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指导中心城区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实现“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和《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0-2020)、《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漳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 规划期限:2006-2010年

第3条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围绕发展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2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

3.3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协调,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综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4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和评价城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近期规划工作的重点。

第4条 规划范围 九龙江北岸,东起江东桥,沿九龙江西溪向西至金峰开发区厂西二路,芗城区北至北环城路,龙文区北至漳华路,南至江滨路,用地面积约44平方公里(不含金峰开发区、龙文工业区);九龙江南岸,桥南片区西起西洋坪路,东至九龙大道东侧花卉种植、批发交易市场,含厦深铁路站场及周边用地,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

第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及规模

第5条 近期城市发展目标

5.1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

5.2 强化城市集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3 实现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拓展与整合,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标准与质量。

5.4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

5.5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6条 城市规模

6.1人口规模:50万人

6.2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

第7条 城市发展方向

龙文区重点发展迎宾路以南区域,局部向迎宾路以北拓展,芗城区重点向西发展,桥南片区以南山景区为核心,向东发展。 第三章 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规划

第8条 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改造区域

8.1 重点发展区域

8.1.1 龙文区:5.3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区;龙文南路以东龙文区政府为中心的区级行政中心区;沿水仙大街布置的市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八号路两侧商业物流配送中心;水仙大街南侧至建元路的居住用地,迎宾路以北、龙文北路两侧综合用地、蓝田工业区东北侧用地,龙文工业区龙文北路两侧用地。

8.1.2 芗城区:金峰路两侧居住用地;西洋坪路两侧的高校园区、体育中心;零号路两侧、群裕小区以东片区;丹霞路南段、江滨路以北片区;金峰工业区谢溪头片区。

8.1.3 桥南片:厦深铁路站场及周边配套区;以百花市场为依托的九龙大道沿线用地、南山景区,今后五年以市政道路、桥梁的延伸和建设为主,暂不考虑大型居住区的建设。

8.1.4 长洲片区:九龙江北溪、西溪与324国道形成的三角地块,用地5.25KM2(不计入城市用地范围),拟建设集商务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

8.2 重点改造区域

8.2.1 龙文区:人民广场北侧片区。

8.2.2芗城区:延安北危旧房改造片区,漳华路中段两侧地块,瑞京旧村片区,钟法路南段片区,延安南片区。

8.2.3 桥南区:南大道两侧用地。 第9条 居住用地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至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为29平方米,年度住宅建设量为140万平方米,住宅开发以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启动城中村改造建设,严格控制住宅零星开发,鼓励规模建设,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我市的经济实力,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要求进行建设。

第10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1 行政办公用地

近期重点建设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部分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以龙文区政府为中心,建设区级行政办公集中区。

10.2 商贸物流设施

10.2.1 依据《漳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完成旧市级商业中心的业态调整,新市级商业中心初具一定的规模,丹霞组团区域商业中心完善成熟,城西组团,桥南组团商业中心初步形成商业形态。大中型商业设施和专业批发市场参见《漳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10.2.2 重点建设迎宾路东段物流园区、浦口粮食物流园区、桥南区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站前物流园区。

10.3 文化娱乐设施

结合市博物馆,新建漳州市木偶艺术中心,与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相配套,建设市级艺术馆、市级图书馆,续建市级青少年活动中心(闽台青少年交流中心),新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整合旧城区大众影院、向阳剧场、木偶剧团等用地,在侨乡剧场规划建设1处芗城区综合娱乐设施;结合新城市中心区建设,开展市会展中心及美术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10.4 教育科研设施

10.4.1重点建设漳州师范学院达理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漳州市教育学院、南方艺术学校。

10.4.2基础教育重点结合居住区规划建设,配套建设4所小学(西桥小学、龙机小学、毅达小学、霞桥小学);完善现状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增加科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用房面积;合并一些规模小、建筑质量差的学校。推进诗浦中学、湘桥中学的新建工程。

10.5 医疗卫生设施

新建市级中心血站;续建漳州市朝阳医院二期工程;改建和扩建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整合市医院与原漳州卫校用地,完善市医院用地布局;推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在水仙大街以北、七号路以西地块预留市第二医院(500床)用地,做好前期建设工作。

10.6 体育设施

重点建设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含主体育场(2万人)一座,体育休闲中心一座,在洋老洲新建一座综合游泳馆;在南昌东路以北,五号路及龙江路之间地块,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积极推进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整治改造体训基地腾飞馆南侧用地。

第11条 工业用地规划

11.1 蓝田工业开发区:至2010年规划规模为5.2平方公里,近期完成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漳华路东段两侧、七号路以东工业用地,主要发展生物制药、机械、家具、食品等轻污染、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

11.2 龙文工业开发区:至2010年规划规模为2.5平方公里,近期完成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龙文北路两侧工业用地,发展具有传统优势轻加工及外资辐射型产业(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11.3 金峰工业开发区:至2010年至2010年规划规模为7.03平方公里,近期完成开发面积为3.5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谢溪头工业区及厂西二路两侧商住区,发展机械制造、文体用品、家具、电子等产业(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12条 城市对外交通

12.1 铁路:重点建设厦深铁路及龙厦铁路漳州段。

12.2 高速公路:重点实施沈海高速公路泉厦漳拓宽改造工程角美至长洲段,沈海高速公路福厦漳诏复线漳州段,厦成高速公路漳州段。

13.3 城市外环线:结合西洋坪大桥的建设,建设桥南西环线,北起西洋坪大桥,沿西洋坪路桥南段,东至九龙大道。

第13条 城市主、次干道

重点建设完成的城市主干道有北江滨路西段、南江滨路西段,龙江路北段、龙江路南段、龙文路北段、漳华路中段、西洋坪路北段、南段、漳码路西段、七号路南段。次干道有新浦东路东段、建元路东段、六号路、丹霞路南段、瑞京路西段、大学西路、零号路、钟法路、修文西路(新华南路—延安南路)。

第14条 城市重要桥梁

根据城市用地发展情况,完善过江通道规划,重点建设西洋坪大桥及龙江大桥。

第15条 交通枢纽

近期重点建设漳州火车南站,占地约47公顷,同时,在南站站场前建设一处二级汽车客运站,占地约2.67公顷。

第16条 公共交通

16.1 根据近期城市发展的重点,增设龙文新区、芗城区西部、桥南片区的公交线路。

16.2 建设东区公交车场,新建始发站及换乘站6处,在漳响路及丹霞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公交调度中心。

第17条 城市公共停车场

近期在胜利公园、人民广场北侧地块,新区行政中心南侧地块,延安南路、修文西路交叉口东北侧地块,在迎宾路南侧汽车汽配中心西北侧、桥南片南山景区、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各建一处社会车辆停车场。同时,在城市主要干道、城市中心大型公建(商业、办公、医院、旅馆、旅店、文体活动场所)、公园、城市公交换乘站等位置均应配套停车场,具体规模参照《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18条 在市区按0.9-1.2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加油站,新建6处加油站,其中两处与汽车加汽站相结合。

第五章 市政工程设施

第19条 给水工程

19.1进行第一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重点建设漳州第三水厂一期工程,占地10公顷,日供水能力15万吨,选址于蓝田工业区北侧。 19.2 在新区建设2处给水加压泵站,日提升能力为5万吨。

19.3 加强给水管网建设,配套建设DN200-800管网工程35公里,芗城区主要完善管网布局,进行管道改造,重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龙文区及桥南片区结合道路建设一次配套完成。

第20条 排水工程

20.1 扩建碧湖污水处理厂,由原来10万吨/日扩建为15万吨/日。

20.2近期重点建设金峰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

20.3在芗城区湖内村及龙文区龙江路各建1处污水提升泵站。

20.4采用雨污分流方式,结合城市道路的新建或改建,建设管网系统,重点建设蓝田工业区、龙文工业区至碧湖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

20.5 启动中水利用工程,近期在碧湖污水处理厂重点建设提升泵站一座及集水池,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管道5.6公里,中水回用率达10%。

第21条 供电工程

21.1 输变电工程:重点建设220KV东区输变电工程、220KV九湖输变电工程,110KV龙文输变电工程,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110KV谢溪头输变电工程,110KV湖坂输变电工程, 110KV虎伯山输变电工程。

21.2 线网工程:结合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配套建设电力线网,局部改造芗城区架空线路为地埋式电缆,重点建设东区-东屿Ⅱ回线路,九湖变110KV线路工程。

第22条 通讯工程

22.1 邮政:

新建龙文区综合邮政处理中心,用地2公顷;在新城市中心区、厦深铁路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