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履带行走机构的计算与选型设计

履带行走机构的计算与选型设计

ISSN 1671——2900 CN 43—1347/TD 采矿技术 第13卷 第4期 Mining Technology,Vo1.13,No.4 2013年7月 July 2013 

履带行走机构的计算与选型设计 

刘海燕 

(湖南有色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履带行走机构是履带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履带设备的基础,其主要用 来支承设备的总重量,并完成整机移动、转向时的各个工作,其主要由四轮一带、张紧装 

置、连接架、驱动装置等组成。介绍履带行走机构在设计选型时的相关理论计算及相关参 

数系数的选用。 关键词:履带行走机构;选型设计;理论计算 

履带底盘通过绕在驱动轮和一系列滚轮外侧的 履带,使车轮不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是通过循环履带 

与地面发生作用,再通过驱动轮带动履带,实现车轮 

在履带上的相对滚动,同时履带在地面反复向前铺 设,从而带动底盘运动。具体结构如图l所示。 

图1 履带行走机构结构示意 

1 四轮一带的计算与选型 

1.1 履带 履带是用来将履带机械设备的重量传给地面, 

并保证有足够的驱动力来驱动履带机械整机设备。 履带工作条件恶劣,经常与泥水、凹凸不平的地面及 

砂石土壤相接触,还承受冲击和不均匀负荷、传递驱 动力,是最易损坏的部件之一,因此履带除有良好的 

附着性能外,还要求它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 并应尽可能轻。 

履带结构有整体式和组成式两种。整体式每一 

节履带铸造成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拆装,但销 孔间隙大,易进泥沙、易磨损,适于高速车辆。工程 

车辆大多采用组合式履带结构,这种结构密封性能 好,泥砂不易进入相对的转动面,因此使用寿命长, 但零件多,制造复杂,拆装困难。 

常用履带板分单筋、双筋、三筋三种,单筋履带 板筋较高,易插入地面产生较大牵引力,主要用于推 

土机上;双筋履带板筋稍矮,且履带板刚度大,具有 良好的牵引和转向能力,主要用于装载机;三筋式履 

带板由于筋多,承重能力大,主要用于挖掘机和潜孔 

钻机。三筋履带板上有4个联接孔,中间有清泥孔, 

当链轨绕过驱动轮时可借助轮齿清除链轨节上的淤 泥;相邻两履带板制成搭接部分,防止履带板之间夹 

进石块而产生过高的张力。 

(1)履带节距t。。不同的吨位,选用不同节距 

的履带,履带节距t。通常随机重G的增加而线型增 

大,计算公式为: 

to一(15~17.5) (ram) 式中:G 整机重量,kg。 

(2)履带板宽度b。履带板的宽度取决于工作 条件所要求的平均接地比压,宽度越大,接地比压越 

小,一般参照公式为: 

b一(o.9~1.1)×209× r(ram) 

式中:G一整机重量,kg。 

1.2驱动轮 

驱动轮用以将动力传给履带。驱动轮和履带的 啮合质量,影响动力的传递和行驶的均匀性。履带 

行走装置的驱动轮通常放在后部,这样既可缩短履 

带张紧段的长度,减小功率损失,也可提高履带的使 

用寿命。 (1)驱动轮齿数Z。卷绕在驱动轮上的履带板 

数目Z‘增加,使履带运动速度均匀性好,铰链摩擦 损失减少,但使驱动轮直径增大,引起底盘高度及重 

量的增加。一般Z’在12~15之间,可为整数,也可 

为0.5的倍数。为增加驱动轮使用寿命,一般Z一2 

Z’,当驱动轮齿数为偶数时,驱动轮上有一半齿不参 

加啮合,待齿面磨损严重后,拆下重装时,使未参加 刘海燕: 履带行走机构的计算与选型设计 91 

啮合的齿开始工作,以增加使用寿命;当驱动齿为奇 

数时,驱动轮上各齿轮流与节销啮合,同样增加使用 

寿命,且使用方便。因此,一般情况下,驱动轮齿数 为奇数。 

(2)驱动轮齿形。按齿面形状,驱动轮齿形可 

分为凸形,直线形和凹形,其齿形要求为:使履带节 销顺利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减少接触面的冲击力;齿 

面接触应力应小,以减少磨损;当履带节距因磨损而 

增大时,履带节销与驱动轮齿仍能保持工作。为了 

减少接触应力,工作面形状最好用凹形。当履带节 距因磨损而增大时,节销将沿着齿面向上爬,为保证 

此时仍能啮合,轮齿应有一定高度。节圆直径D : 

一tn , 、 一■ mm m / 

式中:£。一履带板节距,mm; 

Z’一围绕驱动轮一周的履带板数目。 

1.3 支重轮 支重轮用来将整机重量传到履带上,使整机沿 履带轨道滚动,并夹持履带,不使其横向滑脱,迫使 

履带在地面上滑移。 

支重轮经常在泥水中工作,且承受重载和强烈 

冲击,因此要求支重轮强度高,特别是轮缘和滚动表 面应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性,支重轮要具有可靠的密 

封结构。 支重轮的个数和布置应有利于履带接地压力分 

布均匀。布置时,应尽可能增大履带的接地长度,同 

时应注意防止支重轮间、支重轮与驱动轮、支重轮与 引导轮的相互干涉。 

1.4托链轮 托链轮装在履带的上方区段托住履带,以减少 

上方履带的跳动和下垂量,并防止履带发生侧向滑 

脱。托轮的个数取决于履带上方的长度,一般驱动 

轮到引导轮的距离≥2 m时,每侧的托链轮设2个, 小于2 m时,一般设一个。托链轮的高度,应使其 

滚动表面和驱动轮、引导轮的滚动表面大约在一条 直线上。也有一些国外底盘,为了减小履带的振跳, 

将托链轮的高度增加,并保持一定的张紧力。 

1.5 引导轮 

引导轮用于履带正确运转,可以防止跑偏和越 轨。同时利用张紧装置使引导轮移动调整履带的张 

紧度。所以引导轮既是履带的引导轮又是履带的张 

紧轮。引导轮的移动方式分为摆动式和滑动式,目 前工程机械多用滑动式。 

2 张紧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履带的张紧装置的调整方式一般有螺杆调整和 

液压调整。 2.1 螺杆调整 螺杆调整是通过调节螺杆和螺母来改变导向轮 

的位置,从而达到张紧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但调整 费力且螺纹易锈死而使调整更难。螺杆调整是一种 

刚性张紧,不具备缓冲作用,张紧力主要由螺杆来调 节,只要螺杆直径足够大,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此 

张紧调节型式一般用在小型机械和超大型机器上。 2.2 液压调整 液压调整是借助黄油枪将黄油压人张紧油缸 

内,使张紧油缸一端移动导向轮一端压缩弹簧,从而 使缓冲弹簧获得一定的预张紧力。当履带在运行中 

遇到冲击时,通过油缸的伸缩和履带的作用力使导 向轮前后移动,实现履带张紧或松弛,从而减少冲 

击,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弹簧的缓冲作用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于弹簧的预张紧力及弹簧的行程。 

2.2.1弹簧张紧力计算 

弹簧预紧力是钻机后退爬坡时,缓冲弹簧不产 生附加变形来决定的。如图2所示。 

驱动轮 

图2导向轮受力分析 

钻机两条履带所提供的牵引力应大于整机质量 沿斜面方面上产生的分力Gsin0,每侧履带所提供 

的牵引力应大于 Gsin0,即: 

N> Gsin0×9.8(N) 么 P。一2N>9.8×G sin0(N) 式中:0一最大爬坡角度,。; 

G一整机重量,kg。 缓冲弹簧安装时必须有一定的预压缩量,使履 带中产生一定预紧力,该预紧力保证缓冲弹簧不会 

在受到外来微小的冲击时就产生附加变形而引起履 

带振跳,同时又可保证引导轮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向 92 采矿技 术 2013,13(4) 

后移动,从而避免脱轨。但缓冲弹簧预紧力亦不能 太大,当履带和各轮之间卡入坚硬石块时或当前方 

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缓冲弹簧应能进一步压缩,以 保护行走系各零件不致损坏。其计算经验公式 如下: 

P。一(1.2~1.4)×9.8×G sin0(N) 缓冲弹簧最大变形时的弹簧压力 

P…一(1.5~2)P。(N) 2.2.2缓冲弹簧的工作行程S 

缓冲弹簧的工作行程s是指弹簧预紧状态到 最大变形状态时的附加变形量,其对履带行走性能 有很大影响,如果缓冲弹簧的行程过小,当导向轮受 

到前方的冲击载荷或因泥沙、小石头等潜入驱动链 轮的齿沟、履带里时,就有可能导致刚性碰撞,造成 

履带过载和油缸活塞杆变形,从而影响履带行走系 统的整体性能。因此缓冲弹簧必须具有一定的缓冲 

行程,其计算公式为: S —rc(D ̄- Dk1)(ram) 

式中:D 一驱动轮齿顶圆直径,mm D 一驱动轮齿根圆直径,mm。 

3 连接架 

连接架一般由中间架与左右履带梁组成,根据 结构形式可分为X架与H架,其主要参数直接影响 

整机的性能,包括牵引能力,转弯能力等。 3.1履带轨距B 

B一(3.5~4.5)b(mm) 式中:6一履带板宽度,mm; 3.2履带支撑面长度L。 

一般按总体设计及工作条件要求的平均接地比 

压.P确定: 

L0一 (ram) 

式中:G一整机重量,kg; 6一履带宽度,mm; 

P一平均接地比压,一般工程机械平均接地比 

压为30~70 kPa。 同时,计算所得的L。应满足转向要求: 

(翌二 ) B— 式中:L。一履带支撑面长度,mm; B一履带轨距,mm; 

一牵引附着系数,具体见表1; 滚动阻力系数,具体见表2; 

回转阻力系数,具体见表3。 

表l履带机械不同路面牵引附着系数 

表2不同路面的滚动阻力系数 

表3履带与各种土壤之间的回转阻力系数 

路面条件 回转阻力系数 

计算回转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为: 

,,一——— 生 坚—一 P a+(1一a)+(一a) 

式中:t ̄max一回转阻力系数平均最大值; 

a一与土壤力学性质有关的无因次经验系数,其 

平均值为a—O.85; R一行走履带的转弯半径,mm; 

B一履带轨距,mm。 

4 行走驱动的计算与选型 

4.1单侧履带牵引力 

N={GX等+ ×G× (1一簪))×9.8×10。 

式中:N一单侧履带牵引力,N G一整机重量,kg; L。一履带接地长度,mm; 

.厂一滚动阻力系数; 

转向阻力系数; 

T一钻机重心与行走机构接地形心的纵向偏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