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一)

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一)

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一)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疾病的治疗中,有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的治疗取得的。

但是由于临床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全面,致使医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严重者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要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用药前做到不多用、滥用、错用、配伍用药无禁忌,这样很多医源性疾病是可以减少的,甚至可以避免。

本文主要对药物在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1抗生素类
1.1青霉素G注射大量青霉素G(2000万单位/日),可引起脑病;鞘内注射,引起惊厥,现已不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有发生急性暂时性精神样反应,表现为立刻死亡感、压迫感、振荡、定向力障碍、幻视、幻听、暂时性目盲等。

1.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表现前庭损害。

据报道,1.5~2g/d,第4周末91%患者出现前庭损害症状。

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经常指误,急骤动作可引起恶心、呕吐等。

耳蜗系损害发生较迟,常在用药数日以后或停药后数周或数月发生。

本损害与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及个体差异有关,敏感者注射5g后即出现耳聋。

主要症状为耳鸣与耳聋。

耳鸣、耳饱满感是耳聋的前驱症状,应立即停药。

卡那霉素主要对耳蜗系损害,常比链霉素严重,一般发生耳鸣,然后听力减退,以至发生耳聋。

丁胺卡那霉素与卡那霉素相似但较轻。

庆大霉素,临床治疗剂量时毒性较低,主要为前庭系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等,偶可引起耳蜗系损害。

新霉素、妥布霉素等均对第8对脑神经有损害作用,故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疗程,细致观察病情,一旦有耳鸣、耳饱满感出现,应立即停药。

1.3抗结核药类异烟肼:常用量一般发生头痛、眩晕、倦睡、多梦等。

当剂量大或肝内乙酰化速度慢时,可出现明显毒性反应,表现中枢兴奋症状,如头痛、失眠、肌肉跳动、甚至抽搐及精神异常、周围神经炎。

本药可引起癫痫和精神病发作。

大剂量服用患者,为减少神经毒性反应,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片,但每日量应控制在10~20mg为宜,以免影响异烟肼的疗效。

乙胺丁醇:剂量过大可引起球后神经炎症状,出现视觉模糊,视野缩小,红、绿色分辨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失明。

用本药时应定期检查视力、辨色力,并严格控制剂量与疗程。

1.4碘胺制剂症状一般较轻,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但可影响工作的准确度,因此对需要注意力集中的驾驶员或高空作业的人员要慎用。

也有报道停药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发生周围性神经炎、急性精神病病例。

1.5氯霉素可引起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偶有中毒性精神病,有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等。

老年人及女性发病率较高,应注意。

2皮质激素类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等。

首先表现有精神症状,情绪易激动、失眠、头痛、眩晕、精神紧张、欣快或抑郁等。

神经症状有震颤、抽搐、肌肉痉挛、外用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高血压性脑病、永久性脑损伤。

临床以精神症状多见。

有精神病史或癫痫病史者禁用。

3抗心律失常及局麻药
3.1奎尼丁引起金鸡纳反应,头痛、头晕,视力、听力减退,耳鸣。

本药安全范围小,毒性大,应谨慎使用。

美西律:长期使用可出现头痛、震颤、复视、感觉异常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3.2利多卡因表现为嗜睡、欣快感、定向障碍、运动失调、肌振颤、惊厥等。

使用过程中注意掌握剂量,均可以避免。

普鲁卡因:常用量很少出现,但大量时患者可出现兴奋或抑制的表现,出现多言、兴奋或嗜睡,继续发展有眩晕、神志模糊或消失,再继续发展出现惊厥,甚至死亡。

对抗药以麻黄碱与巴比妥类药物最有效。

本药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决定于所用的剂量、浓度、注射的速度,只要严格掌握是可以避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