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节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在
中国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电视领域中最活跃
的节目形式。但是快速膨胀之后,电视娱乐
节目正陷入发展后劲不足的尴尬境地。这种
状况引起了包括节目制作者和相关研究者
及学界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与争论,主要存
在着两种声音:支持者强调娱乐是电视的本
性,赞颂由娱乐节目所激发的电视娱乐本性
的回归;批评者指责当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创
作缺少审美性,对因文化品位丧失导致“弱
智时代”到来感到担忧甚至反感。应该说,
这两种话语均有内在的逻辑依据。前者针对
的是强权话语压制娱乐需求的问题,后者则
不满商业诉求导致的对娱乐需求的另一种
压制。这样,娱乐到底为何的问题也就变得
更加明显和突出。
针对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所存在的
问题,探讨的视角可谓众多,而从观众的接
受视角展开思考则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
命题。当我们将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置于接
受美学视域之中时,发现电视节目的接受者
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电视娱乐节目
的创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与
节目制作者对节目的接受者——观众的重
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的尴尬处
境又同制作者对电视观众的认识不足息息
相关。
本文在进入主题之前,先廓清电视娱乐
节目及其接受者等概念。
一电视娱乐节目及其观众
电视娱乐节目的概念长期以来并不是
特别清晰。从广义上讲,电视的一个最重要
的功能就是娱乐,因此可以说,任何电视节
目都可以被称为娱乐节目。对狭义的电视娱
乐节目的界定历来表述不一,但都将界定的
焦点集中在这种电视节目的核心功能
——“娱乐”上。由此,笔者试图对电视娱
乐节目作如下厘定:电视娱乐节目是通过电
视媒体播出的,以满足电视观众娱乐需要为
核心功能的节目形态。如此厘定在于着意将
研究视角聚焦在“娱乐”功能这一维度,将
电视娱乐节目是否正视了广大电视观众的
主体性,是否真正满足了观众自主的娱乐需
要置于考察的中心地位。
电视节目的接受者普遍被称为“电视
受众”。“受众”泛指信息的接受者,电视
受众也就是电视信息的接受者。由于对“电
视受众”的研究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侧
重,“受众”一词对本文所涉及的命题仍然
存在界定模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
解释:
在传播学领域,对“受众”的研究大都
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假设:传播是信息传送的
过程,媒介在这个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因
此更侧重以媒介为中心,对传播过程进行研
究。然而,这种理论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
发难,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英国文
化研究学派”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对“传
播”特别是“受众”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
更强调参与传播的双方是平等的,在对电视
接受者的研究中,他们更愿意用views或
readers来指称电视接受者。用reader暗示
了电视是文本,观众是读者。根据接受美学
的原理,作为文本的电视节目的意义是有着
强大主动性的读者在特定的阅读过程中产
生的,其接受活动构成了艺术活动的重要一
环。艺术创作必须考虑读者的接受,必须以
尊重接受者主体性、满足接受者的期待为前
提,而受众更多地暗示了接受者的反应是因
电视的刺激而被动发生。用复数readers而
不用单数reader是因为单数暗示了观众是
单一的、均质的大众,在接受同样的信息时
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复数至少说明观众是多
元的、有差别的。有鉴于此,本文将电视节
目的接受者更确切地称为电视“观众”。
由于电视娱乐节目以“娱乐”为核心
功能,所以电视娱乐节目是否真正正视了观
众的主体性、迎合与激发了观众主动的“娱
乐”期待,便成为探究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瓶
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人的娱乐本性需要电视娱乐节目
电视观众作为现实中的社会人,有着生
存和发展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人有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
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电视娱乐节目的
出现使人的上述基本需要获得了一定程度
的满足,也使其自身赢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理
由。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电视娱乐节目所
发挥的娱乐功能。
由此,有必要先对“娱乐”作一相对全
面的认知。《说文解字》解释:“娱,乐也。”
此后,“娱乐”一直有“使快乐、愉悦”的
意思。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使人快乐、愉悦
并不仅仅是使人的生理获得愉悦,更重要的
是人内心的愉悦。而人内心的愉悦的基本前
提正是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获得一定程度的满
足。它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自主精神的满足,
是在“自由自觉”的能动活动中获得的愉
悦,其快感源于一种自主生命的自由表达。
在此,我们应回归对“娱乐”的客观全
面的评价,应该看到人在娱乐中获得的不仅
仅是生理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心理
层面满足,人需要在“娱乐”中获得自我价
值的确证。因此,我们对以娱乐为核心功能
的电视娱乐节目的理解也须时刻以尊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