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市委书记赴浙江考察报告篇一:赴沿海地区考察学习报告赴沿海地区考察学习报告(20XX年6月18日)为学习借鉴沿海地区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经验,6月9日至12日,市委书记熊起栋、市长古小平率我市党政考察团,赴浙江余姚、安吉、桐乡、海宁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尽管考察学习时间很短,但是沿海地区开放的发展思路、深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给考察组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震撼、令人震惊。
通过考察,大家开阔了眼界、找准了差距、明晰了思路,也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立志赶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一、四县市基本情况四县市行政级别与我市相同,且在区域面积、人口规模等方面也与我市较为相近,其中,余姚、桐乡、海宁均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安吉为全国商标发展百强县。
各地具体情况为:1、余姚市概况。
余姚位于长三角南翼,东接宁波、西临杭州、南枕四明山、北毗杭州湾,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人口82.6万,1985年7月撤县建市,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1元。
余姚历史文化悠久,秦时臵县,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姚江人物甲天下”之美誉,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为浙江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余姚市域经济发达,工业实力雄厚,享有“塑料王国”、“模具之乡”、“中国灯具之乡”、“中国水暖器材之乡”等美誉,农业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高,先后获得“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红枫之乡”等称号,并入选首届十大(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余姚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处全省、全国前列,境内泗门镇拥有工业企业2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4家,亿元以上企业16家,形成了机械、电子、塑料、冶金、电器仪表、轻纺印染、建筑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是一座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心城镇,素有“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誉,目前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镇行列。
2、安吉县概况。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背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建县于东汉中平二年,汉灵帝赐名“安吉”,取之《诗经》“安且吉兮”,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0元。
安吉产业特色鲜明,是著名的“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竹制品、转椅两在主导产业迅速提升,竹制品加工产业链完善,以占全国1%的立竹量创造了20%的竹业产值,年产转椅3000万把,占据国内市场三分之一;安吉生态优势明显,全县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是首个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特别奖,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央视生态影视基地和全国户外运动基地,是长三角地区的天然绿色氧吧和极具魅力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集聚地。
3、桐乡市概况。
桐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居沪苏杭金三角中心,东距上海110公里,西临杭州56公里,北离苏州65公里,区域面积7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7万,1993年4月撤县设市,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9元。
桐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誉,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交相辉映,茅盾故居、丰子恺缘缘堂、君陶艺术院被誉为桐乡三只“金凤凰”,“菊乡、古镇、市场、名人”成为桐乡的四张城市名片;桐乡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毛纺针织、化学纤维、丝绸服装、建筑材料为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拥有“中国羊毛衫名镇(濮院)”、“中国化纤名镇(洲泉)”、“中国家纺布艺名镇(大麻)”、“中国皮草名镇(崇福)”、“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乌镇)”等多个特色产业名镇,其中,濮院羊毛衫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桐乡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4、海宁市概况。
海宁地处嘉兴市西南部,东距上海12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区域面积7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1986年11月撤县设市,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37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8.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81元。
海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皮衣之都”之美誉,尤以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最具特色,海宁潮奇观响誉天下,“国学大师”王国维、诗人徐志摩、作家金庸、书法家张宗祥等都是海宁人;海宁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先后获得了“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经编名城”等称号,20XX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2亿元,海宁中国皮革城已成为全国皮革服装、毛皮交易中心和华东地区的箱包皮具集散中心,许村中国家纺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饰布料集散中心,一年一度的皮革博览会、家纺博览会和观潮节成为国内重要的商贸节会活动;海宁环境优美,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名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称号。
二、四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考察学习,四县市科学的发展思路、快速的发展态势、和谐的发展理念,给考察组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主要特点是:1、综合经济实力强。
四县市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遥遥领先于我市,以余姚市为例,20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财政收入7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7亿元,而我市分别为52亿元、6.35亿元、63.8亿元、86.4亿元,我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仅为余姚市的10%,充分反映了两地实力的差距。
2、三次产业结构优。
四县市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市场、会展、物流、旅游、楼宇经济等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壮大,20XX年,四县市三次产业结构为,余姚市为12.1:51.9:36,安吉县为10.1:51.8:38.1,桐乡市为6.4:56.4:37.2,海宁市为4.7:60.9:34.4,而我市20XX年三产比为14.2:65.6:20.2,对比发现,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3、集镇建设品位高。
以余姚市泗门镇为例,全镇总面积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万人,集镇建设大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镇内工业功能区按照“高新化、特色化”的要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入园企业达230家,20XX年工业功能区实现产值168亿元,每亩产出达37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6.3亿元。
镇内建设有高档住宅小区——中央名府,小区占地面积66.7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小区景观营造结合现状河流,充分体现宜居性和生态型,小区商品房销售价格达5000元/平方,为姚西北地区精品商业楼盘,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小区”,同时,泗门镇城区范围建有三个公园,最大的为汝湖公园,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园林建筑2500平方米,水域面积7000余平方米,总投资达1200万元,是一座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园林式公篇二:赴浙江考察报告隆阳区招商局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考察组(20XX年10月25日)为全面深入开展“桥头堡建设,隆阳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
10月15日至11月21日,我局组织考察团,在副局长段克丽的带领下,赴浙江金华、义乌、海宁三地,就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海宁经编工业园、义乌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皮革城、浙江茂华投资集团。
这次考察时间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收获很大,既有感性的体会更有理性的认识,考察组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金华市是浙江省工业强市。
金华充分发挥现有加工制造业的特色优势,实行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举,传统产业改造提高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并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民营经济与外资的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推动大中型优势专业市场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市场国际化促进经济国际化,以市场优势强化产业优势,以市场影响力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带动作用。
考察组在金华市重点考察了浙江茂华投资集团,就针对在我区投资建设的保山国际商贸城项目的地域条件、资源条件及相关招商引资政策开展了讨论及对接。
董事长陈小华承诺派人在11月28日前完成在保山的公司注册,争取12月18日进行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义乌市积极扶优扶强扶特,壮大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培育出服装、饰品、拉链、毛纺、针织、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
考察团主要考察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对其运行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查。
海宁经济发达,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
境内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经济文化强市、观潮旅游名市、现代中等城市。
现辖8个镇、4个街道,拥有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海宁中国皮革城目前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皮革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通过考察,浙江地方经济迅猛崛起,除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所到浙江各地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的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
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
浙江各地都把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发挥优势、发展工业上,并从一开始就着眼长远发展,注重高标准规划。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