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平台自动调平研究 电气传动 2005年 第35卷 第l2期 大型平台自动调平研究 姜文刚 尚婕 1.江苏科技大学 邓志良 李建华
2.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对大型平台支撑运动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解耦控制方法,实现了平台自动调平,成功解决了 调平过程中虚腿与实腿的区分难以界定,造成腿力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的难题。采用智能PID实现反馈控制算 法,在缩短调平时间的同时提高了调平精度。 关键词:自动调平PLC智能PID
Study of Automatic Levelling for the Great Platform Jiang Wengang Shang Jie Deng Zhiliang Li Jianhua Abstract:In this paper,mathematical model of support dynamics of the great platform is established,and a decouple control method to realize platform automatic leveling is present.Then successfully solves the problem to distinguish virtual landing legs,which can cause undetermined leg support force and multi solution.Intelli— gent PID i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feedback arithmetic,shortening the leveling time and increasing the precision. Keywords:automatic levelling PLC intelligent PID
1 引言 调平技术已经应用在道路施工的沥青混凝土 摊铺机 、大型工程运梁车 、静力压桩机 Ⅲ]、导 弹机动发射架等设备上[5],是提高车载雷达机动 性的关键 。目前的调平系统主要有3支撑、4支 撑、6支撑等方案。3支撑调平容易实现,但抗倾覆 能力差。4支撑、6支撑抗倾覆能力强,但存在静不 定问题,容易产生“虚腿”,静不定次数越高,系统 越复杂 。本文所讨论的大型平台,重11 t,长6 ITI,采用4支撑。该平台用车载实现机动,在地面 上实现调平,要求能在不坚实的地面实现调平并 解决“虚腿”问题。 2 总体设计 大型平台往往采用液压支撑,液压系统具有 功率大,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但是液压系 统存在价格高、能量损失大、对温度变化较为敏 感、故障难排除、存在泄漏和维护问题等缺点。为 镇江市产学研项目资助(2004307) 了提高平台的控制性能,克服液压系统的不足,降 低成本,本文采用电动方式取代液压传动实现调 平。交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驱动器价格较高,本 项目采用交流变频器和普通鼠笼式交流电机构成 伺服系统,大幅度降低成本。 该平台的控制系统主要由PLC、变频驱动 器、交流电机、双轴水平传感器、线性位移传感器、 A/D和D/A转换模块、用于限位的霍尔传感器、 操作面板等组成,见图1所示。PLC有很高的可 靠性,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是其它控制系统不能 取代的,因此采用PLC作为控制核心。
通讯 模块 PLC
圜囡囡圜 一 型 堕 机 机
图1系统结构图 为了节约成本,系统只装一个位移传感器用
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气传动 2005年 第35卷 第12期 大型平台自动调平研究 于检测平台左后支撑(作为基准支撑)的伸展长 度,该传感器输出为4~2O mA电流信号,经A/D 模块转换送给PLC主模块。水平传感器将 轴、Y 轴倾角信号通过底层为RS一485的现场总线发送 给PLC。各支撑的上、下极限位置采用霍尔传感 器检测。霍尔传感器有寿命长、可靠性高可在恶劣 环境下使用等优点。 PLC用D/A模块输出电流信号控制变频器 的输出频率,实现调速。电机电流由变频器检测, 输出O~10 V的电压信号经A/D模块转换反馈 给PLC。在开始伸展支撑时,4个支撑同步伸出, 通过检测电流间接检测支撑受力,当电流有较大 变化时,表明该支撑已经着实地,暂停伸展,确定 4条支撑都着实地,然后4条支撑同步举升,基准 支撑伸出大于200 mm则停止动作,开始调平。
3 平台调平方案 3.1一般平台调平模型 平台倾斜面如图2所示,oabc为水平状态时 平台平面,Oa…b c 为倾斜时平面,文献Es]认为nn _上Ioa ,ff _上10f ,则 nn oa×sin aoa (1) ff 一0f×sin f0f (2) bb 一nn +ff (3) 文献[8]认为nn _1.oa,cc’_lIoc。由此文献[3]和文 献E8]分别得出了自己的控制算法。
图2倾斜面不意图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3.1.1假设O点不动 Oa为平台水平时 方向长度,Oa 为平台倾斜 时 方向长度,一般平台支架有较强的刚性,所 以有 Oa—Oa (4) 故oaa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n口 的值为 nn,:2oa×sin— ̄ a oat (5)
用式(1)~式(3)进行计算只能是一种近似, 如果倾斜角度大时会有较大误差。同理cc 计算也 是如此。有 3O
OC一0f (6) ff,::20f×sin—Lc oc'
(7)
如果Oa 不在ZOX平面,则水平传感器得到的 水平 轴偏差角,不是 aoa ,因此nn 不能直接 用式(5)得到,见图3。 n Oa”是水平传感器测得 z方向偏差 a n一 (a aⅣ) +(a a)。 (8) n n 一Oa ×sin La Oa” (9) nn”一oa×sin/aoa (10) aoa”是水平传感器不能测量的,精确计算nn 不 现实。 另外,在水平时nn JIoa ,如果口n 与oa 是刚 性连接,倾斜时会存在两种可能。 1)a点不动。则nn 与oa 连接必然发生形变, 使得 Oa n小于9O。,或者支撑nn 的内外套筒不 再是一条线,也就是nn 发生弯曲,造成很大的摩 擦力,不利于调平。文献E7]采用球铰连接支腿与 平台,使问题更加复杂,给出的方程组也过于复 杂,现场控制的计算机很难实时处理。而用球铰连 接支腿与平台会使平台的稳固性下降。 2)a点移动。则要保持nn _lIoa ,n点必然要 向外移动,除非支撑下面安装滚轮,否则也会造成 很大的摩擦力,使得调平计算更加复杂。 图2还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如果Oa 不在zo 平面,则水平传感器得到的水平 轴偏差角,不 是 aoa , 和Y方向的调节存在强烈耦合,不利 于调平计算。
图3计算支撑长度 3.1.2假设O点可以移动到O 调平的目标是0tn…b c 平面回到或平行oabc 平面,o点的移动,使得水平传感器得到的偏差角 度与 aoa 和 f0f 的关系更复杂,计算nn ,ff 和 66 很困难,现场控制的计算机难以胜任。为了避 开复杂的计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解耦算法。 3.2解耦控制方法 平台调平数学模型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 非线性和强耦合性,难以满足系统的要求[8]。 本平台调平是以左后主支撑为依据的,也就 是图2所示0点位置的支撑,该支撑固定伸展的 长度为200 In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大型平台自动调平研究 电气传动 2005年 第35卷 第12期 解耦调平方法如下:首先调节z方向的水 平,如图2所示,根据水平传感器得到的z方向偏 差同时调节支撑aa 和66 , 的调节量完全和 aa 支撑的调节量一致,直到z方向水平;再次调 节Y方向水平,根据水平传感器得到的Y方向偏 差同时调节支撑cc 和66 ,66 的调节量完全和cc 支撑的调节量一致,直到Y方向水平。这种方法很 好地绕过复杂的解耦计算,但不可避免地遇到“虚 腿”问题。 3.3虚腿问题的解决 目前的调平方式为了避免虚腿问题,都是采 用向最高支撑靠拢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调节的 余量越来越小,而且不能彻底解决虚腿问题[7]。 本平台的着地面一般为泥土,由于平台本身 的重力和土质的变化会使原来着地结实的腿变得 不结实,虚腿问题更加严重。借助力传感器也很难 解决虚腿问题,因为平台载荷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文采用逐个伸展支撑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虚 腿问题,方法如下:在调平完后,逐个测试每个支 撑的虚实,将要测试的支撑往下伸展,直到水平传 感器z轴和Y轴任意一个方向的变化到一定范 围(对6 m长的平台来说一般设为0.15。,如果平 台小可以减小范围)后,再将该支撑收缩,直到水 平传感器恢复原状。该方法十分有效,能检测出每 个虚腿,检测过程就使其结实着地。为了应对地面 沉降,控制系统,每隔30 min检测水平状态和支 撑着地结实状态,在支撑允许的行程范围的沉降 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解决,如果超过支撑的行程范 围则给出报警。 4 控制算法 有了解耦控制方案后,要使z方向和Y方向 分别快速、准确完成调平,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反馈 控制算法。本文采用分区PID算法。 分区PID算法是智能PID算法与时间最优 算法(即Bang—Bang控制算法)结合的产物。该算 法通过检测系统误差所处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控 制策略。 系统误差较大时,采用Bang—Bang控制方 法,即控制PLC输出的控制变量为最大值或最小 值(负的最大值)。这种方法可使系统尽快向消除 误差的方向运动。它既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又避 免了积分饱和现象。 系统误差较小时,采用智能PID的控制算 法。通过它来提高系统在小误差范围内时的稳态 特性,即减少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精度。 智能PID算法在解决积分饱和、微分突变等问题 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方法是根据误差和 误差变化率,适时地改变PID的增益参数,来处 理系统的动态过程,具体实现如下。 当误差大于0,误差变化率小于0时,系统误 差逐渐减小,为保证系统有较快的响应速度,比例 增益参数在初始时段应较大,但为了减小超调量, 期望当误差逐渐减小时,比例增益也随之减小,这 样就使得系统惯性逐渐减弱,不至于产生大的超 调量;微分增益参数应由小逐渐增大,保证在不影 响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抑制超调的产生。 当误差小于0,误差变化率小于0时,即绝对 误差向增大的方向变化,比例增益参数逐渐增大, 目的是增大反向控制作用,减小超调;继续增大微 分增益参数,从而增大反向控制作用,减小超调 量;此时的系统输出正背离希望值,故应始终加强 积分作用。 当误差小于0,误差变化率大于0时,即绝对 误差向减小的方向变化,期望比例增益参数逐渐 减小,作用是使系统尽快回到稳态点,并且不再次 产生大的惯性;此时的系统输出正趋向于希望值, 如果再加强积分作用,势必造成控制作用过强,而 出现系统回调,故应适当引入积分作用和微分 作用。 当误差大于0,误差变化率大于0时,即绝对 误差向增大的方向变化,期望比例增益参数逐渐 增大;此时的系统输出背离希望值,应始终加强积 分作用,而适当引入微分作用。 应用该算法在z方向和Y方向水平偏差分 别不超过3。时,系统在15 S内就能完成z方向和 Y方向的调平,没有超调,调平完后z方向和Y方 向静态偏差d0.15。。大大缩短了调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