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斑牙鲆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养殖”
荣获第九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优秀参展项目
JI. ……………………………………………………………………………………………………………………………………………………………………………….
2012年,自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专题展组委会获悉:在2012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
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漠斑牙鲆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养殖”成果荣获先进技术展优秀参展项目奖。
该成果突破了漠斑牙鲆生殖调控自然产卵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核心技术,完成了亲鱼引进、自然产卵调控、转季节
育苗、受精卵孵化条件调控、早期生长发育特征、苗种培育工艺、饵料系列及配合饲料转换、养殖工艺等系统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采用人工生殖调控使亲鱼自然产卵,年培育商品苗种百万尾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了工
厂化、池塘和网箱养殖技术,已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及内陆广大地区开展了漠斑牙鲆人工养
殖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山东省国家“贝类增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通过验收
● ……………………………………………………………………………………………………………………………………………………………………………….
2012年l1月3日,山东省海水所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浅海增殖岗位研究项目“贝类增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
通过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验收。
专家组在青岛即墨鳌山湾查看了实验现场,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的专题汇报,查阅了有关生产记录,并进行质询,
肯定了浅海增殖岗位团队近年来在青岛近海底播魁蚶取得的成果:2009年在即墨田横镇周戈庄海域底播魁蚶2600万
粒,壳长E1Omm,底播面积2000亩l 2010年在即墨鳌山湾海域底播魁蚶2800万粒,壳长E15mm,底播面积1500亩;
2011年在仰口湾海域底播魁蚶3400万粒,壳长E15mm,底播面积3000亩,2012年在即墨鳌山湾海域底播魁蚶4585万
粒,其中壳长E15mm的魁蚶2790万粒,壳长lO~15mm的魁蚶1795万粒,合计底播面积4000亩。
在魁蚶增养殖示范海区,验收组现场随机选点、随机取样30粒,查看魁蚶生长情况:周戈庄海域2009年底播的魁
蚶至验收当日壳长、体重分别平均为75.8mm、109.6g,单位面积回捕魁蚶重量0.41kg/m ,约270.7kg/亩;鳌山湾海域
2010年底播的魁蚶至验收当日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分别平均为60.4mm、47.1mm、36.9mm和57.0g。密度为l1.1粒/
,
约7400粒/亩,单位面积生物量0.63kg/m ,约467kg/亩,成活率为37%。(y
“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通过验收
J.. ………………………………………………..……………………………………………………………………………………………………………………………..
2012年l1月18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山
东潍坊龙威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贝类技术产业体系贝类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室重点研究任务“滩涂贝类健康
养殖技术”进行了验收。
课题组自2009年来,在山东龙威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该项研究建立了海湾扇贝
低碳育苗技术,海湾扇贝延迟升温育苗(晚苗,4月末育苗),比现在普遍采用的海湾扇贝升温育苗(3月初育苗)延
迟4O~60天,每立方水体可节省标准燃煤45.5kg,减排二氧化碳119.2kg,二氧化硫386.8g,氮氧化物333.7g,降低燃煤
成本67.5元,建立了海湾扇贝和对虾池塘综合养殖技术,在对虾池塘底播海湾扇贝晚苗,较筏式养殖的扇贝鲜柱重提高
30.5%,亩产扇贝50kg以上;推广示范美洲帘蛤和文蛤等新品种在滩涂、池塘底播养殖,目前生长情况良好。
贝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而滩涂贝类年产量占贝类养殖总产
量的一半以上。建立多种类健康、生态、低碳育苗和养殖技术,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对保障滩涂贝类的健康
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领域1 4项成果获全省科技奖励
J.. ……………………………………………………………………………………………………………………………………………………………………………….
2012年11月23日上午,山东省科技创新与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其中,山东省全省海洋与渔业领域共有l4项成果
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厅直属科研单位获得2项奖励。其中,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大
泷六线鱼苗种大规模人工繁育技术”获得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淡水池塘节水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
术研究”获得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中圃水唐2o13年第1期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