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密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流体密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H
设计 制造
0. 前 言
0.1 泄漏的主要原因
安装或维修 工艺操作
振动、冲刷、 振动、冲刷、汽蚀等机械破坏 环境变化(温度、压力、转速及其波动) 环境变化(温度、压力、转速及其波动) 介质腐蚀
H
0.2 流体密封技术的重要作用
虽非核心技术, ①.虽非核心技术,但有可能是决定性技术 ②.决定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③.环境保护 能源和物质节约、 ④.能源和物质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H
(2)密封设计由简易的经验性设计向理论性专家系统设计转变 • 经验性设计:以机械密封为例,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经验性知 经验性设计: 识,确立密封的几何参数和弹簧压力,依此计算出端面接触压力 Pc、线速度V、摩擦功耗、摩擦热、冲洗液量,并确定相应的辅助 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局限于密封零部件的绘制。 • 理论性专家系统设计:先进的理论性专家系统设计则是以计算机 理论性专家系统设计 为工具,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采用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和软件, 对密封进行性能分析、动态仿真、结构优化、参数化设计,尽可 能在设计阶段使密封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实现设计的合理准确 和快捷高效,满足密封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
H
化工装备密封技术
(Sealing Technolog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
实现以人为本— 实现以人为本 健康 安全 环保 经济 —现代化生产新理念 现代化生产新理念 主讲人: 主讲人: 郝木明
中国石油大学密封技术研究所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271 271号 电话:0546 8392752,8179007(传真 13505462368E:0546传真),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271号, 电话:0546-8392752,8179007(传真), 13505462368 mail:haommupc@,Http://www.
H
流体密封按运动方式分为: 流体密封按运动方式分为:
• ① 流体静密封(Static Seals) 流体静密封(Static Seals):用于密封与流体接触的可拆卸静设备。 如垫片(gasket)、密封胶或密封剂(sealing glue)等。 • ② 流体动密封(Dynamic Seals) 流体动密封( Seals):用于机器中将两流体空间隔开并作相 对运动(旋转、螺旋、往复摆动)的部件之间的密封。分旋转密封 (rotating seals)、往复密封(reciprocating seals)、复合运动密封 (complex moving seals)等。 • ③ 伪静密封或微动密封(Pseudo-static Seals): 伪静密封或微动密封(PseudoSeals):介于静密封与动密封之 间的密封形式,表面为静密封,实则为动密封,如机械密封中补偿环用辅 助密封(secondary seals)。 • ④ 封闭式密封(closed seals)或转化为静密封的动密封 封闭式密封(closed seals)或转化为静密封的动密封 或转化为静密封的动密封:如屏蔽泵 (screened pumps)、磁力传动泵(magnetic transmission pumps)和全封 闭式压缩机(closed compressors)等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的机器设备。
H
流体动密封分类
• 接触式动密封 接触式动密封。 ① 软填料密封。 ② 成型填料密封。 ③ 油封。 ④ 防尘密封。 ⑤ 接触式机械密封。 • 非接触式动密封 非接触式动密封。 ①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气膜密封、液膜密封等)。 ② 迷宫密封。 ③ 浮环密封。 ④ 间隙密封。 ⑤ 螺旋密封。 ⑥ 离心密封。 ⑦ 磁流体密封。 • 封闭式密封 封闭式密封。 • 组合式密封 组合式密封。
H
1.2 密封方法和分类
• 根据泄漏的成因,阻止或控制流体流动(阻流)的方法有5种: 阻止或控制流体流动(阻流)的方法有 种 阻止或控制流体流动 降低引起流动的推动力, ① 降低引起流动的推动力,∆p↓。 。 增大阻止流体流动的能量(包括力学能量、界面摩擦、流体摩擦、 ② 增大阻止流体流动的能量(包括力学能量、界面摩擦、流体摩擦、 热力学能量损失等)。 热力学能量损失等)。 控制流体流动方向(变有害流动为无害流动,如抽气密封、 ③ 控制流体流动方向(变有害流动为无害流动,如抽气密封、浮环密 封等)。 封等)。 切断流道。 ④ 切断流道。 组合。 ⑤ 组合。
H
1.3 对密封产品或密封系统的要求
• 密封性 密封性:实现密封介质的低微泄漏甚至无泄漏(包括液 相零泄漏和汽相零逸出),实现环保功能。 • 可靠性 可靠性: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 经济性 经济性:成本低、能耗和运行费用少、使用维修方便— —性价比高。 • 适用性 适用性:能满足机泵具体的工艺条件要求和现场能提供 的实际条件。
• 式中,r:毛细管或接触面毛细通道半径。
H
• 1.1.3扩散(Proliferation) 1.1.3扩散(Proliferation) 扩散
• 定义:在浓度差ΔC的作用下,密封介质通过密封间隙或密封材料的 毛细管产生的泄漏,叫做扩散。 • 成因:①、介质浓度差ΔC;②、密封间隙或密封材料毛细管。 • 特点:双向泄漏,泄漏量小。 • 如醚类,渗透性强;采用波纹管密封。
H
• 1.1.1穿漏(Penetration) 1.1.1穿漏 Penetration) 穿漏(
• 定义:流体通过密封面间隙的泄漏; • 成因:①、流体存在压力差∆p;②、泄漏 缝隙h。 • 特点:单向泄漏,从高压测→低压侧; → • 泄漏量:是衡量密封装置密封性能的主要 指标。 • 单向周边泄漏量:
• •
1—Ⅰ Ⅰ
2—Ⅱ Ⅱ 边界
若两个区域存在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速度差等,流体就会通过这一界面 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速度差等 压力差 而泄漏。 “密封”意味控制这两个区域之间流体的相互交换,使界面处“没有泄漏”现 密封”意味控制这两个区域之间流体的相互交换,使界面处“没有泄漏” 象。
• 重点:揭示泄漏方式 、成因、特点及泄漏量的计算公式。 重点: 成因、特点及泄漏量的计算公式。
H
流体静密封分类
• 垫片密封 垫片密封。按材料和结构分为: ① 非金属垫片:橡胶、石棉橡胶、柔性石墨、聚四氟乙烯等,截面 形状均为矩形。 ② 金属复合型垫片:各种金属包垫、金属缠绕垫。 ③ 金属垫片:金属平垫、波形垫、环形垫、齿形垫、透镜垫、三角 垫、双锥环、C形环、中空O形环。 按密封分类原则:金属平垫、波形垫、环形垫、齿形垫、透镜垫 按密封分类原则 属于强制式密封,其余为自紧式或半自紧式密封。 • 胶密封。 胶密封 • 填料密封 填料密封。 • 波纹管 波纹管。Biblioteka H1.2 密封方法和分类
• 密封方式(采用上面一种或多种方法): • ①全封闭或部分封闭 • 将机器或设备用机壳或机罩全部密闭或部分密闭住 • 如屏蔽泵、磁力偶合器驱动的泵。 • 特点:无轴封和密封室。 • ②填塞或阻塞(是一种传统的密封方法) 填塞或阻塞(是一种传统的密封方法) • 利用密封件填塞泄漏点(例如密封圈、软填科密封等)或利用流体阻 塞被密封流体(例如气封、水封、铁磁流体密封等)。 • ③分隔或间隔 • 利用密封件将泄漏点与外界分隔开(隔膜密封、机械密封等)或利 用气体或液体作为中间密封流体(气垫密封、双端面机械密封等)。 • ④引出或注入 • 将泄漏介质引回到吸入室或通常为低压的吸入侧(抽气密封)或将对 被密封流体无害的流体注入密封室以阻止被密封流体的泄漏(如氮气 密封)。
H
1.4 流体密封技术的发展趋势
•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流体密封的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 变化,对其工况要求更加苛刻,操作条件正向高速、高压、高温 高速、 高速 高压、 低温、高真空、大尺寸、微尺寸方向发展。 、低温、高真空、大尺寸、微尺寸 • 以石油化工为例,石化用机泵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高速化、机 大型化、高速化、 大型化 电一体化,泵产品成套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电一体化,泵产品成套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多品种、 性能广、寿命长及可靠性高;使机泵用密封向大型化和专业化方 向发展,特别是适用高压、高速透平,高温、低温和超低温泵, 高压、高速透平,高温、低温和超低温泵, 高压 高速泵,耐腐蚀泵,输送粘稠介质和带固体颗粒介质泵的密封技 高速泵,耐腐蚀泵,输送粘稠介质和带固体颗粒介质泵 术和产品发展很快。 • 电力、冶金等行业设备正向着大型化、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节 大型化、 大型化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能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对于高温、高压密封 高温、高压密封要求越来越高。 能和绿色环保 高温 比如发电设备,压力要求能承受27~28MPa,耐热温度要求达到 600℃,这都需要密封等设备能够耐高温高压。
H
讲授内容
一.流体密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流体静密封技术 三.流体动密封的基本原理及知识 四.不停车堵漏技术、泄漏检测技术 不停车堵漏技术、
H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流体密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密封机理、方法和分类 密封机理、 掌握流体泄漏的机理、 掌握流体泄漏的机理、密封的基本方法和流体密封的基 本类型。 本类型。 2.密封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 了解密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特别体润滑基本方程的物理 意义、密封简单模型中流体流动(缝隙流动、 意义、密封简单模型中流体流动(缝隙流动、孔口与夹 缝出流、转盘侧隙流动及喷嘴内气体是流等熵流动) 缝出流、转盘侧隙流动及喷嘴内气体是流等熵流动)的 特点及分析。 特点及分析。 3.密封摩擦学基本知识 • 了解密封摩擦学理论中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基本知识。 了解密封摩擦学理论中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基本知识。
H
• ⑤流阻或反输
1.2 密封方法和分类
• 利用密封件狭窄间隙或曲折途径造成密封所需要的流动阻力(迷宫密 封)或利用密封件对泄漏流体造成反压,使之部分平衡或完全平衡, 将流体反输回上游,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如螺旋密封、上游泵送密 封)。 • ⑥贴合或粘合 • 利用研合密封面本身的加工质量使密封面贴合或利用密封剂使密封 面粘合达到密封(密封剂、密封膏等)。 • ⑦焊合或压合 • 利用焊接或钎接的方法将泄漏点堵塞或加压使接触处微观不平处变 形(如垫片密封、软填料密封等),形成固定的结合达到密封。 • ⑧几种密封方法的组合 • 是密封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