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牡丹江市城市供热情况的调查

关于牡丹江市城市供热情况的调查

. . 关于牡丹江市城市供热情况的调查 加入日期:2012-6-5

城市供热是关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和千家万户冷暖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全面反映我市城市供热基本情况,研究分析供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快破解近年来因煤炭等原材料涨价给供热企业带来的经营难题,让党和政府的关怀走进市民的“心窝子”,让寻常百姓住进舒适的“暖屋子”,近日我们在对全市供热成本进行监审的基础上,对重点供热企业生产经营1.76复古传奇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市城市供热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我市城区现有房屋建筑面积3424万平方米,供热建筑面积267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建筑面积25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集中供热面积1798万平方米、非住宅集中供热面积770万平方米,分别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比例为70%、3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5%。目前既有住宅建筑及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605万平方米,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比例为23.6%,其中,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568万平方米,占城区集中供热住宅面积的比例为31.6%;非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37万平方米,占城区集中供热非住宅面积的比例为4.8%。截至今年10月,我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3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并网面积73万平方米、分散锅炉并网面积58万平方米。我市现有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锅炉等三种供热方式,供热期从10月15日起至次年4月15日止。供热价格分为面积计费价格和计量计费价格。面积计费价格分为三个档次,分散锅炉31元/平方米、区域锅炉35元/平方米、1.76复古传奇热电联产37元/平方米;计量计费价格由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组成,其中,基础热价为11.1元/平方米(按面积收费价格的30%),计量热费价格0.1359元/千瓦时。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供热收费分别按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收取。

(二)按照供热企业性质划分城市供热基本情况。我市城区现有供热企业40家,按企业性质可分为国有、外资(合资)和民营三类。一是国有供热企业2家——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热力公司、铁路房产维修处,供热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30%,供热能力1480万平方米;二是外资或合资供热企业2家——佳日热电公司、捷能热力公司,供热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4.4%,供热能力160万平方米;三是民营供热企业36家,供热建筑面积1752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65.6%,供热能力2038万平方米。在民营供热企业中最具规模实力和代表性的企业是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供热建筑面积1413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53%、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55%,供热能力1680万平方米。

(三)按照供热方式划分城市供热基本情况。我市供热企业按供热方式可分为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小锅炉三类。一是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共3家——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佳日热电公司,供热建筑面积2168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81.1%、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84.4%,供热能力3100万平方米;二是区域锅炉供热企业6家——新华、捷能、华威、广龙、新荣、铁路等热力公司,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15%,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15.6%,供热能力435万平方米;三是分散锅炉供热企业31家,供热面积103万平方米,占城区供热面积的3.9%,供热能力103万平方米。 . . (四)供热管网建设情况。我市城区共有供热管网1369公里,其中十五年以上老旧供热管网608公里,占供热管网总长度的44.4%。近三年来我市投资31300万元,新建管网36公里;投入3286万元,维修、改造管网10.35公里。管网建设、维修及改造共计投入34586万元,其中:由供热企业筹融资26572万元,占76.8%,财政拨付供热配套费8014万元,占23.2%。

(五)分户供暖情况。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以及《牡丹江市供热分户改造管理试行办法》,我市自2006年起对辖区内采用串联方式的居民楼供暖系统进行改造,实行单户控制,为分户计量创造必要条件。截至2011年10月,城区供热分户已改造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占居住供热面积的47.27%;未改造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占居住供热面积的12.3%。分户供暖改造资金来源采取政府承担一点、供热企业承担一点、住户承担一点的方式筹集,我市城区供暖分户改造共计投资31450万元,其中企业出资21250万元、住户承担10200万元,出资比例为68%、32%。城区总计分户供暖面积达到1578万平方米,分户供暖率达到87.7%。从运行效果看,改造后供热系统失水率比较低,有力于进行热调节,促进了热费收缴。

(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情况。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落实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建科[2007]159号)、黑龙江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新建采暖建筑和供热工程热计量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市先后出台《牡丹江市推进供热计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牡丹江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意见》、《新建建筑实行供热分户计量的通知》、《新建建筑供热计量验收办法》、《牡丹江市供热计量表检定若干问题的通知》、《牡丹江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供热计量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供热计量装置的准入标准,规范了既有建筑计量改造和新建建筑的安装管理。2008年我市开始推进供热计量工作,以供热企业为实施主体,选取达到国家节能标准的小区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当年完成供热计量面积82.6万平方米。2009年结合国家下达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我市选取民政小区、新陆家园等57.2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工程。2010年我市加快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步伐,先后完成了滨江城市花园、华隆城市花园等66.6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的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了供热计量收费。我市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361万平方米,2010—2011年供热期全部实行了供热计量收费。同时,我市积极开展新建、既有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试点工作,鼓励机关、学校等公建单位自筹资金实施供热计量改造。2010年完成了市交通局、市第一中学、市第六中学、市阳光外语学校等单位共计15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2010—2011年供热期全部实行了供热计量收费。上述公建单位通过休息时间(夜间、周末)调整温度控制,减少了用热量,既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热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上述供热计量改造,我市共投入15355万元,其中国家和省投入1535万元、地方投入420万元、企业投入13400万元。经测算,实行供热计量后用户可节约热费7%-10%左右。

(七)本地区煤炭价格情况 1、企业平均煤价情况。2007年以来,我市煤炭价格持续飙升,供热企业5000卡动力煤出厂价从2007年的274元/吨涨到2011年的563元/吨,五年间每吨上涨289元,涨幅达105%。5000卡动力煤到厂价从2007年的301元/吨涨到2011年的642元/吨,五年间每吨上涨341元,涨幅达113%。

2、重点企业煤价情况。我市的主要供热企业牡热电公司5000卡动力煤出厂价从2007年的280元/吨涨到2011年的600元/吨,五年间每吨上涨320元,涨幅达114%。5000卡动力煤到厂价从2007年的. . 320元/吨涨到2011年的650元/吨,五年间每吨上涨330元,涨幅达103%。 (八)2011年冬季供热期运行情况。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市长办公会议研究供热事宜,在市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归集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保障冬季供暖。其中:供热企业补贴2000万元,分散锅炉并网1000万元,新建项目并网2000万元,供热计量改造1000万元。今年先后完成华侨小区等12片分散锅炉并网改造,58万平方米近万户群众享受到优质优价的集中供热,同步拔掉小烟囱28座,烟尘污染城市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采取“12345”联动受理群众投诉、测温组直接入户测温等有效措施,保障供热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今冬供热运行总体态势较好,实现了安全、平稳、可控的基本目标。一是供热储煤总量充足。今冬供热期前已储存煤炭74.5万吨,占供热期用煤量的51.4%,高于省定30%标准。目前,各类供热企业继续按计划有序组织周转用煤进场,今冬供热用燃煤有保障。二是供热达标率高位运行。四个测温组累计行程5800公里,走访用户3.1万户,去除家中无人、不开门等因素,实际测温7540户,并登记造册。经供热企业、测温组长、热用户三方签字确认达标7518户(其中20℃以上5398户),室温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9.7%以上;剩余22户经责令整改,回访达标。今年尚未发生弃烧、弃管现象。三是政府补贴全部到位。2011年全年政府补助特困群体41350户、353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29640户,每户补贴1110元;农村低保8886户,每户补贴200元;五保户2824户,每户补贴200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还将对困难企业离休人员发放供热补贴70万元,近期发放到位。

二、供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分散小锅炉供热单位基本上都是作坊式,个人承包经营性质,没有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收入、成本及盈亏情况无法准确提供。我市城区供热以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二发电厂、佳日热电公司3家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为主,新华供热公司、捷能供热公司、华威供热公司等6家区域锅炉供热企业为辅。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选择了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二发电厂、佳日热电公司等3家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和新华供热公司1家区域锅炉供热企业,其供热面积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的90.2%。

(一)供热企业经营收入情况。我市4户供热企业近五年经营总收入为284111万元,按收入来源分:热费收入215466万元,占75.84%;电费收入49092万元,占17.28%;政府补贴2303万元,占0.81%;新接管网收入5034万元,占1.77%;其他收入12126万元,占4.30%。按年度分:2007 年51192万元、2008年52221万元、2009年53111万元、2010年75234万元、2011年1-10月52353万元。经营收入2010年比2007年增加24042万元,四年增长51.34%,年均增长14.81%。

(二)政府对供热投入情况 1、对供热企业补贴投入情况。近五年来,我市政府补贴供热企业21646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达20111万元(供热补贴6134万元、城市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12341万元、供热并网改造1216万元、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地方配套投入420万元),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中央投入1535万元。政府补贴投入按年度分:2007 年1373万元、2008年3388万元、2009年5776万元、2010年5119万元、2011年599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