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第23卷第7期Zhejiang JITcwM(V01.23 N0.7 2013) 柱形,下部有分枝,长3 ̄21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 直径0.3~1.2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棕 黄色至黄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凸起的点状皮孔 及细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棕色, 可见一棕色环纹及多数黄棕色小点,近外皮部有较多 针孑L状裂隙环状排列;有特异香气,味甘,微苦辛[41。 本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在广西称香白芷,为《证类本草》收载的“建州前胡” 品种,不能充白芷药用 。 2.6短毛独活(别名河北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短毛 独活Heracleum mocllendorffii Hance的干燥根。本 品主根圆柱形,长2 ̄5cm,直径1.5~2.5era;表面黄棕 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孑L,顶端有一突起的残留茎 基,下部有支根5—12条或更多,常扭曲;质脆软,易 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或黄棕色,木质部黄棕或黄褐 色,形成层类圆形,深褐色;气香似独活,味辛,微甘, 嚼之麻舌【5】。本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 北、山东等地,不能充白芷药用。 2.7其它 各地叫白芷、土白芷、山白芷的还有一些 其他植物来源,如阿魏属植物橄槛色阿魏Ferula olivacea、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DC.、山矾科 植物山矾Symplocos caudate、唇形科植物寸草金 Clinopodium meJanthum等,这些植物均不能充作 白芷药用l 3l。 3小结 本文从来源、性状特征等方面对正品白芷及其 混伪品进行了比较鉴别,白芷品种繁多,有部分可视 为地方品种,可作为正品药用,对于伪品则不能代替 正品药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7—98. [2]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 版社,2007: l34-136. [3]张庆芝,王开疆,刀莉芳.中药白芷的品种论述[J].云南中 医学院学报,2000,23(2):22—24. [4]唐超,谢小明.隔山香药材性状及鉴别检查的研究[J].中 医药导报,2008,14(5):106—107. [5]刘文丽.白芷及其伪品河北白芷的鉴别[J].安徽医药, 2005,9(4):299. 收稿日期:2012—12—19 中药菟丝子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 朱莉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323000 关键词 菟丝子混伪品鉴别 菟丝子为临床常用中药饮片,2010年版中国药 典…收载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 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的功 效。由于近年本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较高,临床 【 作中掺假严重,以植物种子或泥沙混杂为主。现将 菟丝子与常见混伪品的性状鉴别方法介绍如下,供 同仁参考。 1正品菟丝子的性状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 燥成熟种子。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至 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 形,质坚实,不易以指 甲压碎。用开水浸泡,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 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气微,味淡。以 色灰黄、颗粒饱满者为佳。主产于江苏、辽宁、吉林、 河北等省。 2地方习用品的性状 2.1 欧洲菟丝子 为欧洲菟丝子Cuscuta europa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在福建、河南等地使用。种子多两 粒黏结在一起,单粒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多面体,直径 约1m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常有2~3个深凹陷。 种子一端有黑色小圆点,圆点中央有白色线状种脐。 两粒种子黏结于一体时,种脐位于同侧且相对。质不 甚坚实,可以指甲压碎。加热煮至种皮破裂,露出黄 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气微,味微苦l 2l。 2.2 日本菟丝子又称为金灯藤、无娘藤、大菟丝 子,为旋花科植物金灯Cuscuta aponica Choi
sy的干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第23卷第7期Zhejiang JITCwM(V01.23 No.7 2013) 燥种子。在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做菟丝子使用。呈类 椭圆形,有明显的喙状突起,直径2~3ram,表面淡褐 色或黄棕色,具光泽,可见条纹状纹理。种脐下陷,线 形乳白色,胚黄色,螺旋状,无胚根及子叶,内胚乳坚 硬,半透明状。沸水煮之不易破裂,气微,昧苦,微甘_3l。 3常见混伪品的性状 3.1天仙子 为茄科植物茛菪Hyoscyamus niger £.的干燥成熟种子。略呈肾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 l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隆起的细密网纹,种 脐处突出。气微,味微辛。沸水煮之种皮不破裂[41。 3.2秫米 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 Beauv.的干燥成熟种子,俗称小米。种子呈类球形,直 径1.2~1.6mm,表面淡黄白色,腹面有1条黄棕色的 纵沟槽,放大镜下可见表面光滑。种子水煮后无“吐 丝”现象。质硬,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甘l 5l。 3.3千穗谷子为苋科植物千穗谷Amaranthushy— pochondriacus L.干燥成熟种子。种子卵圆形或近圆 形,侧扁,双凸透镜状,直径1—1.5mm,厚0.6~lmm。 表面淡黄绿色、黄白色或淡棕色,近平滑,具明显的 宽约0.25ram的边缘。种脐位于一端,微小。质坚硬, 不易以指甲压碎。加热煮至种皮破裂,露出白色扁平 的胚根,似吐丝,呈非常卷旋状。剥去种皮后,可见胚 与胚乳分离的两大部分。胚环形,位于胚乳组织的外 围,一端具浅二裂的子叶。气微,昧淡嗍。 3.4芜菁子芜菁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的成熟种子。种子单粒,呈球形,直径约lmm 左右。表面褐色或淡棕褐色,具有细网纹,一侧有一 条隆起的胚根,一端有点状突起的种脐。质坚实,气 微,味辛[71。 3.5芥菜种子 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原变种) Brassica junce ̄r.juneea的干燥种子。呈类球形,直 径1~1.2ram。表面灰褐色、灰棕褐色或铁灰色,置扩 大镜下可见细密网纹,一端有点状种脐。种皮薄而 脆,置乳钵中挤压研磨容易破碎并略显油性。无臭, 昧辛辣。粉末加水润湿研磨,可闻到辛烈特异臭气f8]。 3.6石荠苎 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Mosla seabra (Thunb.)C.Y.Wu etH. .Li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呈 圆形或类圆形,直径0.9~1.1mm,灰褐色,具细密网 纹,间隙浅凹。果皮薄而脆,易压碎。质轻,种皮不易 浸湿,较长时间浸于水面,沸水浸泡后表面无黏性, 加热煮沸果皮不开裂,无卷旋状的胚。有油性,味淡 。 3.7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n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 595 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于放大镜下观察可 见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子易黏手,种皮 薄而脆,胚乳类白色。气无,昧淡㈣。 3.8 白芥子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干燥成熟种子。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在放大 镜下观察有细微网纹。开水浸泡无黏性,种皮薄而 脆,易压碎。加热煮沸至种皮破裂无吐丝。 3.9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微 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开水浸泡无黏性,果皮薄而脆, 易压碎。加热煮沸至种皮破裂无吐丝【l1]。 3.10稗属草籽种子类球形,直径约1.2mm,表面 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一端有一凹陷线沟,约占种子 直径的1/3质硬,但易以指甲压碎,胚富粉性。水煮沸 则成米或米糊状,无“吐丝”现象fl21。 3.11 莎草子 种子呈倒卵形,直径约lcm,表面棕 绿色,粗糙看,一侧具有凹痕,凹痕约为直径的2/3。 质硬,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指甲用力可以压碎。气微, 味微甜【13】。 3.12泥沙水泛丸 以细泥沙为原料的伪制品,水浸 即崩解。 4小结 菟丝子的“吐丝”现象不是唯一的,凡是菟丝子 属(Cuscuta)的都会“吐丝”,因该属植物胚根螺旋状 排列是其特点;而有些正品因未完全成熟“吐丝不 良”;有些菟丝子因贮存时受潮丝吐不出,鉴别时应 注意。菟丝子鉴别时要掌握表面具不均匀的白色丝 状细网纹,腹面无鼻状隆起(隆起像鼻状,隆起的两 侧凹人,呈不饱满状),就能区别其它类的菟丝子,临 床应用时应注意仔细鉴别,避免给患者身体健康和 临床治疗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I部)[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90—291. [2]刘祖国,李美琴.菟丝子及其伪品的鉴别[J].基层中医药 杂志,2001,15(2):33. [3]余玫惠.菟丝子与其混淆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2006,18 (6):74—75. [4]桑圣奇,张裕民.天仙子与沙苑子菟丝子不可混淆[J]_中 国药业,1999,8(2):17. [5]金佩芬.菟丝子及其混伪品秫米的比较鉴别[JJ_中国现代 应用药学杂志,2000,17(1):16—17. [6]王洪章.菟丝子的鉴别[J].天津中医学院报,2001,20(3):
596 浙江中西匿结合杂志2013年第23卷第7期Zhejiang JITCWM(Vo1.23 No.7 2013) 木犀草素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悦黄芳郑 琦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药房杭州310003 关键词木犀草素抗肿瘤作用 木犀草素(1uteolin)是由木犀草中分离出而得名, 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锦葵科、菊科、唇 形科、马鞭草科、伞形科、天南星科、十字花科、萝蘑 科等。木犀草素具有抗炎,抗细菌,抗氧化,抗癌等药 理作用,它们在功能上相互关联。 1木犀草素的理化性质 木犀草素的化学名为3’,4’,5,7一四羟基黄 酮,具有c6一C3一c6的结构,具有(A,B)两个苯环,含 氧的碳环,和C2一C3碳双键。酚羟基和C2一C3碳双 键是木犀草素的重要结构特征,且与木犀草素的生 物化学与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木犀草素的酚羟基苷 化后,水溶性增加。部分木犀草素在通过肠道黏膜时 被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它能够与铁、镁、钙、铜、铝、锆 等金属离子生成带色的络合物。木犀草素具有热稳 定性。 2抗肿瘤作用 2.1肺癌胡春萍等_1]报道,木犀草素对A549细 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发现A549细胞经木犀草素处理后主要阻滞在G2 期,周期蛋白cyclin A,p—CDC2和p—Rb都呈低表 达。Hoechst 33258核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 发现木犀草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处理 组。研究发现,木犀草素可上调JNK的磷酸化,下调 NF—KB(p65)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木犀 草素可抑制TNF一仅刺激的p65入核,抑制其入核发 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徐统震等[21采用 细胞实时检测系统发现木犀草素可以降低肺肿瘤细 胞多药耐药性,提高肺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 性,还可以通过影响微丝蛋白Actin的功能抑制肺癌 细胞的迁移。张文静等[3】发现木犀草素在对细胞生长 无显著抑制效应的剂量下,通过作用于FAK这一关 键分子抑制肿瘤细胞的运动。 2.2结肠癌 与正常的结肠组织相比,结肠癌细胞 中的IGF—II水平升高。Lim do等[41研究表明,木犀草 素能够阻止结肠癌细胞分泌IGF—II并在2小时内降 低受体(IGF—IR)前体蛋白的总量。木犀草素也减少 活性受体的总量,降低PI3K、Akt、ERK1/2和CDC25c 细胞信号通路中IGF—I依赖的激活,阻断这些通路 能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并导致癌细胞死亡。Lim do等【5】 在动物模型中发现木犀草素与HT一29细胞数下降呈 浓度依赖性,它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 和CDK2,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磷酸化,造成G1 期阻滞。木犀草素治疗后,细胞周期蛋白D1的水平 下降,也促进G2/M停滞。 2.3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 瘤,具有激素依赖性。Jeon等[61通过细胞凋亡检测和 免疫印迹发现塞来昔布和木犀草素联合治疗显著降 低乳腺癌细胞的活力,使PAKT的水平降低。塞来昔 布和木犀草素的结合可能是一个新的可能的乳腺癌 的治疗选择。 2.4前列腺癌IGF一1R在前列腺癌中的过度表达 与肿瘤生长有关。GF一1R的抑制剂可以是预防性和/ 4 . [7]顾琳娜,俞蓉宪.一种菟丝子混淆品的真伪鉴别[J].中国 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1):17—18. [8]彭强,赵桦,刘小玲,等.菟丝子及其一种伪品的鉴别[J]l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308—1310. [9]张庆强.菟丝子及其混淆品石荠苎的鉴别[J].中药材, 1999,22(3):120—121. [10]张云芳.菟丝子的真伪鉴别[J].中国药业,2010,19(16): 72-74. [11]唐海燕,彭金梁.菟丝子及其伪品鉴别[J1.时珍国医国 药,1999,10(7):515. [12]李晖,刘柏英.菟丝子及其伪品稗属草籽的鉴别[Jj.广东 药学,2000,10(6):23~24. [】3]黄锦贵.一种菟丝子伪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2003,15 (3):49—50. 收稿日期: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