于)6℃时,28d龄期内混凝土表面(顶、侧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温保护。
(6) 低温季节(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6℃~9℃)以及气温骤降期间,应推迟拆模时间,否则拆模后应立即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8.11.6.2 混凝土表面保温施工措施聚乙烯卷材保温被利用定位锥孔来固定,定位锥孔内塞紧木塞,保温被覆盖后压盖木条,再用钉子固定,固定木条间距1.5 2.0m。
保温被施工在模板上升后由人工完成,保温被覆盖作业按3~4人为1组,先将块体表面清理干净。
高空作业使用软梯,软梯系在其上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作业人员系双保险后顺软梯下至工作面,仓面上的其他工作人员将聚乙烯卷材用绳索放下,软梯上的作业人员再将聚乙烯卷材用木条固定到混凝土面上。
特殊部位保温孔洞封堵:当孔洞形成后,用2.0cm厚的聚乙烯卷材对孔口进行封堵,没有形成封闭孔洞的,不能通过封堵进出口进行保温的其侧面和过流面亦用 3.0cm 厚的聚苯板进行保温。
各坝段的墩墙、牛腿等结构部位混凝土用2.0cm厚的聚乙烯卷材进行保温。
寒潮保温: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6℃的,对28天龄期内的混凝土表面(非永久面),用2.0cm厚的聚乙烯卷材保温。
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龄期在7天以内的混凝土外露面用保温被覆盖。
浇筑仓面应边浇筑边覆盖。
新浇的仓位应推迟拆模时间,如必须拆模时,拆模后及时保温。
多卡模板支架下保温:由于多卡模板支架下压混凝土表面,影响保温被的覆盖。
因此,在多卡模板下缘悬挂2.0cm厚的聚乙烯保温被,作临时保温用,保温被随模板一起提升,并临时固定在支架下支撑处。
模板拆除后即刻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乙烯卷材做永久保温。
冬季的养护改用洒水养护,以免浇水对保温被的冲刷破坏。
所有永久面保温时间从浇筑完后起,到交付运行时止,在此期间,每年10初月份开始保温,以确保保温效果,次年4月拆除保温材料,避免影响文明施工和夏季发生火灾。
8.11.7 混凝土养护采用洒水或流水养护:养护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h内即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施工缝养护到浇筑上层混凝土为止。
高温和较高温季节表面进行流水养护,低温季节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永久面采用花管洒水养护。
模板与混凝土表面在模板拆除之前及拆除期间都保持潮湿状态,养护水流从混凝土顶面向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缝渗流,保持表面湿润直到模板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