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ESSIoNAL THESlS专业文库
文章编号:1673—2251(2010)02—0066—02
doj:10.3969/j.i s Sn.1673—2251.2010.02.012
浅析环境地质学的新动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宋淮玉’陈玮胤
(1.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2.中国矿业大
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边缘学科.环境地质学最近逐渐得到重视。
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成为其发展的新动向。在中国.环境地质学面临着
机遇与挑战 提升它的应用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环境地质;新动向 中国: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P69 文献识别码:A
1 环境地质学的内容
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
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
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
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
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
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许多领
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错综复杂 是地质科
6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O年第二期 学与环境科学两者互相渗透重新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
缘学科,由于其复杂性.所以既要应用非线性动力学
以及耗散结构学等现代复杂理论.同时还要配合诸如
计算机网络通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
统等技术。
中国现在已经在环境地质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
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中国地质学会1 g87年3月
正式成立了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并开启了全国第一
届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议,自2O世纪8O年代中期开
始,中国专门性或与环境地质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得
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人才培养方
面,许多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纷纷调整专业方向.注
重培养环境地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人才。
2近几年环境地质学发展的新动向
通过对近两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的讨论内容分析可
以看出,与环境地质学相关的内容逐渐成为大会的主
角。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地质学
家不得不关注的主题.科学家不仅要对地球的历史做
研究,而且要对地球的未来作出预测,科学地管理地
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1. 人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地球力
StoppaniT1 873年将人类活动比作 在力度和范
围上可与地球营力相比的一种新的地球力”,提到了
人类纪年代。V1.Vemadsky等于1 924年提出了”智慧
圈”概念 人类的脑力和技术才干将塑造自己的未来 和环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
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导致地球上出现一些新的地质
现象。例如最近大家一直关注的全球变暖现象.在最
近5O年中.由于人口激增和工业革命发展,加剧了全
球环境的改变.人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球气
候变化成为环境地质工作者关注的主题.有关人员将
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地质记录及证据、温室气体同
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气候预测 工业控制cO 排放、
CO 排放风险评估等问题。
2 2.全球地质学的提出
第33届国际地质学大会提出了”OneGeologY”计
划,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地质地图数据的网上获取以
推进地球科学数据的互用性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数学地
图网络传播形式的地球科学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全
球共享进程。
现代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上世
纪80年代形成的G JS为解决环境地质问题提供了强大的
信息化平台,促使研究空间信息的地球科学得到了飞
速发展。它有效地储积了长期以来获得的大量地学信
息,并能高效加以分析利用,有了这一技术的支撑,
让建立一体化的全球地质调查和数据共享机制的设想
成为可能,从而可以解决当前全球所面临的跨国跨区 域性环境问题。
2 3.其他动向
此外.提高人类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水资源的
合理开发和利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开发新能
源也是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3 环境地质学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亟需得到治理
伴随着经济发展推动的矿产资源需求激增,由矿
产资源开采、管理和利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
显。 最近几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已成为全国各
地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当前我国要大力倡导“绿色矿
山”,实现”绿色采矿”,深入研究矿业活动及闭坑
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预防矿山环境问题发生,
在政策上采取有力措施使相关问题得以解决
3.2城市化需要城市地质安全保障
城市化是小康社会的必然 但是也构成一种新的
地质营力,形成一种地质现象。由于人口高度集中,
能源大量消耗,废弃物大量积累,大型工程建设引起
地面变形,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大都市
和城市群正成为地质环境的脆弱区 因此.必须进行
城市地质调查.正确认识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地质
环境特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和工
程活动诱发的次生灾害的损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 3.围绕中国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地质学的应用价
值
近年来,环境地质工作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
面,如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等工程的建设中,环境地质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
国环境地质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重点解决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运用地质科学
和环境科学的方法,确保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结合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圜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锋.环境地质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5.
[2】李洪奎.对非传统地质问题的思考(J】.山东国土
资源,2008,24(4).
[3】李君浒,葛伟亚,董志高.环境地质学科:在关注
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成长【J】.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9,30(3).
‘资源节约与环保'2o1o年第二期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