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艺美术 陶瓷

中国工艺美术 陶瓷

中国工艺美术与当代设计的发展摘要:陶瓷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陶瓷”还包含两个方面的范畴:一是指传统陶瓷,二是指现代陶瓷,它应该是“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总称。

辘轳拉坯、手工捏制、印坯等成型方法和各种装饰手法的形式显现是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共同的特点,它包含了利用陶或瓷的材料、艺术和技术,具体地反映艺术才能的表现和工艺技能的施展,通过思维能力和审美标准,结合陶瓷独有的工艺手段进行主观的、个性化的表现,使其陶瓷作品不管是内涵上,还是形式上将展现具有各个时期和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陶瓷造型工艺釉色一、界定及起源关于“陶瓷”的界定主要有广义、狭义以及其他分类从广义上讲“陶瓷”:它包括日用陶瓷、陈设品陶瓷、陶瓷雕塑、陶制品、瓷制品、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等。

我们所讨论的陶瓷就是广义上讲得陶瓷。

而“陶瓷”还包含两个方面的范畴:一是指传统陶瓷,二是指现代陶瓷,它应该是“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的总称。

辘轳拉坯、手工捏制、印坯等成型方法和各种装饰手法的形式显现是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共同的特点,它包含了利用陶或瓷的材料、艺术和技术,具体地反映艺术才能的表现和工艺技能的施展,通过思维能力和审美标准,结合陶瓷独有的工艺手段进行主观的、个性化的表现,使其陶瓷作品不管是内涵上,还是形式上将展现具有各个时期和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陶瓷的起源还是一个众说不一的迷.而有关陶器的神话传说,则使陶器的源起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并表明其古老的性质。

笔者查阅有关陶瓷历史的资料,总结出陶瓷的发展从陶器开始,由于我们的祖先从采集、渔猎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

在种植五谷、驯养牲畜的同时,开始懂得用粘土制作陶器。

二、陶瓷的历史(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原始时代,陶器没有发明之前,人们的饮食很不方便。

食物只能用篝火烧烤。

制作熟食的途径很少,直到陶器出现之后,人们开始使用陶器存储食物和烹饪食物。

这个阶段的陶器制作工艺十分简单,是用天然的粘土加水捏制出各种形状后干燥焙烤制作而成。

焙烤以后的陶器可以保持原有形状,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实用。

原料的选择在当时来说也是很困难的,人们并不了解泥土的具体构造只能通过试验,并总结出几种适合加工的泥土。

笔者听过查阅资料得知原始社会大多使用的是灰陶和红陶,经过化学的成分分析我们得知它的原料含二氧化铝15.64%,二氧化硅65.66%,氧化镁0.75%,三氧化二铁18.30%。

他们和普通的泥土不一样。

第一,彩陶或灰陶原料中含铁量都很高,均在10%以上,这些都是普通黄土所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彩陶成灰色或红色的原因之一。

第二,含钙,钾等物质比较少,而普通泥土含钙、钾、钠等物质则很高,还有的淘洗方法是不能降低这些金属物质的含量。

第三,含镁量较高,这也是普通泥土没有的。

找到了合适的原料还要进行加工改造,如,有的粘土粘性太弱,不易成型,必须淘洗以减少其含砂的成分。

有的粘土则粘性太强,做成陶器的坯体在干燥、焙烧时,胎体内的水分和空气不易溢出,容易发生变形、开裂等毛病。

制作方法主要有轮制法和范制法。

之后就是加热焙烧,新时期时代陶器烧成温度是800——900之间,绝大多数的陶器使用陶窑制成。

这就是陶器的基本制作过程,因而笔者认为陶瓷对人类历史和工艺美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用陶器煮熟食物,大大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对人类体质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陶器的使用是新时期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商周到秦汉的陶器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中国原始社会开始逐渐瓦解,经过了夏代的初步发展,到公元前16世纪以后的商朝,奴隶制度巩固起来了。

中国社会到了商代有了文字的记载。

这期间就记录了很多与陶器有关的资料。

商代的陶器以灰陶为主。

灰陶又可以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等品种。

在商代陶器中还有一种精美的陶器就是白陶。

白陶在原始社会就有生产,入大汶口文化就有很多白陶,然而白陶最好的还要算商代的白陶。

他是用白色高岭土作成,胎质很细,颜色洁白。

质地坚硬。

火度在1000°C左右,造型庄重。

但是绝大部分出土于帝王陵墓之中,表明白陶被奴隶主的黄是贵族所占有。

公元前475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样制陶业也开始兴起。

战国时期的陶器品种主要有灰陶、红陶、暗褐陶和黑陶。

在这个时期工艺制作方面有一个特点,用坚硬光滑的工具,在上面压磨,一方面使胎泥颗粒结构致密,另一方面是碳微粒和胎料中的云母、石英等颗粒由不规则的排列变成按压磨的方向,有顺序地排列,而因压磨以后的部分对光线行程平行反射,表面便闪出亮光来。

汉代以来彩绘陶器艺术水平很高,在1986年河北省满城陵山出土的彩陶盆,用深红,白色,黑色画出极为生动的鱼纹、鸟纹、云气纹的画面。

同时这个时期也大量生产了很多铅釉陶,这种釉就是覆盖在陶器上面的一层玻璃质的薄层。

釉料在焙烧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上升成为熔融状态,随温度下降硬化成一层薄膜,黏附在坯体上面。

(三)隋唐五代的陶瓷到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

瓷器在隋唐时期普遍采用高火度烧成,胎质更为坚致。

隋瓷在造型、装饰上明显有几个特点:第一、隋瓷中罐类器物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器形要秀气,一般为短颈,直口、腹部园鼓,腹的中部有一周粗壮的突棱,下部比较瘦,颈肩之间安复式双耳或桥型耳,或者两种耳相间排列。

第二、隋代瓷瓶、尊、壶、盂等一类器物的口部多做成盘状或浅杯状,口微侈颈部较长,肩部比较斜。

隋代有双龙柄双身壶,这种瓷器的形制是南北朝和唐代均没有的。

第三、鸡头壶一类器物,形体比较修长,上腹园鼓,下腹瘦长,鸡头雄健,鸡颈粗肥,象一个矫健的雄鸡,制作上讲究线条的优美。

第四、隋代的瓷器,一般底部为小平底,底下安一圆饼状实足。

这种圈足形式在唐代流行起来,形成著名的玉臂式底足。

隋代瓷器的装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图案类,如绳纹,席纹、蓖齿状水波纹、联珠纹、直线方块纹、双圈纹、云头纹等。

花卉类,有忍冬,莲瓣、葵瓣、梅花、小团花、树叶等。

动物类,如龙、凤、鸡头、大象等此外,也有塑造人物形象来作为瓷器的装饰的。

唐代的瓷器可谓是百花齐放,比较有名的有青瓷、白瓷、还有被称作精湛的艺术品的唐三彩。

唐三彩为什么可以这么成功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唐三彩釉质明亮光润,主要成分是硅酸铅,工匠已经对颜色的配置有了很大的掌握,所以可以很好的制造出一彩、二彩、三彩甚至是多彩。

第二、三彩器物有用贴花、刻花、印花等工艺,做出宝相花,莲花、荷叶、珍珠、人物等装饰。

第三、为了增强塑造任务形象的质感,三彩佣的人头部分,多不加釉,仅涂以白粉,唇上加朱红,眼瞳,眉毛,发髻和巾帽以黑色画出,足部如靴子也多不加釉,仅涂以黑色,表示黑皮靴。

(四)宋元时代的瓷器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品类繁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宋代时期的瓷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定窑烧制酱、红、黑、紫、绿等其他瓷器,定窑的瓷器通常装饰有划花、印花,主要的纹饰题材有莲瓣、牡丹、龙凤、鸳鸯等。

第二、汝窑主要出产青瓷,汝窑胎体较薄,胎质细腻。

使用满釉支烧的方法,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

因此汝窑出产的瓷器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第三、官窑出产的瓷器釉色以月白最好,接下来是粉青、天青、翠青。

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

官窑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施釉较厚第四、哥窑瓷器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黄土等多种品种。

哥窑的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

第五、钧窑瓷器的特殊在于它的釉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有少量的铜釉色带红。

其他釉色也很丰富,有海棠红,葱翠青,月白等等。

元代瓷器主要有以下特点:造型雄壮浑厚。

装饰艺术除继承传统的划花、刻花、印花等工艺外,彩绘艺术也超过了宋代。

主题花纹则多选用牡丹、芭蕉、瓜果、云龙、人物故事、神话题材等内容。

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青花和釉里红:青花是在白瓷的釉下面出现蓝色花纹装饰的瓷器。

青花瓷具有胎体洁白,青花颜色浓艳,在蓝色的花卉里,常有深色结晶斑块。

铜红釉和釉里红瓷器施釉均匀,满身红色。

釉里红是一种白釉红花瓷器,也是一种釉下彩装饰,用铜的氧化物配成绘瓷原料,做法与青花瓷一样。

(五)辽金陶瓷辽瓷中成功之作是白瓷,白瓷从造型上来看,有定窑的特点,还有本民族的特色。

这期间生产出来的瓷器有很强的民族特色,符合游牧民族的习惯。

花纹也很朴素,雕花、划花的作品较少。

辽瓷的器形主要有碗、盘、瓶、罐、盂、盒、壶等,具有北方瓷器的共同点,另外还有如凤首壶,鸡形壶,提梁鸡腿坛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辽三彩装饰,有素胎装饰和釉色装饰两种。

素胎装饰主要是划花、印花、雕塑等。

划花和印花比较草率、单调。

雕塑很富有特色,它是用印好或塑好的花纹构件粘贴在器壁上,如蟠龙、牡丹、人物等,形象生动逼真。

金代陶瓷的发展,以海陵王完颜亮迁燕为准、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主要在东北辽瓷的基础上延续而来。

迁燕以后就继承北宋陶瓷生产而发展。

这时期所产出的白釉瓷器胎质比较轻薄、造型秀丽,釉色略为发青,纹饰题材主要以花草纹为主。

(六)明清时期的陶瓷明代的制瓷工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白釉釉质细洁光润。

白瓷,胎薄釉莹,白度恰到好处,看起来柔和悦目。

第二、青花瓷器是明代生产的主流。

青料用波斯输入的“苏泥勃青”,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浑厚,花纹象国画一样,浓淡协调,生动自然。

第三、红釉和釉里红装饰成为主流,明代的红釉瓷器象红宝石一样鲜艳滋润。

第四、黄釉瓷器也极为成功,瓷器呈色滋润光洁,有如当初开的葵花,娇嫩晶莹。

第五、斗彩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结合创造的一个新品种。

用钴料是在生坯上画出花纹的轮廓线、罩以白釉,送进窑炉高温焙烧,然后又在釉上沿着青花的轮廓线,再绘以黄、绿、红、紫等彩色,二次烧成。

清代的粉彩艺术,是瓷器装饰的新品种。

粉彩是在烧好的瓷器釉上作画,作好画以后再次入窑烘烤。

颜色柔和淡雅,画面层次分明,有立体感。

珐琅彩瓷也是清代的新品种,也叫瓷胎画珐琅。

用现代的化学方法配制绘画色料,在瓷器上作装饰。

(七)当代的陶瓷人类一切文化艺术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

人类的手、脑在劳动中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逐渐得到发挥和发展。

特别是人脑的发达促使人类逐步地认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产生了审美观念。

在这个基础上也产生了表达美的欲望,绘画便由此而出现。

远在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陶器上用红、黑、白等颜料画出各种纹样,如: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

其中人物纹样以西安半坡村型彩陶器上的“人头图画的形象和特点……是氏族部落举行重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时的氏族成员装饰的图像……人们为祈求取得更大量的生产物质的欲望而以图画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