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
2011-12-16T10:56:48.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 作者: 佟建华
[导读]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患。

佟建华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 068450)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169-02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产后42天妇女2800例进行产后抑郁症问卷调查,对其中例患者使
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住院产妇
1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800)接受常规孕产期保健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早
期心理患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结果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60,生理因素、心理压力、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
早期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
2.45%,对照组发病率14.49%,两组比较x2=91.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抑郁症发病
率高,应受到重视。早期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产妇
产后抑郁症 原因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对婴儿的情感、智力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据报道产
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
3.5%~37.3%不等,成为产科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采取了早期干预
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市医院分娩后的产妇2800例进行访视和调查,经详细询问,排除既往有个人精神病史或智力低下的孕产

16例,纳入研究对象的5000例中,初产妇4802例,经产妇198例,年龄19~40岁有680例患有产后抑郁症(发病率13.6%)。


对2008年1月至20010年2月住我院分娩产妇19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80例,两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其中年龄、孕
期、文化程度等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根据住院后产妇的病史和分娩记录(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智力水平低下者),由经过问卷调查培训的产科护士进行产后访视和问卷调
查,对选择的对象,首先陈述访视和调查的目的,征得同意后,产妇自答问卷,了解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并进行统计。
2.2
干预方法

我们对纳入研究的1600例住院产妇均予常规孕产期保健与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认知疗法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⑴营造一种家庭
化的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消除产妇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⑵深入了解产妇的心理,应用认知矫正技术,直
接提问或启发性提问,引出自动性思想,如与丈夫的关系,对分娩、哺乳、育儿、内心真实感受,对分娩以后的负性情绪如挫败、抱怨等
进行评价、识别和评论,确定其认知存在的问题。⑶针对问题,矫正不良信念,鼓励其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监察,指导她用合理的
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正确对待现实,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从而接纳孩子,接纳自己。⑷加强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争取家
庭的配合,尤其对新生儿有性别期盼的家庭要给予疏导、解释,避免家庭、社会因素给产妇增加外源性的压力,尽量满足孕产妇的生理和
心理要求。
2.3
评价方法与标准 由经过问卷调查培训的产科护士用抑郁量表(SDS)于产妇出院前测评,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
分四级评分,最高分为
80分;SDS>51分者,再由本院精神科医师协助产科护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复评,HAMD包括24
项,每项采用
0~4分5级评分,其中第4、5、6、12、13、14、17、18、21项采用0~2分3级评分,HAMD总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
轻度抑郁,
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表1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调查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3
结果
3.1
原因分析 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较复杂,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四大因素,见表1。
3.1.1
生理因素 妊娠、分娩后内分泌系统改变。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增长于10倍,分娩后的3~5天内其水
平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妇的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3.1.2
心理因素 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退化,情感微弱,担心太多的母亲责任,以及由新生儿诞生而产生爱的被剥夺感,加上对孩子性别
期盼过度。另外,产妇在产前过度焦虑和恐惧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
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较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3.1.3
家庭因素 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另外参与护
理新生儿使产妇疲劳可加重压抑。
3.1.4
社会文化因素 产妇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经济状况,对事物的认知及文化程度等。如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低学
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
3.2
两组产妇发生抑郁症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情况比较 例(%)

注 :X2=91.64,P<0.01
4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患。不仅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严重者还可危及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与安全。其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发病率较高,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和护理。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产
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说明早期干预认知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
响情绪和行为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来改变其不良认知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产妇的认知护理可帮助孕产妇针对其抑郁的原因实施自我控
制、自我监察、自我分析、自我强化等方法,改变对自我环境及未来的错识和否定认知,控制一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正确发挥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增强产妇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使孕产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来照护新生儿,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 文 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3.
[2]
刘新生.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当代护士,2008, (3):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