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流行病学 在东南亚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
要媒介 在广东白纹伊蚊是主要媒介。 白纹伊蚊孳生于房屋内外的浅水及积水中。 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埃及伊蚊(左)和白纹伊蚊(右)雌蚊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白纹伊蚊雌蚊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发病机制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 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 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 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 少,出血倾向。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临床分型
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重型登革热
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 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 征 。有些病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 性休克。多于24小时内死亡。此型在临床 上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
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衰竭。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 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
总之,这些地方能够提供适宜温度
和湿度条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传染过程时间图
传染期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 8-12 日
(发病前 1 天及后 5 天) 后再传染给健康的人
-1
57
17
-1 0
5
指示病例发病日
10
20
30
二代病例平均发病日
登革热流行预防关键
二代病例发病日(潜伏期 3-15 日31)
有以上症状体征的,请注意询问流行病学 史
确诊需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蚊虫及其防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白纹伊蚊
1. 中胸背部有一条有 白纵条
2. 后足1~4跗节有基 白环,末节全白
3. 触须末端白色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蚊虫的生活史
夏季9-15天完成一代生活史,蚊虫寿命1-4周
同一患者可见多种形态不同的皮疹。持续3-4 天。
束臂试验呈阳性。 于病程5~8天约25~50%病例有出血倾向 。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
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病 程短(1~4天)。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
四(2)班 2014年9月28日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概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 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 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 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 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流行病学
人发病。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 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 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 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至一定数量后,即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病毒再复制至一定 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二次病毒血 症。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
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 病与布雷图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 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公众宣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居民养蚊叮咬自己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皆有孑孓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典型登革热 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
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呈双峰热。常 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 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典型登革热
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呈多 样性。(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 出血疹,多见于四肢。多有痒感,疹退后无脱屑 及色素沉着)。疹型以斑丘疹、麻疹样、猩红 热样皮疹或皮下出血点为主。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成蚊的吸血性
白纹伊蚊对人 的攻击性强, 多次吸血。有 光照比无光照 对吸血有利。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白纹伊蚊栖息习性
成蚊多在孳生场所附近栖息:
居民区,多栖息在草丛、灌木 丛、空房内等;
建筑工地,多栖息在工地内部 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
室内,容器积水孳生的成蚊, 有在室内栖息的倾向,并多栖 息在悬挂的衣服上,及墙面阴 暗处。
1/2~3/4病例血小板减少。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1/32为阳性。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1/1280者有诊断意
义。 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可明确
诊断。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 发病前15天的活动情况,有否去过流行区 ➢ 蚊虫叮咬史
临床特征
突然起病,发热,“三痛三红”,皮疹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实验室确诊:血清特异性IgM阳性
恢复期IgG比急性期有4倍增长
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抗原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鉴别诊断
与流感、麻疹、猩红热、 恙虫病、钩体病、伤寒、 流行性出血热及败血症等相鉴别。
登革热主题班会课件
小结
骤起发热、头痛、骨关节肌肉疼痛、皮疹、 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是 登革热早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作为早 期临床诊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