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隋唐时期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隋唐时期
唐 朝 制 瓷 业 的 分 布
唐代瓷窑遗址
唐 越 窑 青 釉 秘 色 瓷 碗
唐 白 釉 马 镫 形 壶
古代丝织业中心的迁移
唐西亚风格的丝织品
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姚合。
汉朝市场画像砖
唐长安城西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 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金 刚 经 卷 子
金 刚 经 卷 子
唐 朝 印 制 的 日 历
颜 真 卿 多 宝 佛 塔 碑
张旭草书张旭草书来自怀素 草书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 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图分两 段,前段描绘天王送子的情节,后段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 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图中绘人物、 天吴 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 王道 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 图子 得极富神韵。独特的“吴家样”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 : 局 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 送 部 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可以看到佛教传入中国后,渐 子 与中国文化融合: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 脸色黝黑,而完全是汉人模样。作为一幅中国画,又昭示着线 描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由“铁线”衍生出“兰叶线”,从此 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大备,无怪乎苏东坡语:“画至吴道子,古 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唐 太 宗 的 政 治
知人 善任
虚怀 纳谏 革新 制度
广求贤哲 不避愁怨 不拘门第 不论民族 重用魏征 政治法律 社会经济
唐 代 授 田 文 书
唐 代 庸 调 银 饼
唐 代 调 布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曲辕犁
唐三彩胡人执犁俑
筒车
——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
》
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 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 式的政府执政官。此后宰相失职,却又有另一批 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的,便如唐代之 三省。何谓失职?因宰相职权,本该领导政府, 统治全国的;后来此项职权,被皇帝夺去了,皇 帝把他们的私属像中书、门下、尚书之类来代行 政府宰相的职权;这是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代 的事。现在到唐代,才又把以前宰相职权正式分 配给三省。换言之,亦即是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 重交还政府。
唐宋间农民人身自由问题是否发生重大 变化?部曲制到佃户制的转型发生于何时?
张泽咸:唐宋间佃农人身自由问题并没有发 生重大的具有阶段性的变革。 汪篯:隋末农民战争给予了大族豪强地主经 济和部曲佃客制以最后的严重一击。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①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②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③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④贞观后期的变化 3.藩镇割据问题
“唐宋变革论”是以对比六朝隋唐贵族政治 和宋代君主独裁政治两种政治体制为核心而展开 的,然后推广于经济、学术、文学、艺术、音乐 等层面的变化。
政治 隋唐贵族制衰废,宋朝君主独裁制兴起 经济 唐宋之际,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 之开始 文化 由贵族文化转向平民文化
内藤湖南关于唐宋时期政治体制变迁的阐述, 在其“唐宋变革论”理论体系中具有关键性地位。 他认为,唐代是贵族政治体制的终结,而宋代是君 主独裁制的开始。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 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 代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 位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天子掌握全权的体制 自宋代开始发展,到明清完全定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皇
中书省
帝
门下省
政事堂
尚书省
吏部 吏 封 勋 考
户部 户 度 金 仓
礼部 礼 祠 主 膳
兵部 兵 职 驾 库
刑部 刑 都 比 门
工部 工 屯 虞 水
吏部
九 卿
六 部 与 九 卿 六 之 部 比 较
掌职官铨选
户部
掌税收财政
礼部
掌文仪外事
兵部
掌兵籍军令
刑部
掌司法刑狱
工部
掌营造工程
1. 唐宋间的社会,最显著的变动是门阀贵 族之没落与科举官僚之兴起。 2. 经济上大土地的耕作形态,由部曲制到 佃户制的转型。 3. 唐帝国的崩溃,促成周边诸民族的自立 化。
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 尤其是唐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
田余庆: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 政治体制,主流是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 唐长孺:从南北朝后期以来,旧门阀的衰弱 是一种历史倾向,尽管有的已经衰弱,有的正在 衰弱。
( )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 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 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 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特别是释)却风靡数百 年。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 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 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 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 明理学了。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内朝官员的外朝化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曹操等恢复丞相或相 国的官职,而且自我任命担任此职,实权在皇帝 之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屡次设置丞相或相国, 几乎都是权臣自命或皇帝迫不得已而任命的,成 为权臣篡位的一种过渡和信号。“自魏晋以来相 国丞相多非寻常人臣之职”([清]王正功《中书典 故汇纪》),既不能看成是本来意义的宰相,更不 能与东汉有名无实的三公相提并论。
汉武帝设中朝,有尚书和中书之职,成为 后世尚书省的发端。东汉设尚书台,长官称尚 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 曹操将尚书由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 书省建立的开端。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 遂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 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的权力扩大,政 出门下,遂有门下省的建制。
《唐六典》卷二十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1.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雕版印刷术 ②火药的发明 3.文学艺术的发展 ①诗歌创作的高峰 ②书法艺术的兴盛 ③绘画艺术的发展
所谓三教归一的说法,不论出于那一家之口, 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 和归宿,即“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实际上是将 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 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 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 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抵牾。 由于自南北朝起玄学的消退和经学的东山再起, 尤其是王通、韩愈等人对新儒学的发展,一直到程 朱理学的兴起,儒学主导社会意识的动能日益强大, 促使三教在隋唐之后朝儒家倾向的势头也愈来愈明 显。
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 尤其是唐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 阎步克:北朝后期中古士族制度趋于衰微, 使官僚政治恢复了活力,周隋王朝在皇权—官僚 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之上,有承前启后的卓越成就。 吴宗国:唐初以来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 非贵族)负责运转;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 标准任命。这与南北朝以前官吏任命以门第为标 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有根本的不同,而与 宋代更为接近。因此,唐代也是官僚体制,而非 贵族体制。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 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 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