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件
1967-1994年非农业部门男性和女性小时工资比率
2.消费物价指数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 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一组固定水平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CPI = -----------------╳ 100
一组固定水平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 1993年购买一组商品的所花费的支出是857元
基 本 概 念
• 一、基本概念
•
1.劳动(劳动力,Labor)劳动过程或一种
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 劳动的属性
• (1)租用;
• (2)租用劳务的条件与价格同样重要。
• (3)特殊机构和立法的存在。
劳 动 力
• 2.劳动力市场
•
(1)便于买卖双方的联系;
•
(2)双方学
咖啡的价格、 茶叶的价格、
糖的价格等
S
D
公众
$
相对效用决
定的偏好或
$
无差异曲线
生产要素的供给 (负效用、闲暇的 偏好,持有的财产)
劳动的工资、 土地的地租、 机器的租金等
S
D
企业的供给 (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企业 生产函数把 投入和产出 联系起来
引致需求 (边际产品的比例)
一、劳动的需求
• 1.劳动的需求曲线 • 描述了工资与劳动需求之间的关系。 • 2.工资变化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规模效应 • 替代效应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
陆铭: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
鲍哈斯: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 三、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述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相关概念
劳动力 市场的 划分
• 一、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 (1)按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 区域劳动力市场(地理范围) – 乡村与城市劳动力市场 – 国际与国内劳动力市场
,
• 1997年购买同样的商品,支出是1174元,则 1997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是(1174/857) ╳ 100 =137
CPI构成比例
四、工资率、工资性报酬、总薪酬和收入
• 工资率:单位工作时间内所能获得的货币报酬 ; • 工资性报酬指工作时间单位(通常是小时)的 数量乘以工资率; • 总薪酬包括工资性报酬和员工福利。 • 福利包括:实物福利和延期福利。
• (3)价格扭曲;
• (4)市场缺位。
5.政府干预与政策
• (1)公共产品; • (2)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 • (3)建立市场替代; • (4)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学习方法
学 习 方 法
• 一、自学相关知识
• 二、阅读相关书籍
•
参考教材:
•
高传胜、高春亮: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
策,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的问题;
•
(3)劳动者报酬的数量方面。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 个 隐 含 假 设
• 一、经济学分析的三个隐含假设
• (1)相对稀缺性;
• (2)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有目的的理性行为 ;
•
理性的经济人 机会成本
• (3)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二、实证经济学与行为预测
• 1.实证经济学 • 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 貌。 • 例如,工资上涨,劳动供给增加 • 2.实证经济学的模型与预测 • 对复杂行为的简单分析和预测
职业经理市场(经营管理才华)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不可替代的专门知识、 技能、经验) 普通劳动力市场(普通工人、管理人员、服 务业从业人员等)
按 市 场 竞 争 状 况 划 分
(3)按市场竞争状况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卖方垄断 买方垄断 双头垄断 不完全竞争市场
二、劳动力:就业与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
就业
人口(16岁及其以 上)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新进入 或重新 进入
中途退 出退休
非劳动力
辞职 重新就 解雇 业 被 召
回 失业
三、工资性报酬
• 1.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 (1)工资率。指单位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力价 格。
• (2)名义工资。指劳动者根据当前货币价值 所得到的小时工资。
• (3)实际工资。名义工资除以某种物价衡量指 标。名义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劳动经济学(1-2)
第一章 导论
在现实 中,我 们会关
注
• 在现实中,我们会关注
• (1)我们为什么要找工作
• (2)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
• (3)我们为什么会失业
• (4)人口为什么会流动
• (5)农民工问题
•
……………………
•
我们如何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
•
采用什么工具分析?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产业劳动力市场(产业范围) – 建筑业、煤炭业、计算机行业等
• 职业劳动力市场(职业范围划分) – 教师、经理、会计、律师
•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交易形式) – 晋升、换岗、短期解雇、加班等
(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
劳动力素质
国家公务员市场(学历、专业、年龄、社会 责任感、公众形象等)
•
1886年 埃利·里查德 《美国劳工运动》
•
1925年 布卢姆
《劳动经济学》
• 论》
1936年 凯恩斯
《就业利息货币通
•
(3)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劳动力市场的
形成需要劳动经济学
3.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
(1)劳动力市场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要
求我们需要独立研究;
•
(2)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越来越多与其相
• 1.定义
•
研究以提供劳务换取报酬的劳动力市场的学
科,它主要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行和结果,
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决策以及
与就业、劳动报酬、工作环境等有关的公共政策。
劳 动 经 济 学 的 产 生
• 2.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 (1)背景: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工问题
•
(2)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三、规范经济学与政府政策
• 1.两种类型的经济交易 • (1)自愿达成 • (2)一方或多方受损
帕累托效率
• 2.市场和价值观:帕累托效率
• 3.规范经济学
•
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
定的价值判断。
劳 动 力 市 场 失 灵
• 4.劳动力市场失灵
• (1)不知情;
• (2)交易障碍;
工资率、工资性报酬、总薪酬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 工资率 酬
X 工作时间长度= 工资性报
• (单位工作时间 (以
+ 员工福利
• 的货币报酬) 支付 )
•
•
利息、 • 支付)
福利或延期的形式
= 总薪酬 + 非劳动收入(
红利、政府的转移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运行图
(相对的边际效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