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浅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浅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第二语言汉语阅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
阅读技巧,它能够巩固语法知识、扩展和积累词汇,全面提高学生
的听力、说话和写作等各方面的语言技能,根据学生语言水平进行
阅读教学,其内容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
也应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为主线。阅读测试应该考
查识字量、词汇量、语法、文化知识、理解能力及阅读速度。
关键词:第二语言 汉语 阅读教学 任务 方法 评价
阅读是人们最普遍、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之一。人类的学习方式有
两种:一种是在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去获得直接经验,另一种则来
源于间接经验,阅读是从间接经验中获得大量知识,捕捉大量信息
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把阅读定义为:“阅
读是从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
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
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阅读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
由阅读个体外在的行为实践与内在的心理智能等一系列活动共同
作用的复杂过程。根据阅读个体所持语言与阅读中介物的语言是否
相同,可以把阅读分为母语阅读和第二语言阅读。在汉语作为第二
语言的教学中,阅读作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之一,是学生必
须掌握并且充分运用的一门基本技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一、第二语言汉语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
巧,它能够巩固语法知识,扩展和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
阅读能力,全面综合提高汉语水平。
1.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指读懂材料的
能力,包括对汉字、词语、句子等的理解能力。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可以分为略读、细读、
通读和仔细阅读。快速阅读的方法有浏览式阅读、选择式阅读、筛
选式阅读、寻找式阅读、扫描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等。仔细阅读需
要反复地品味、琢磨、体会、感悟,常见的方法有积累性阅读、理
解性阅读、鉴赏师阅读、研究性阅读等。
3.通过大量阅读训练巩固旧知识、拓展新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
汉语能力和汉语水平。在汉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再现词汇或语法等
知识点,可以巩固这些已经学过的知识。阅读由于有上下文语境,
对激活学生记忆深处的知识点能起催化作用。同时,阅读还可以促
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利用语境学习新知识。
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汉语能力和汉语水平的提高。
二、第二语言汉语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内容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把阅读分成初级、中级、
高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并非完全孤立,毫无内在联
系,各个阶段主要侧重培养的内容不同,有的地方则因为教学需要
出现交叉重复。
1.初级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初级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在配合
综合课的基础上加强汉字、词语和简单句子的识别、认读和理解能
力,尤其要以汉字和词语的学习为重点。在阅读方法上,因汉语基
础薄弱,缺乏阅读需要的汉语背景知识,这个阶段应以细读和朗读
为主。细读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字词和语法
点,巩固汉语的基础。朗读则是培养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不仅跟阅读理解和记忆关系密切,而且可以逐步培养语感。
2.中级汉语阅读。中级阶段是全面训练阅读能力的阶段,这个时
期阅读教学的内容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对精读和速读的要求上。通
过加大阅读量,在字、词、句和语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比较集中的、
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借助上下文语境对词
义、句义、语篇义进行推断和理解的能力。这一阶段除了介绍词语
构造规律,介绍词义的组合和聚合,对字词进行总结性学习;句子
的理解包括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的转换;压缩长单句来理解意义;
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理解复句之间的关系;结合上下文语境内容
理解难句的意义;理解语调、语气对句义的影响。这一阶段还会增
加简单语篇的阅读理解教学,侧重教授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
系,根据段落中的关键词语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根据段落的主句
理解段落大意。其次,要加强汉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3.高级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这一阶段能够快速阅读与课文难度
相当的各类文章并且能够快速查找相关信息、概括要点、提炼主题,
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扫除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方面
的障碍,主要了解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包括叙事、说明、议论、
应用文体等风格特点和阅读方法,同时选择当前的时事新闻、社会
热点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因此,根据阅读教学的任务和内容,采用不同的切分角度,第二
语言汉语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可以分类如下:
标准一:语言知识的学习
1.辨认汉字的形、音、义。
2.认知词语的结构、功能和语义。
3.分析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理解常用句式、语气和语调。
4.理解语篇的结构、衔接手段,把握语篇的主题。
标准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掌握精读、略读、查读、速度等多种阅读方式。
2.熟悉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课外材料的能力。
3.了解不同语体风格、不同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课堂教学技巧
阅读课堂教学技巧主要是针对专门设置的阅读理解课,但是有些
技巧也可以用到其他课程(如精读课、写作课)的阅读技能训练或
阅读练习上。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从教学实践看,在阅读的初级阶段,
应较多地重视阅读理解,随着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应及时地加
快阅读速度。常见的训练方法有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选择正确
答案、判断正误、选词填空、填连接词、综合填空、看地图、找地
点和路线、填表、总结中心思想、概述、讨论。
2.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不讲速度的阅读训练是片面的,不可能
训练出真正的阅读技能。常见的训练方法有扩大阅读单位训练,即
训练学生不断扩大阅读时每一次的阅读单位,即变一目一字、一词
的阅读单位为一目一组、一句的阅读单位,猜测词义,跳跃障碍,
抓关键词语。
四、第二语言汉语阅读教学评价
阅读成绩测试的目的是检验阅读教学,试卷设计前应研究教学大
纲规定的目的、要求与内容。试卷设计应该考查识字量、词汇量、
语法、文化知识、理解能力及阅读速度。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量要注
意文章篇幅大小和数量。词汇是决定阅读材料难易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尽可能控制生词的数量。阅读测试用
的材料还要具有多样性。
综上所述,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教师应把握两点:一是
始终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作为重点。二是在讲解时,强调不同
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适用各种文体材料,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
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要珍视学生独
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
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孟繁杰,陈璠.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法.厦门大学出版社.
[3] 崔永华,杨寄州主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