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播电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1. 广播对社会的功能涉及到:传播新闻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传授知识功能,
提供服务功能,愉悦身心功能。
2. 社会要求广播电视:○1,坚持新闻的传播,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2,重新定位文艺传播模式,把音乐节目作为收复失地的主要对策。
○3,必须防止广播节目的广告化趋势。
二.广电对社会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1. 政治:○1政治社会化 ○2 民主化,政治运作透明 ○3 政治生活电视化
2. 社会经济:○1,电子广告的作用,信息流通,加快经济运行,影响消费者决策。
○2,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社会生活:○1.丰富的信息,改变文化分配体制。 ○2.扩大见闻经验、个人经验的结构。
○3.人与外部联系拉近, ○4.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 ○5.休闲放松。
○6.安慰娱乐。 ○7.世界文化交流。
(二) 负面影响:
1. 对身心健康影响,减少人际交流,孤闭症,消化不良。
2.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逃避现实 ○2,商业化造成低级趣味 ○3,“被动娱乐”产生视觉依赖
○4.破坏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 ○5.消除儿童与成人的界限
3.对文化的影响:○1.电视题材有限,狭窄困扰。 ○2.节目过于程式化。
○3.商业电视为了经济利益背弃电视的基本文化目的。
4.对经济的影响:虚假广告。
5,对政治的影响。
二.事业的发展规律
1. 生产力是广播电视的发展基础。(科学技术是先导;先进的管理;人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决定环境。)
2.文化是广播电视的发展依据。(公众文化素质;传播者)
3.竞争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与其他传媒,同行业内部,新媒体)
4.受众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支点。(受众地位,特点,心理)
三.广播电视改革的阶段及成果。(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为第一次裂变的标志。
○1它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改变了中国 广播长期以来只在四级纵向发展的局面,开拓了横向发展的新空间,同时拓展了广播媒介的功能。
○2珠江台它打破了传统节目模式,体现了受众本位的现代传播理念。
特点: A—节目内容综合化;B—节目设置版块化;C—栏目主持固定化;
D—栏目播出直播化;E—开通社会热线;F—鼓励社会参与。
第二阶段:1992年,以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为标志的“东广模式”为广播第二次裂变标志。
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A—在经济上东方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广告为收人来源,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B—在用人机制上,公开招聘、双向选择 。C—开创新的节目形式,着力开拓直播节目。
D—大力开展社会活动。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探索和建设为广播第三次改革的标志。
1992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率先进入全新调整阶段:
开始以专业化为目标,进行系列台建设,先后建立了新闻广播、音乐广播、儿童广播、交通广播、文艺广播、教育广播和生活广播
1、音乐台时代,专业化引领市场复苏 (1992年一1999年)
2、交通台时代 都市资讯推动广播繁荣 (2000年一2005年)
第四阶段:新世纪初开始,以广电集团的组建为广播业第四次改革的标志。
2000年全国广电厅局长会议提出正对广电影视事业的“大整合”时间表;
2001年《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
2001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成立,实行频道专业化;2005年底,频道制改为中心制,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四.广电体制及其特点
内涵:也称为广播电视制度,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
广播电视制度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主要取决于电视事业的所有权。
广播电视体制决定广播电视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同广播电视体制最根本的区别是所有制,依据广播电视事业所有制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私营商业电视体制 公、私并营电视体制 公营体制
(一)私营商业广播电视体制
私有商业型广播电视体制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
特点:(1)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同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
(2)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无孔不入地插到各档节目当中
(3)新闻节目力争报道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
(4 )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在新闻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赞成反对或行激烈的抨击;
(5)极为重视收视(听)率的调查。
(二)国营电视体制
思想根基——集体主义,集权主义。 两种思想都认为,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的稳定比个人的自由更重要。社会是应该协调一致的,不仅在行动方面应该一致,在思想方面也应该统一。
特点 : 1.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拥有。国家经营广播电视事业,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2.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
3.电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己任,强调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三)公、私并营电视体制
由国会立法成立一家公共公司,为全民利益制作广播节目;这一公共广播公司对新闻、实事节目的内容应有独立自主权。 私营型运作规律和节目特色见美国,公共机构经营型(包括国有公营型以及社会公营型、公私合营。
国有公营体制——国家所有但由公司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体制。
社会公营 1、联合型的,由社会各界联合经办;2、团体型的,由某个公众团体经办。
公私合营型——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
五.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与手段
一、电视节目的主要制作手段
直播 影片制作(胶片制作) 录像 电子(特指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与电视技术的结合)
直播,是在摄取图象、声音的同时,就进行广播的方式。
特点: 制作与广播的同步或合一
现场性、即兴性、观众参与性强烈
现场转播——广播电视节目在播音室或新闻现场,不经过录音录像,直接向听众、观众播出的播出方式。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录音、录像播出相比,时效性更强,受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与参与感强。常用于重大会议、节日庆典活动、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的报道。
演播室直播
影片制作(胶片制作)——提供高清晰度的影像
全影片系统 影片-录像系统 影片与实物、图版、实况转播、录像混用的综合系统
磁带录像系统(Video Cassette Recorder,中文称为卡带式影像录放机 )
优点:节省经费开支 无需洗印加工,可及时监看拍摄录制质量 可及时传送或进行加工
避免由胶片洗印环节引致的环境污染
不足: 机动性、清晰度
一、电视节目的主要制作方式
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前期拍摄,后期编辑(迅速,灵活,轻便)
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多机拍摄,同时进行,现场完成制作(直播)
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 设备完善,档次高
SNG方式(卫星新闻采集方式)时效性强,成本高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1 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2 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3 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4 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四分法: 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 文艺性节目、公共服务性节目。
语言作用:1、提供信息。2、整合节目,过渡内容。3、制造情境。4、营造作品情节。
音响的作用:1)加强广播内容真实感;2)用来表现时间和空间;3)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如球赛);4)刻划人物心理5)在文艺作品中构成情节(广播剧)
音乐的作用:1)组成广播文艺节目2)充当广播电台和节目的标志(开始曲)3)节目内容的间隔过渡;4)深化节目主题;5)渲染情绪,烘托气氛;6)协调节目要素,提高表现力。
一,声画合一
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1.画内声画合一——同期声讲话和同期声音响 2.画外声画合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二、声画对位 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组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1,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2 意大利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无线电之父”。
3 KDKA电台,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商业广播电台。创立者弗兰克. 康拉德。
4 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称为“电视之父”。
5 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色原理
6 1936年,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伦敦建成,11月2日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7 1978年底,广东电台在国内率先推行新闻的正点播出。1979年底,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
8 ,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开办了徐曼主持的对台湾广播节目《空中之友》和李一萍主持的《大众信箱》。(“北徐南李” )
9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电台创办了我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经济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了以大板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播出模式——“珠江模式”
10 1992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率先进入全新调整阶段:开始以专业化为目标,进行系列台建设,先后建立了新闻广播、音乐广播
11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
12 体制:从宣传事业分化为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
13 1978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联播》;开启消息类新闻的先河。同时也开启了新闻播音的播讲方式的先河。
1980年7月12日,中央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性节目《观察与思考》
1968年CBS创立《60分钟》节目,是第一个新闻杂志类节目;1987年7月1日,上海电视台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透视》;
1993年3月1日,中央台一套施行全天11次新闻滚动播出,大幅增加新闻信息量和播出时间;
1993年5月1日,中央台推出早间杂志类新闻栏目《东方时空》;
1994年4月1日,中央台推出评论类新闻资讯节目《焦点访谈》,开启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远大威力;
1995年4月21日,中央台推出午间新闻节目《新闻30分》,以新闻的编排组合加强报道深度;
997年中央台先后自播日全食、彗星同现苍穹;香港回归72小时;中共十五大开幕式;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截流等,被称为中国直播年;
1998年4月,创立不久的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早间新闻播报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陈鲁豫开创了电视新闻播报“说新闻”的先河;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实现全天不间断新闻播出;
2008年1月1日,辽宁卫视新版《说天下》正式开播,开创了亦庄亦谐的“聊新闻”播报方式的先河
13 电波法、放送法和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为日本今后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1 电视制式定义):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PAL、SECAM
2 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它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是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在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是广播电视媒介竞争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