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浅谈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
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人们具有
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从本质
上讲,美育就是情感教育。而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而学校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的基地。那
么。学校怎样实施美育?对此,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的工作是富于创造性的,是与培育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工
作,是育人的艺术。”(王一川《美学与美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
版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交
流情感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在教育中,“教师具有明显
的典范性和感召力。”在实施审美教育中,教师的审美素养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劣。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审美能力
的培养,有赖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个体方面的审美素养。提高
教师的审美素质,有助于实现学校审美教育目标。
二、注重课程的审美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
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向他们讲解产生这
些知识的精神因素。”
1、艺术课的审美教学
艺术课主要指音乐、美术课等。“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因此,
艺术课本身就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音乐教育,其根本的
任务是完成对受教育者的美的心灵的内在建构。”(修海林 罗小平
《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也就是说,作为最能体现美的音
乐、美术,它们能以美的感染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形象
思维能力以及对形体、节奏、音色、旋律等的感受和初步的表现技能,
从而建立起美的观念。
2、语文课的审美教学
中学的语文课本都是采用的文选式的,而选择的文章多数是具有
较多的美的因素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优美的个性语言所体现
出的语言美,丰富的人物所体现出的人格美,生动的故事所体现出的
曲折美,还有那开阔的画面与情感统一所体现出的意境美。如此等等,
这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创造美
地欲望。
3、其它课程的审美教学
其它课程就是除以上音乐、美术、语文之外的课程。这些课程表
现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美。比如,史地课程
中不仅有生动的人物故事、逸闻轶事,而且还有中外地社会风貌、自
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这些不仅包含着自然之美,而且人文性强,包
含丰富的社会之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中也体现出美来。“人们对科
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虽然主要的是理智的判断活动,但是同样也渗
透着美感因素。”自然界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家揭示这些内在规律
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形成了一对主客观的审美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形
式表现出来。如,科学家为真理而奋斗的故事所表现出的人格美,简
洁的公式、定理的简洁美、和谐美,推导过程体现出的节奏、韵律美
等等。这些都给人以美的教育。
三、美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教育学》指出:“学校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以及各种人际关系
都有德育的潜在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
彼此认同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教育。” 学校
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在实施美育中,把校园自
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统一起来,做到整洁、协调、美观,富有人文
气息,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
1、校园自然环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与人水乳交融。
整洁的环境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情感。因而,学校是育人的地方,
注重学校自然环境建设,注重校内外的绿化,使校容校貌的整洁、美
观,给学生学习一个美好的空间,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振作。
2、
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使德智体美相互渗透于一体的重要教育途径。
“它具有革命理想的激励作用、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求知欲的激发
作用、审美教育的深化作用、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摘自王铎全
主编的《教师之友》文汇出版社)由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往往来自
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特别“易于感染学生的思想和
情感”。因而,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心灵得到净化,而且道德素质
得到提高,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三、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等教育的广阔天地,它在培养学
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
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寓美育活动中
课外活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诸如各种兴趣小组,各种讲座、文
艺演出或欣赏会,参观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但无论什么活动,都要
有一个中心,要体现出教育的作用,蕴含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在活动
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才
能,弥补课堂教学的某些不足。
2、培养学生兴趣
课外活动本身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性格差
异和年龄特征的差异,课外活动往往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学校应
根据学校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应有的条件,发挥学校优势,
吸引学生参加,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3、走进自然社会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或自然界的美。自然美的特点首先在于
形式胜于内容,即形式美。学生在这多样与无穷的变化的自然中,感
受到自然的美丽,引起对美的追求,不但增长知识,而且有益于身心
健康。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美。“人是社会的核心,社会美
的核心就是人的美。”社会美必须通过人的理想美(政治思想)、行
为美(品格)和创造价值美(事业)来实现。走进社会,让学生感受
社会美,从思想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总之,美是对人的精神的提升,是实现对人的教育,而学校实施
审美教育的方式途径很多,关键在于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长
此以往,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学校审美教育的目标定会实现,学校
才能成为真正育人的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