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人的劳动创造的。这样,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就体 现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以及土地所有者之间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 + 而西方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 仅仅当作生产要素的一种来进行研究,商品的价值 是由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这 样在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中,工人的工资如 同利息、地租一样,都是生产要素对生产贡献的报 酬,是生产要素在要素市场供求作用下的价格,是 社会成员各方自发自愿交换的结果,因而并不存在 对工人的剥削问题。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西方经济学则代表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虽然双方都会从对方汲取对自己有益的成分, 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各自的阶级立场和本 质属性。 + 无数的事实说明,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 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 特定的阶级立场,代表和维护特定的阶级利益, 接受反映特定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采取符合 特定阶级利益的价值判断,很少有例外。
(1)价值理论的差异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 论基础上的。 + 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供求均衡价格 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交换价 值,即一种商品与另一商品的实物交换比 例,在货币条件下就表现为商品供求均衡 时的价格,这样价值就与均衡价格完全一 样了,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有的价值都是由工
+ 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同样需要吸收和借鉴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 + 西方经济学侧重于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对表 层现象进行解释,而忽视了揭示经济发展的本 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站在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进行本质的、内在的 分析。 + 另外,西方经济学过于侧重于单纯的资源配置 或者是人的选择行为,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在经 济活动中的关系。而经济活动最终是人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活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不同,它始终关注人 的解放,立足于研究生产关系这一主体,立足 于整个社会在经济力量推动下的形态变化和结 构变化。因此,在这一点上西方经济学也数需 要借鉴的。
+ 其次,在对资本作用的认识上,二者也存在分歧。 + 西方经济学用资本边际生产力来证明资本的作用。
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假设情况下,通过增加或减 少资本的投入来分析资本投入对产出和收益的影响, 由此衡量资本的作用,计算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通 过这种方式,西方经济学论证了资本在生产中的贡 献与资本的收益是相对应的,说明企业获得收益与 资本有关,资本家通过资本来获得收益不是剥削, 而是正常的经济行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承认资本的生产性,认为 资本代表生产力的一个方面,但是资本生产力并不 是资本本身带来的,而是劳动生产力的另一种体现。 资本靠对劳动的雇佣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占有 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收益,资本的收益来源于对劳动 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是不合理的。
+ 首先是在生产力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很重视生产力理 论。马克思非常重视生产力对整个社会发 展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 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西方经济学也有生产力理论。例如熊彼特 的创新生产力理论、贝尔等人的知识生产 力论,李斯特所论述的生产力的体系。西 方生产力理论注重的是生产力的技术方面。
+ 西方经济学将资本作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认为这种要素是和劳动、土地一样,都是生产 的必要条件。 + 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不是具 体的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 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虽然也以物的形式 存在,不断交替地成为商品和货币,相继采取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态,并进 行不断循环,但资本更多的是一种价值,是能 在流通中保存自己并使自己增殖的交换价值或 货币。资本的本质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视对经济本质的揭
示,而西方经济学往往注重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如 果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完善经济学理论。 +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重质的分析,西方 经济学注重量的分析,我们在具体研究经济问题时, 不仅要注重质的分析,也要注重量的分析。 +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重规范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注重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了 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回避 作出社会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砸揭露现实 经济中的缺陷和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社会发 展的方向。 + 因此,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更有 利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主要解释的是资本主
义生产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它是一门侧重 研究生产关系的学科。 + 从马歇尔直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把经 济学的研究侧重于流通领域的研究——西方 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既定的前 提条件来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它研究的 重点是生产力而不是研究生产关系。
+ 从阶级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无
+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借鉴性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因此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去我们过分侧
重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 然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规律性,对市 场经济的具体运行研究不足。而西方市场经济 是发展了几百年的成熟市场经济。 + 所以,研究西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 学,必然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另外, 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研究 方法的不断革新,这是我们在创新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方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比如可以 借鉴西方经济学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研究变得更加精确。
+ 虽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不同
的经济理论体系,但是必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 一般规律的经济学,都具有科学性。 + 另外,二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起到 了积极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站在劳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指 导意义毋庸置疑。西方经济学分析的视角和立场虽 然不一样,但是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 优秀的成果,对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转换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 展资本市场,政府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等方面都产 生了积极的作用。
+ 其次是在有关市场经济规律方面。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以英国为对象研究早期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他在该书中详尽研究 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 对市场经济的现象和规律有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 而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前 提下进行的研究。同时,对市场经济的特征, 二者有着相似的看法。 + 他们都认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 和经营着是独立的法人,是市场的主体;社会 再生产的全过程———生产、交换、分配、消 费都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之间、生产 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 行的。
范华岭
+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经济
形态的发展确定为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史过程 + 唯心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是 合乎人类理性的、永恒的制度
+ 另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侧重于规范
分析,采用抽象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研 究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 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 而西方经济学则侧重于实证分析,对经济 现象进行描述、推理、计量、检验,探索 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具体运行机制、运行规 律、资源配置、分配制度、宏观和微观的 市场调控方法,为政府和经济主体提供可 选择的政策建议。
+ 总之,在对待二者的关系上,我们要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借 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份,建立起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将以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
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看成是马克 思主义的来源之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来源。 + 而西方经济学学者也同样将古典经济学作 为其来源。
+ 抽象演绎法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重
要特征,马克思则继承和发展了因果古典经济学的 抽象演绎法。基辅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尼· 季别尔认 为,“就理论本身来说,马克思的方法是整个英国 学派的演绎法,其优点和缺点是一切最优秀的理论 经济学家所拥有的。” + 另外,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学的研究中, 存在着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普遍的经济规律。而马克 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也不可能是站在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角度上提出 来的。可见,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与西方主流经 济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 的普遍经济规律,尽管他们在对经济规律本身的具 体认识上存在着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