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年第23期(总第111期) 中国现代救唷装备 

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庆博郭朝霞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 要:体育高职院校对培养体育行业应用技术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多数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并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对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 

室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体育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问题;对策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体育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涵盖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 

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保健学等体育专业 

的主干课程,其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以 

及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体育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 

出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所以,运动人 

体科学实验室在体育高职院校中还有着很重要的社会 

服务功能与协助开展体育特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 

二、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问题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 

估方案》,体育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达到 

3000元/生以上,生均实验、实习、实训场所面积要 

达到1.85平米以上。鉴于国内大部分体育高职院校建 

校年限短,且近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 

年增加,造成经费需求大,投入不足的问题突出,因 

此实验室建设已成为制约体育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 

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2.资源共享的问题 

目前多数体育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原来的省属或市 

收稿日期:2010—10—25 

作者简介:王庆博,硕士,助教。 

—一\ 属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转型或整合体育科学 

研究所和运动中心等资源而成立,属省(市)体育局直 

接管理,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监管,故行业办学特征 

明显。从全局来看,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学科实验室存 

在重复建设,而且现有实验室仍未完全摆脱按学科、 

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使一些虽不属同一个学科,但 

使用相同仪器设备的实验项目未能得到合理的整合, 

造成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浪费,科学 

合理的整合已是今后学院与体科所资源共享、共同发 

展的趋势。 

3.管理体制的问题 

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管理上处于 

自由散乱的状态,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体制,具体表 

现在款项调配机制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合理,责任不 

明确、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安排欠优化、实验 

资源利用率低、实验室开放的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 

因此打破封闭式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在更大 

范围的操作层面上落实显得非常迫切。 

4.实验室的功能单一 

实验室还没有实现从教学实验到实验教学的根 

本性转变,院校自我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没有体 

现。实验项目中陈旧、老化的比较多,新的项目开发 

不足,演示型、综合型、设计型、开放型、创新型的 

项目不多,实验队伍水平不高,实验方法和手段不够 

先进,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三、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的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依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在明确认识和分 

2口。

 中国现代教青装备 2010年第23期(总第1 1 1期) 

析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树立“以 

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之 

间的联系,将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成完善的职业 

管理系统,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以“教、学、 

做”一体化,使我院相关课程的专业技能教育为培养 

合格的高技能型体育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设目标 

(1)加大建设力度 

学院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从软、硬件两方面 

着手,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和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具有 

合理的师资,合适的实验内容,配套的实验指导书, 

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的管理手段,结构 

合理、分工协作、统筹交叉的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 

(2)扩大开放力度 

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而产生的,它是高校实验室改革的产物,也是促进学 

生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产生给社 

会带来诸多便利。它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 

才,能为社会群众体育提供知识技术、智力支持和运 

动指导,能促进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高 

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发展。 

要做到面向全院师生和社会开放;与兄弟学校加 

强合作与交流,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 

养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厚基础、宽口径、 

强能力和创造型综合性人才。 

四、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建设对策 

1.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1)优化实验教学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即逐渐缩减验证性实验项目, 

增开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使“三 

性”实验项目达到相当比例,每年要更新实验项目。 

打破以单一课时、单一课程实验内容设置分室的传统 

做法,建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三性”实验 

项目为类型、具有高度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运动人体科 

学实验中心。以模块化理论为指导,构建一个更具完 

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新的实验学科体系,从单一 

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从验证性实验向创造性、 

设计性实验转变。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更新实验教学手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项要求,专业发展方向及兴趣爱 

好,自主选择实验、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做到必修与选 

修实验相结合;现成实验与自创设计实验相结合;应 

. 2 用型实验与设计、创新型实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建立起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 

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 

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3)改革实验考试方式 

具体要做到“四个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 

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师命题与学生自选项 

目、自行设计项目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等。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多数体育高职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人 

员不足,应该通过建设实现主要教学人员具有先进的 

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进行教学,部分会用双语教学,即具有一支高学历、 

高职称、高水平,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勇于开拓、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验师 

资队伍。 

3.开放目标与思路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应在现有的开放基础上,进 

一步扩大开放力度和规模,逐步建成面向全院、本地 

区相关专业的开放性运动健康管理机构。 

(1)面向全院师生开放 

实验项目向学生开放,学生自选或自行设计实 

验项目,实行预约式实验教学。开展学生课外实践小 

组活动,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各项综合 

素质,以及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成立多个学生实践小 

组,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实施,面向社 

会服务,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面向全院师生提供体质测评、健康监督、健身、 

减肥、体疗康复等生理学问题咨询、检测,心理测 

试、心理咨询、运动处方等,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 

身、心健康锻炼需要。 

(2)面向社会开放 

逐步建成面向全院、本地区乃至全省相关专业 

的开放性运动健康管理机构,服务社会。充分发挥示 

范实验室的潜在能力和辐射功能,向社会包括大专院 

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性合 

作和帮助,为人们从事健身锻炼和运动训练提供服 

务,为人们的健身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潜在功 

能和社会功能效益。 

4.实验室管理 

(1)建立坚强的领导班子 

建立由专业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组成的主任负责 

制。制订适合时代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形 

一~

 2010年第23期(总第11 1期) 中国现代 装备 

成科学、规范、超前、资源配置合理的实验点。 

(2)完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管理工作应该有章可 

循,增强约束机制和相互督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实验教学工作、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安全防火、信 

息收集实行专人管理。实行竞争上岗聘用制;建立奖 

罚制度,量化实验室工作。实现“三定”方针,即定 

任务、定装备、定人员,使各人员的职责分明,责、 

权、利相结合;实验教学、实验项目、人员档案、资 

料信息、仪器设备均采用资源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化管理。 (3)实现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 

对开放式、预约式实验教学,使用智能化监控系 

统协助教学管理。该模式的管理采用模块的方式,即 

远程预约模块,是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首要模块,利用 

实验室网站对实验项目适时开放和适时管理;门禁模 

块是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实现学生 

划卡进出实验室,自动将学生的实验明细记录记入数 

据库;监控模块主要实现对当前的实验人数、实验时 

间、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适时管理监控;集中采集控 

制模块,主要实现实验数据统计汇总,针对各年龄、 

各班级、个人的实验情况进行定期汇总查询。为培养 

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创造良好、有序、科学的 

环境条件。 

5.实验教学研究 

坚持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三者 

相结合,教研相长,共同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 

更新教学手段,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与运动实践结 

合,设计出一定量的研究性实验项目;结合理论知 

识,加以引导。 

6.实验教材建设 

根据模块化理论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以及实 

验中所需现代化仪器设备,其内容既体现基础性,又 

具有先进性,能反映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新成 

果。做到综合性、创造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占有相当 

比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实际知识水平;既统筹兼 顾,又分布合理。 

五、结束语 

依据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 

学条件指标(试行)》和教高[2006]14号文件《关于 

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 

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体育高职院校要 

加快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步伐,采取一定的保 

障措施,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更为科学合理。 

1.经费保障 

要建立科学论证,严格审查,统筹安排制度, 

认真落实保证资金的专项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 

的管理和检察,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努 

力争取院级和省级财政支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建 

设,争取申请国家财政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2.组织保障 

成立以专业带头人为组长的实验室建设指导委 

员会,指导实验中心建设;学院成立以院级领导为组 

长的创建工作小组。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和人力实现 

创建目标。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按制度办事。认 

真做好基地培训业务的联系、接洽,培训基地的日常 

管理及实训设备维护运作,负责教学的组织、管理及 

考核鉴定等相关工作,完善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 

度,保证实验中心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文初,刘锋.资源共享条件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 [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320 ̄322 [2]程萍,孙雷鸣.关于体育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_T].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5):5~8 [3]宋卫红.浅析高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 [J].实验室科学,2008,3:l75~177 [4]王玉斌.影响体育类高职院校技能课教学质量的因素[J]. 山西科技,2009,6:68~71 [5]汤丽清,雷芗生.对体育综合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6):89 ̄92 [6]胡奎娟.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4:242 ̄2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