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关于未成年人所生子女监护权的问题
关于未成年人所生子女监护权的问题 在2003年,中国重
庆的一名12岁少女产下一婴儿,因无力抚养而将监护权转移给当
地福利机构;2004年,上海南汇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未婚成年爸爸向
14岁少女妈妈追讨儿子抚养费的案件;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儿童州际堕胎通知法案》。这一系列事件说明,未成年人怀孕在
国内外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它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法
律的修改和完善。
按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与不满14周岁的女性发生性
关系,无论女孩自愿与否,男方都构成强奸罪。犯罪嫌疑人将面
临怎样的惩治,这是有关刑事法律方面的讨论。今天从民事法律
的角度讨论的是“未成年人所生子女的监护权归属”的问题。
关于未成年人所生子女监护权的问题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设立监护制度的目的有二
第一,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包括人身方面的权
利和财产方面的权利;
第二,保护第三人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和
法律秩序。
《民法通则》在第16到18条中分别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担任监护人的先后次序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6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即未成
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顺序法定监护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条规定,认定监护人监护能力,
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
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由于种种原因,当未成年人的父
母也可能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甚至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时,“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就很难被妥善地监
督和保护,设立监护制度的两个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对于这种情况,我提出以下两种解决路径:
一、由未成年母亲与其监护人共同监护。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第2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
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第二顺序的法定监护人担任监护。”
未成年人的第二顺序法定监护人是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姐。根据本文所讨论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的父母属于没有
监护能力,则未成年人的监护权应转移至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
祖父母、兄或姐身上。
而国外通行的做法则是由孩子的未成年母亲与其监护人共同
进行监护,我比较赞同这种做法。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
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和救济措施。
二、委托监护。
所谓委托监护,是指根据监护人委托所进行的监护。最高人
民法院《民通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
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根据《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社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必须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
所以在孩子生父母明确的情况下,福利院不能直接作为送养人将
孩子交他人收养,只能依法促成委托人将孩子送养。
征得婴儿的生父母同意后,可以与愿意抚养婴儿的个人或社
会福利院签订委托合同,将监护职责委托他人。但是,委托监护
人是代理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的法定监护人的法律地
位不变。所以,当婴儿的生母成年后,若具有经济能力且该婴儿
未被他人收养,则其有权主张对孩子的抚养权。
相关阅读:
监护权的含义说明
监护
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
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
为能力人的一切合法权利,保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监护人
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依法进行监
督和保护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
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即《儿童权利公约》中所指的儿童(18
岁以下的任何人)。监护权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他地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权利。
义务与权力
监护既是监护人的义务,又是监护人的权利。做为未成年人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的监护人,要想做到尽职尽责,仅靠爱心是不够的。监护人要明
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知道怎样
去尽一个监护人的职责。同时,监护人也要了解未成年人的主要
合法权利及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做出的一些特殊规定和要求,
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做
一名未成年人的合格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