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欣赏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欣赏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一)范文仓关于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这是两个步骤:1、正确的解读文本。

2、审美鉴赏。

诗词鉴赏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基础上的。

有人提倡建立“鉴赏学'. 先读懂作品。

鉴赏是高级的审美活动。

阅读和鉴赏是连贯的,不可分割的。

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有特殊性。

要有专业训练和一定的修养。

现代汉语作品阅读起来大致没有语言障碍,没有文化环境的隔膜。

接受者和创造者处于一样的文化环境。

古典诗词需要审美感悟和创作经验,需要古典文化知识和转业训练、古代汉语、文言文。

填词按词谱,写诗有平仄。

诗词格律的知识不可或缺。

王历《诗词格律》万树《词律》弄清字、词、句篇诗词特殊的语词语法特殊用语特殊语法典故古代典章文物制度弄清各朝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诗词曲从最基础的做起。

典故有事典和语典。

还要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

自己还要相应的生活经验。

古今生活经验还是相通的。

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萧娘桃叶杜牧: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歌舞繁华诗酒风流之地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二)范文仓南宋诗人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谢枋得,抗元义士后被元强行征辟绝食而死《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1。

应该知道谢枋得是有民族气节的诗人(隐居福建)2。

桃源典故谢枋得赋予桃花源的象征意义3。

弄清字、词、句的意义及关系桃源又渔郎:元朝政府派出来寻找自己的人历史文化背景的隔膜未必是通俗易懂的诗歌我们都正确解读了。

《木兰辞》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的创作年代学术界是有争议的,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北朝民歌。

北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所思所忆不是一般的事情,是指男女婚嫁之事《折杨柳》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南北朝时南方东晋宋齐梁陈相较安定,北方则南有南朝,后有其他少数民族,南北受敌经常打仗男丁死亡很多北朝女多于男普通老百姓嫁女嫁不出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北史》木兰的意思是你们不要想偏了,我不是想男婚女嫁之事,我是在想代父从军的事。

由此古典诗词是古人用文言文写成的,要读懂它们,首先过好语言关,弄通古汉语。

这点对创作有其重要。

其次,古典诗词产生于与我们相隔甚远的恶古代社会,要弄懂古代社会生活的内容,过好历史知识关。

第三,要用自己所具有的古诗词里的生活经验,自己也要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才能理解其客观的情致和主观感受。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三)范文仓古人诗词所表现的和依据的是其当时的生活经验。

古代的生活经验,有些传下来了,有些消失了,但是在书中有记载,所以多读书。

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疑问: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江陵:湖北桃李应该是同时开放的,但现在花不见桃惟见李这是江陵二月黄昏时桃花与晚霞相映不能分辨,惟见李花的奇观。

杨万里《读退之李花诗》: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

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

这是生活经帮助解诗的案例。

解诗就是由基本生活经验组成的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苏东坡: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华北平原地广土肥,播种的小麦往往疯长过密,当地农民趁麦苗长势过旺的时候赶牛羊去践踏,麦苗稀长得壮,就会丰收。

这也是生活经验,是南下农民告诉周紫芝的,间接经验。

审美鉴赏正确解读文本后,还要正确和有效的审美鉴赏。

要具备艺术修养。

需要用艺术的而非科学的眼光欣赏、评价作品才行。

1。

诗词是语言艺术。

就不能以非艺术的眼光欣赏它。

2。

鉴赏诗词应有相关诗词艺术的丰富的知识。

马克思对艺术问题有过很多独到见解。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十里(顺风耳)——科学眼光不可能(杨慎)不要学究气。

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四)范文仓何文焕:江南方广千里此诗意境广阔——春景无处不在——江南春杜牧擅立题创作时要擅立题,这是创作经验。

七绝圣手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有人指出:骊山据考据是避寒不是避暑的地方,阴历十月到明年春天回长安,从来没有六月份还在骊山等南方的荔枝。

所以杜牧写错了。

意境虽美,但是写错了。

这种评论就煞风景了。

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而不懂艺术的真实。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有别。

唐·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指秦始皇)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不是儒生的意思)宋词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

红杏闹春为见,则吵字等皆可用也。

余谓闹极粗极俗,一切诗词皆不当用。

(真是迂腐之见,不是艺术眼光)。

鲁迅《诗歌之敌》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五)范文仓文各有体。

广义的诗歌——诗词曲体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

辨识不同的体的艺术风貌。

诗、词、曲的不同概括为两点:1。

文字形式的区别。

诗歌大都是齐言体,当然也有杂言体。

四言诗,汉五言诗,七言诗。

词和曲多半为长短句,也有例外,少量的词调也是齐言体,如《玉楼春》是七言体。

诗从文字形式看,有整齐匀称之美。

词曲有参差之美,交错美。

词有音律和谐美。

曲还有衬字,可多可少,长短错落。

关汉卿《一枝花》。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2。

艺术内质、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的有不同。

内质就是其特殊的味——韵。

诗“庄”、“雅”,词“媚”、“含蓄”,曲“俗”、“白”。

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最重要的是多读作品进行体会。

表现同一主题如男女相思离别之情。

诗: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中的思恋从人们的生活经验来说,是断而又生的,但李商隐却表示了自己的思恋悠悠无尽,到死方了。

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苏东坡与柳耆卿之差别(诗词之别)写得更缠绵婉转。

曲:刘庭信《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光》,休唱《三叠》。

急煎煎抹泪柔眵,意迟迟揉腮扌绝耳,呆答孩闭口藏舌。

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

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想人生,最苦离别直接,大白话。

诗、词、曲意趣不同审美情趣不同。

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用诗和词来写,有什么不同。

朱彝尊(清浙西词派)思念家中亲人这一主题。

诗:《云中(雁门关一带)至日》去岁山川缙云岭(浙江),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写的不低回,不失男子汉的气度)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苍凉辽远)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诗写得大、阔风格豪爽雄壮的意象语言硬)词:《南楼令》疏雨过轻尘,圆莎结翠茵,惹红襟乳燕来频。

乍暖乍寒花事了,留不住,塞垣春。

归梦苦难真,别离情更亲,恨天涯芳信无因。

欲话去年今日事,能几个,去年人?(写得小、轻柔美的意象风格柔婉人情味浓缠绵婉转景致小细腻)曲《朝天子》盼双双新燕子带几个平安字(直接了当语态近于浅白口语意象俗表意直切诗词雅含蓄)诗词曲三者有明显的不同,多读作品,多比较,多创作。

讲座《诗词专题》之关于词的章法(一)的笔记关于词的章法词的章法,近代如盖房子。

入手必先惨淡经营。

从清层次,风格,先对整体有一个设计,方能进行土木。

词作者作词三因素抒情、写景、叙事如何安排、如何结合。

体式、布局、剪裁、起笔、承转、过渡、煞尾。

词与诗不同,与音乐有关。

上下片之间,过片,这些诗歌中没有。

一。

词具有多种多样、法无定法的谋篇布局。

二。

词的和谐统一三。

一首词如何起笔、承转、过渡、煞尾。

下面我们讲词具有多种多样、法无定法的谋篇布局。

张炎《词源》。

唐圭璋《论词的做法》12种。

1、上景下情,由景入情。

柳永的《八声甘州》、秦少游《水龙吟》2、上情下景。

全抒情太单调,把情融入景中。

3、上今下昔。

4、上昔下今。

指时间。

5、上外下内。

指空间。

外景和内景,一般是闺情、艳情、思妇题材。

6、上去下来。

去是指送客,来是指送走后,主人回家来的感受,依依不舍。

主要是送别题材。

7、上昼下夜,写思情、念远之情。

白天多漫长,到夜晚更难过。

8、上问下答。

从辞赋中学来的。

(汉赋)民间词更多,文人学来创作。

《敦煌曲子词》。

上片提问题,下片来回答。

讲座《诗词专题》之关于词的章法(二)的笔记9、上虚下实。

上片虚写,下片实写。

10、上下相连。

上下片的意思是相连接的。

11、上下不连。

上下片的意思是不相连接的。

12、上下相反。

上下片的意思是相反的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有些词的作法并不按照这种章法。

唐先生只是大致总结。

大多数词根本套不上,因为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

词作一般是时空交错、情景交融为特点。

要做具体分析。

读书要活。

创作要创作的活。

苏东坡《念奴娇》。

法无定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另一种断法: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昔)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今)时空转换——情景转换柳永《雨霖铃》今——设想未来——再设想更未来在时间上转换实现感情和空间的转换。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梦)可怜白发生!(伤今)打破上下篇界限,法无定法。

到底梦到何处?与上下片没关系。

不依常格。

辛弃疾写词就像跑马,任意驰骋。

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