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1期)
Total No .301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叶伟森(1983—),男,广东化州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叶伟森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不断发展积累了几千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特色,但在当代文化上的多元时代,经济全球化和随之产生的文化在全球趋向普及化,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失去了它应有的发展,虽然在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讲,传统文化是越来越走向失衡。
本文试通过探讨中国当代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情况,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缺失;当代环境艺术;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113—02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现状
在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殖民文化不断的压挤效应日渐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处境尴尬,不断被地边缘化。
正如吴良镛先生在20届国际建协大会的报告所言“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
的确,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标准化特性,现代设计与经济市场紧密结合等原因使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逐渐丢失传统文化。
并且在现代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缺少本土设计师去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去创新,传统文化就显得难以保留,造成中国本土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历史断裂的情况也显得必然存在。
(二)传统文化作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必要性
“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
流布极广大的区域,虽然在思想及生活中,中国曾经多次受到外来异族的影响,发生了多少变异,而中国建筑直到成熟繁衍后代,仍然保存着它固有的
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
始终没有失掉它的原因,形成了一个极特殊、极体面的建筑系统。
”这是梁思成在
《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中精辟的描述。
中国在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中积累了几千年历史,成为一个独特的系统和一个民族的记忆,一种美的形式美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能随意割断或抛弃传统文化,再有现代环境设计要有所创新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的
存在,
因为民族性是传统或现代文化的基本属性,而文化的民族性来源于一个民族在生存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继承当中形成的民族特色,所以只有结合传统文化基础上继续创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在世界中占一席位。
(三)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如何把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并进行实践,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对传统文化从精神上去理解,从精神上去把握传统文化一贯的文脉,把握积累下来的文化核心特征,如生活理念、价值追求和文化审美等,并努力追求这种传统核心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需求之间结合,以恰当的方式表达中国传统设计的文化精神,在这些方面,有些设计师成功去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扩展传统型
旧环境景观作为这个古老城市的见证,我们应该去改造它以适应现代的生活。
如北京菊儿胡同住
3
11
宅群,吴良镛教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胡同,利用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构造,加以重叠、反复、延伸处理,扩展了传统、地方特征,并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肌理主张,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成功建立了“新四合院”体系,尝试在中国探索传统住宅和现代住宅结合。
在菊儿胡同设计两条南北通道和东西开口,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在改造的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原有树木,结合新增的绿化、小品,新的院落构成了良好的“户外公共客厅”。
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现代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既合理室内空间,保障现代生活的需要,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
菊儿胡同组成的新四合院,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重视邻里情谊的精神内核,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形式美法。
2.发展传统型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运用。
“来点新的,来点旧的”苏州博物馆作为苏州现代中唯一座新园,但又与周边的忠王府、拙政园相互融洽衬托,富有中国园林特色。
在苏州博物馆设计当中,贝聿铭采用西方现代的设计潮流和现代材料来打造具有中国味的现代园林,简约的几何造型,光线的成熟控制,特别光线都是通过折射进到室内中来,既保护了文物不受到太阳光的辐射,又能让人很愉悦地去欣赏文物文化和历史景象,改变传统园林住宅的采光不足的问题。
在园的室内外都主要采用了黑、白、灰,与苏州的传统园林相似,造型上的错落有致极具有江南特色,特别在山水景的营造上别出心裁,借用米芾的国画,“以壁为纸,一石为绘”来描绘江南山水文脉。
在石头上精心选用岩石切割成扁状模仿画中的远山排列,而非采用传统湖石,用新设计的莲池代表画上的留白,使园中的山水互相映衬,模糊了天地墙的界限,使人感觉中国传统园林的清、幽、奇,但在莲池上的桥、亭、房简约几何造型,又让人感觉它是现代的;在窗的设计上,采用了传统的八角形、莲花形等,使墙两边的景流动互通借用,使苏州博物馆在意象取得更大的整体传承效果,观赏心情意境尾随山水慢慢营造出来。
3.重新诠释传统型
作为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典型,万科岭南第五园是一个比较杰出的代表,充分借鉴广东四大名园进行继承与创新设计,符合岭南气候和中国人生活习惯,弃掉西方现代住宅的过分注重隐私和缺少邻里精神的一些缺陷,在注重隐私的情况下设计通过街坊—街巷—大院小院—内院让邻居之间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交流。
在环境景观设计上突出传统的因素,注重中式民居的庭、院、门的塑造,采用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重新构置,形成传统的“内向”型空间,虽然在材料上都是玻璃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但万科抓住了中国的神韵,强调园林住宅的幽静,把现代功能、传统风格的组合起来,成就了现代高雅优美东方园林住宅。
二、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传统文化融洽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思想、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评判标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促进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的重要基础,对现代或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从空间机能、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方面、地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方面,传统文化对建筑环境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审美,讲究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和谐统一,强调环境中人文精神和情感寄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美学性质,就像广州的西关大屋、苏州园林住宅、北京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并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环境设计师的借鉴,在运用传统文化为当代设计具有审美情趣又不失本土文化韵味的环境。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当代人现实生活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但现代中国的很多设计师只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没有顾及到人们精神享受的设计。
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我们设计师应该知道如何去做出既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又把握时代气息的现代设计,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等问题。
用心把握传统文化的本质创造出富有民族意味形式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设计的范围中展示出应有的民族魅力。
去领略到传统的质朴,刚柔并济的含蓄力量,品味琴棋书画的高雅情趣,融会东西的现代思潮,整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精神,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尊,把意蕴丰厚的东方环境艺术推向世界设计的大舞台,这是现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一种义务,一种为民族艺术展现在世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国情结[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7.
[2]《室内设计师》编委会.室内设计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6.
[3]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