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1 / 11 打造品牌工程、素质工程、民心工程
打造品牌工程、 素质工程、 民心工程 全面推进 2008 年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 在 2008 年全市惠农工程启动工作会上的讲话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 吴波 ( 2008 年 8 月 28 日 ) 同志们: 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是我市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整体水平提升的需要。 培训工作的水平决定着农民工技能水平, 培训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农民工就业效果。 因此, 在全市学习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之际,我们决定召开惠农工程启动工作会, 主要希望 2008 年惠农工程规范 、高效 、务实地完成, 实现鉴定合格率 100% 、就业率 90%两个目 标。 刚才, 科教处全面通报了 2007 年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基本情况, 并对 2008 年培训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 岗培中心总结了 2007年督导工作; 垫江县建委等 4 个单位介绍了惠农工程开展情况。 下面, 我谈三点意见, 供大家参考。 一、 认真总结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经验, 努力打造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品牌工程 近年来, 我委紧紧围绕市委、 市政府中心工作, 把建筑业农民工培训作为建设系统服务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大局、 推动和谐重庆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直辖以来, 我市已累计培训建筑业农民工 30 多万人次,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经济发展做出了 积极贡献。 回顾近几年特别是 2007 年培训工作, 可以认为, 我市的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已经步入良性轨道,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各地已经把农民工培训纳入建设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 提出要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城乡统筹。 在建设行业, 农民工已成为城乡建设的主力军。 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数量超过 120 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以上。 因此, 从 2003 年开始, 我们就启动了三峡库区建设职业技能义务培训, 此后, 我们以一年一个主题活动为抓手, 全面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 04 年实施了建设行业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05 年开展了建设行业百乡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举办了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06 年实施了阳光 3 万、 就业 3 万培训工程, 2007 年我们又启动了温暖工程和惠农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大多数区县建委把建筑业农民工培训作为建设系统服务统筹城乡的一项中心工作,领导亲自负责,落实人员,保证了培训和就业效---------------------------------------------------------------最新资料推荐------------------------------------------------------ 3 / 11 果。 二是初步形成了政府、 企业相结合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 去年, 市建委制定了五年建设行业惠农转移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计划投入专项经费, 每年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 2 万人以上。 去年市建委投入 550 万元, 今年又投入 1000 万元。 投入力度在全国建设系统也是少见的。 除此之外, 我们还积极争取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450万元, 培训 1.5 万名建筑业农民工。 与此同时, 我们加强对企业引导, 2007 年, 全市农民工培训 4.04 万人, 其中企业自主培训近 1.4人。 三是初步摸索出了 一条适合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教学体系和组织体系。 通过近几年农民工培训实践, 特别是温暖工程 惠农工程的实施, 我们建立了贴近行业实际、 贴近农民工实际的教学体系, 形成了培训网络, 整合了师资力量。 我们依托农民工业余学校和劳务企业, 建立培训机构和劳务企业、 建筑企业的需求联系, 畅通了就业渠道。 我们坚持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依托工地现场, 开展考核鉴定。 管理上, 我们建立了培训公示制度、 督导员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 台帐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 培训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镇乡作用, 使培训工作延伸至村, 服务到户。 四是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在行业内有了广泛影响力。 2007 年温暖工程和惠农工程直接覆盖 27 个区县, 让 2.6 万农民工直接受益,让 1000 多个劳务企业和建筑企业直接受益。 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建筑业培训温暖工程和惠农工程深入农民工心中,成为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两张品牌。 凌月 明副市长 4 月 份对此予以高度肯定。 重庆市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得到了建设部的肯定,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力。 总而言之, 近年来的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力度是前所未有,培训成效也十分显著,但是离打造培训品牌工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各区县建委、 各项目 实施单位要认真总结, 按照打造品牌工程的要求, 全力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培训。 一是保证培训质量。 真正让农民工学到技能, 提高素质, 成为一线骨干, 让企业满意, 社会满意。 二是扩大就业渠道。 通过订单式培训、 劳务基地建设等方式,真正让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 稳定就业, 甚至返乡创业。 三是严格培训管理, 不出漏洞, 经得起检验。 ---------------------------------------------------------------最新资料推荐------------------------------------------------------ 5 / 11 二、 按照行业发展需求, 努力打造建设行业农民工培训素质工 程 去年以来, 我市的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就面临一系列的机遇。 第一, 重庆发展形势对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重庆314总体部署, 国务院确定重庆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最近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要打造宜居重庆、 畅通重庆、森林重庆、 平安重庆、 健康重庆 。 打造宜居重庆, 建设畅通重庆需要我们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建设者不懈努力,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适应重庆的发展。 第二, 行业发展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渝府发〔2008〕 22 号), 提出到 2019 年, 建筑业行业综合水平位居西部第一流, 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农民工是建筑业的一线人员, 建筑业做大做强必须要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 再者,我市建筑业要引进来, 走出去 , 与境内外企业同台竞技, 关键靠人的素质, 靠工人的素质。 因此, 做好农民工培训是提升行业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尽管我们在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随着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逐步从粗放型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农民工培训还存在很多不足, 这也是当前建设教育培训的一个短板问题。 新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现阶段要以惠农工程实施为重点, 加快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 我们必须坚持培训与就业联动、 规范与服务并重, 加大政府投入, 引导企业参与, 力争通过 5 年的努力, 建筑工地持证上岗率实现大幅增长, 持证上岗水平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行业内形成初级、 中级、 高 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等各类建筑工人数量结构合理的从业体系。 做好建筑业农民工培训, 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科学规划建筑业农民工培训。 在摸清全市建筑业从业队伍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我市建筑业的发展, 确定就业容量、 培训需求等, 科学、 合理规划农民工培训, 明确农民工培训的基本目 标、 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从而有效指导农民工培训工作。 各区县、 有关建筑企业也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 合理制定自 己的人才培养规划。 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除惠农工程外, 我们努力争取多方面的资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已下达我市 3 万人的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示范工程指标。 我们正与市劳动保障局协调。 各区县建委也可以先行开展工作与当地就业局做好对接。 ---------------------------------------------------------------最新资料推荐------------------------------------------------------ 7 / 11 另外, 我们正在争取 2 万人李兆基基金温暖工程指标,预计 11 月 初下达。 各区县在用好专项补助资金的同时, 应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对市里下达的惠农工程专项资金予以配套, 从而扩大培训规模。 今后对承诺资金配套的项目 实施单位, 我们将在指标上予以支持。 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我市建筑业农民工基数大、 底子薄、 流动快, 培训需求巨大, 但培训供给有限。 各区县建委、 各培训机构应拓展工作空间, 努力建立行业与社会、 政府与企业等多方统筹联动、 协作互补的工作机制, 确保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别是要调动企业积极性, 努力形成政府引导、 企业为主体的培训投入模式。 要让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担负起培训主体责任。 区县建委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促使全市建筑企业切实担负起培训主体责任。 有条件的企业要结合两部委文 件精神积极开展在岗农民工在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提高型培训, 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及稳定就业能力, 保障建筑工地现场规范管理和工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