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轮廓
承载着无数人希望和想象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轮廓,已经越
来越清晰了。雄安新区的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首期开发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开发
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开发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按照中
国传统南北轴线理论来看,雄安新区与首都(北京古城)一脉
相承,是千年轴(定都的轴线)内涵的延伸,更是城市建设的
标杆工程和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设产、水、城相融和蓝绿(蓝色指‘华北明珠’白洋淀,绿
色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互映的生态宜居城市;具体的说,雄
安新区主要承载7个方面的重点发展目标。1.建设绿色智慧新
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2.打造优美生
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3.发展高端高
新产业,包括承接着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院分校、承接国家重
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
中心等。4.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
管理新“样板”。5.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6.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7.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
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特区充当了改革开放的窗口
与试验田,并有力带动了珠三角崛起;20世纪90年代的浦东新
区侧重综合改革和金融,带动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第二极。那
么,雄安新区的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承担起改变整个
京津冀发展格局、探索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重任。
一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未来雄安新区一定是具有良好的生
态本底,通过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高端产业拉动,城市配套
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新区。这是一个产业、城市、生态多元
融合的新区,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城市新区。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方式的创新。新区7个方面重点发展目标中,
有四项与城市规划建设密切相关,即“绿色智慧新城、优美的
生态环境、优质公共服务、高效交通网”。雄安新区的建设从
无到有,基本上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这也意味着从雄安
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就要注重多规合一,规
避“大城市病”,探索中国特大城市空间优化、功能疏解的全
新模式。
三是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业的创新。雄安新区的号角一吹响,
全国各地的炒房者蜂拥而至,雄安三县及周边各地政府,在短
时期内出台了各种房地产政策,就连副总理也发声,“要合理
把握开发节奏,坚决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禁违规建设,
严控周边规划,严控入区产业,严控周边人口,严控周边房价,
严加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为新区规划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已有消息称,未来雄安新区可能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
主的建设模式,跳出房地产业抬高发展成本,挤压产业空间的
怪圈,新的土地开发和房地产试行方案值得期待。
四是城市体制机制的创新。新区7大发展目标中提出,要“推
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
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中央在大力推动雄安新区建
设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借助行政的力量,但更多的也会依靠市
场力量推动各种要素的疏解和聚集。国务院秘书长何立峰也强
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包括
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区投融
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
与新区建设。这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
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一体两翼”的北京空
间优化新格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子通州,位于北京的东部,
与国贸和燕郊比邻,其地缘意义在于借助市政府迁至通州,带
动北三县乃至整个东向和北向的河北腹地发展。雄安新区落子
雄县、容城、安新,距离天津、北京均在120公里左右,旨在
通过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集中疏解,带动河北南部地区,乃至华
北腹地的发展,重构整个华北地区的城市格局。一个创新的、
生态的、智能的雄安城市画卷正在展开,这将是中国绝无仅有
的试验性城市,让我们共同期待、见证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