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文物局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第一阶段编制要求研究”附件7
大运河遗产保护专题研究选题建议
《大运河保护规划一阶段编制要求》项目组
2008年06月
2 目 录
一、直接支撑保护规划、亟待解决的研究专题 ................................................ 3
1. 大运河遗产价值评估专项研究............................................................... 3
2. 大运河遗产调查登录原则标准及方法研究........................................... 3
3. 其它相关行业法规、规划中与大运河遗产保护相关内容研究........... 3
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影响的研究............................... 4
5. 大运河沿线改造、建设工程使用后评价研究....................................... 4
6. 大运河跨行政跨系统的管理规定和科学监督系统的研究................... 5
7. 申遗视野下的中西运河遗产特色及管理机制比较研究....................... 5
8. 大运河遗产保护关键工程研究............................................................... 5
9. 不同类型运河遗产的保护技术与保护措施研究................................... 6
10. 运河水利遗产在枯水和丰水状态下的保护研究 ............................... 6
11. 大运河沿运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 6
12. 大运河遗产廊道展示(解说)系统研究 ........................................... 7
13.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数据标准化研究 ............................................... 7
14. 大运河申遗的类型归属及其前景研究 ............................................... 7
二、长期支撑运河遗产保护发展的研究专题 .................................................... 8
15. 黄、淮、运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 8
17. 大运河施工设计建造科学技术水平研究 ........................................... 8
18. 大运河不同历史时期功能演变研究 ................................................... 9
19. 运河城市的地位、意义和传承研究 ................................................... 9
20. 重要城市支线运河研究 ....................................................................... 4
21. 大运河沿线地名演变研究 ................................................................... 9
22. 大运河建设相关人物研究 ................................................................... 9
23. 大运河近代以来沿运城市与景观演变研究 ..................................... 10
24. 大运河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 10
25. 运河建筑文化与区域文化和域外文明交流研究 ............................. 10
26. 在用(航运为主)大运河的多重功能及其管理状况研究 ............. 10
27. 元明清时代京杭大运河的管理及其遗存研究 ................................. 11
28. 申遗视野下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11
29. 21世纪大运河的管理与保护模式研究 ............................................ 11
30. 运河河道如何成为一种历史遗产的传承 ......................................... 11
3 开展大运河专题研究工作是为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提供基本依据的前提,也将为开展大运河“申遗”和确保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于申遗的时间要求,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在未进行规划取得典型经验时先编写“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在未进行上位的全运河总体规划探讨时先进行下位的市一级保护规划,必然会潜伏一些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根据2008年4月15日专家论证会上的意见,在进行市一级规划的同时立即开展专题研究,故课题组拟定了需要在国家层次上需要组织研究的若干课题。这些课题难易程度不一,某些课题前人和当代学者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需要的仅仅是搜集、归纳或补充,有的则是要吸收各专业人士大力研究,因而需要的经费投入和时间长短也将会有所不同。以下是按照近期和长远支撑保护规划提出专题研究建议:
一、直接支撑保护规划、亟待解决的研究专题
1. 大运河遗产价值评估专项研究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开凿的人工河道,其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命脉,之于历代统治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大运河的价值首先应是其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命脉对于巩固统治所作的贡献;其次,水利工程价值评估不可或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曾设过类似专题,但仅限于京杭大运河的关键工程。本专题拟在此基础上,对大运河水利工程的各项价值进行评价,尤其是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大运河保护规划的编制及申遗提供基础支撑。
2. 大运河遗产调查登录原则标准及方法研究
该课题在科技部支撑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中已有相关成果,可借鉴利用。
3. 其它相关行业法规、规划中与大运河遗产保护相关内容研究
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不仅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管理、维护、监测、控制也受到水利部门、航运交通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管理。各部门通过各自的行业法规和规划,依法对运河进行维护、管理和利用。这些法规和规划, 4 有的仅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对运河实施管理;有的也认识到应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对运河实施管理,如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正在编制的《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研究》等。因此,有必要尽快梳理运河各相关行业已经制定的法规、规范、规划,找出其中对运河遗产保护有积极作用的相关规定,在大运河保护规划中予以整合运用。同时,通过大运河保护规划,对其他行业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的规划提出建议,使其在相关规划中能做出有利于运河遗产保护的正确措施。
4. 重要城市支线运河研究
在确定大运河保护区划时,如何处理大运河的支流的问题是一个以往鲜有研究、而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大运河支线众多,尤其江南地区,有的还与城河相互重叠。本专题拟通过对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支线运河的时空范围的演变,探讨大运河支线保护区划的界定等问题。
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运河遗产保护的影响,并做出相关建议和措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直接效益主要有工业供水、农业供水、除涝和航运供水等几方面,还将极大改善防洪和生态环境条件,有着巨大的综合效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与运河遗产保护的关系在于: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评估工程对运河遗产保护的影响,是大运河保护规划的重要议题,对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实施也具有积极意义。
6. 大运河沿线改造、建设工程使用后评价研究
使用后评价是以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为依据,对环境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并对建成环境在满足人的需求方面的程度做出科学判断,为环境设计、管理及其改进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为大运河沿线的各项改造与建设工程构建一套使用后评价的评价体系,展开系统的使用后评价研究可以为大运河沿线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规划编制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改进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5 7. 大运河跨行政跨系统的管理规定和科学监督系统的研究
由于大运河流经全国7个省(直辖市),33个地级市,同时运河在不同的地段的分管部门也不同,涉及水利、交通、文化、园林、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运河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这些规定之间难免有冲突,同时很可能存在管理的盲区。为加强对运河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监督系统,以协调各个地域、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对运河的高效管理。
同时大运河具有在用工程和文物遗产的双重属性,对她既允许合理的利用,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必须进行科学的保护,以保证这一伟大遗产不被破坏,这使京杭运河陷入水利、交通、文物、城建等多个部门相交叉的复杂管理模式,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不仅使对京杭运河保护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还会出现不同部门和相关法律之间的相冲突的局面。
本研究将通过对目前京杭运河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和相关法规进行梳理,对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修改意见,并研究建立新的多层次、多部门的协调机制、管理机构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以及应急管理机制,为新形式下京杭运河保护提供科学、实用的管理模式。
8. 申遗视野下的中西运河遗产特色及管理机制比较研究
运河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已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一种类型,西方的一些运河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法国的米迪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等。目前大运河正在积极地准备申遗,独特性是申遗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研究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西方运河特色,找出我国大运河的特色所在,准确地评价其价值。西方运河的管理机制相对比较完善,而我国运河的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比较,找出我国运河管理机制中与申遗目标不相适应的部分,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管理机制中较为成熟的做法,以优化我国运河的管理机制,从而为大运河申遗创造条件。
9. 大运河遗产保护关键工程研究
水利工程是大运河遗产构成中的核心部分,对于认知大运河在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剖析大运河沿线关键工程的创建、演变及其科学技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等,对于市级规划人员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