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的温控计算及温控措施(计算公式)

混凝土的温控计算及温控措施(计算公式)

4.混凝土的温控计算及温控措施
4.1 C3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为降低C30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最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

4.1.1原材料选用
水泥:C30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本工程选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即PO42.5海螺牌水泥。

细骨料:根据试验采用Ⅱ区中砂。

粗骨料:在可泵送情况下,选用粒径5-32.5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收缩变形。

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问题,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又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抗裂的危害性很大。

因此骨料必须现场取样实测,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掺合料:采用添加粉煤灰技术。

项目部根据试验选定才用二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前3天的水化热。

外加剂:采用外加膨胀剂(AEA)技术。

在混凝土中添加占胶凝材料8%的AEA。

试验表明,在混凝土添加了AEA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从而提高了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和抗渗性能。

4.1.2试配及施工配合比确定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配,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为PO42.5级水泥
305kg,砂(中砂)752kg、连续级配碎石(粒径5—31.5mm)1063kg,掺合料65kg,外加剂25kg,水190kg,坍落度120士20mm。

4.2混凝土温度验算
假若承台周边没有任何散热和热损失条件(现场为砖地模且在砼施工时周边分层回填夯实),水化热全部转化成温升后的温度值,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麻袋作为保温层,则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为(混凝土在3-3.5d的水化热为峰值,则取3d砼温度):
计算参数:混凝土为C30 P8、普硅水泥为P.O42.5
mc=305 kg /m3(按每立方砼水泥305 kg考虑)、Q=461KJ/kg、c=0.91 KJ/kg.K、β=2400 kg/m3、混凝土浇筑温度按27℃考虑。

混凝土温度计算:
4.2.1 3d最大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Tmax= mc.Q/(c.β)=305*461/(0.91×2400)=64.38℃
4.2.2 3d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
+T(t)ξ
Tmax=T
O
查表,得ξ=0.57
3d水化热温升:T(3)ξ=64.38×0.57=36.7 ℃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
+T(3)ξ=27+36.7=63.7 ℃
T3=T
O
4.2.3 混凝土表面温度
Tb(t)=Ta+(4/H2)h’(H- h’)△T(t)
混凝土表面采用麻袋保温养护,则
传热系数β=1/[δ/λ+1/βa]=1/[0.005/0.14+1/23]=12.7
混凝土导热系数λ取2.33W/m.k
K取0.666
h’=Kλ/β=0.666×2.33/12.7=0.12
混凝土计算高度H=h+2 h’=2+2×0.12=2.24m
大气平均温度Ta按22℃考虑
△T(t)= T3- Ta=63.7-22=41.7℃
混凝土表面温度为:
Tb(3)=22+(4/2.242)×0.12×(2.24-0.12)41.7=30.46℃
4.2.4温度差计算
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Tmax -Tb=63.7-30.46=33.24>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Tb- T
=30.46-22=8.46<25℃
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