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 Dan.Sperber 和英国 语言学家 Deirdre Wilson1986 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中提出了关
联理论。本文就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关联理论的应用等 方面对关联理论作一综述。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最佳关联原则
1、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 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Sperber 和 Wilson 认为,语 言交际是具有分裂性的,语言即使不用于交际中也可独立存 在。那么,真正涉及语言使用的活动并不是交际的而是认知 的,语言是加工和记忆信息的基本工具。她们认为,人类话 语的理解、人类的故意交流决不仅仅是一个非智能的、机械 的编码-解码过程, 而是一种 “明示-推理” 的过程。因此, 关联理论把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的行为” ,明示与说话 人有关,推理主要与听话人有关。刘绍忠在《关联理论的交 际观》(1997)一文中对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做了详细的介绍, 并用唯物的、历史的和辩证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1、2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把语境 看成是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可 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 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不 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人们主要依靠“相互显映”和 “互明”(即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 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来达到相互交际、理解的目的。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语境,它把关联看作是常项, 把语境看作变项,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 的结果,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认知 语境除了动态性以外,房殿霞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
(2006)中还提到认知语境还具有人本性、可选择性和完形
性。白彬、朱丽田在关联理论的语用价值分析中认为认知语
境还具有即时性。
1、3 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把语境 看成是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可 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认知语境包含着各种信息, 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不 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人们主要依靠“相互显映”和 “互明”(即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 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来达到相互交际、理解的目的。 传统语用学把语境看作是事先确定的常项,把相关看作是按 会话合作准则进行含义推导后才能确定的变项。而关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联理论 的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语境,它把关联看作是常项,把语境
看作变项,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 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话语理解过 程中,被认识的新信息与已经被处理的、存在于听话人认知 环境中的部分信息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语境,而新的认知语 境又与新信息相结合,不断构成新的认知背景。这便是动态 的语境生成。认知语境除了动态性以外,房殿霞在《关联理 论的认知语境观》(2006)中还提到认知语境还具有人本性、 可选择性和完形性。白彬、朱丽田在关联理论的语用价值分 析中认为认知语境还具有即时性。
1、4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 Sperber 和 Wilson(1986 :
158) 提出的关联原则是: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 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最佳关联就是话 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人 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省力,即通过最少的处理努力而 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2、关联理论的应用
2、1 关联理论与翻译。翻译无疑是受关联理论影响最 大的学科之一。自 1988 年 Wilson 的学生 Gutt 发表第一篇 关联翻译理论的论文以来,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西方关联翻译理论研究中当前比较引人关注的有 Setton(1998) 对同声传译的研究、 Hill(2002) 对实验性翻译 测试的研究以及 Gutt 自 2000
年出版《关联与翻译》第二版 以来对文学作品中隐含信息的翻译等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方面的研究。由于关联 学者( Noh,2000 ; Sperber,2000 ;
Wilson,2000 )引入了元 表征概念,从而形成了元表征关联翻译论。我国的关联翻译 理论研究始于 1994 年林克难在《中国翻译》发表《关联与 翻译》的书评。当前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中涉及到广告、 归化和异化、习语、双关语、宗教文献、互文性、隐喻、连
贯、回译等 20 多个课题。总体上,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的研 究表现为宏观上的理论构建、中观上对翻译概念的剖析和微 观上对翻译现象的解释与应用(王建国, 2005)。
2、2 关联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 Rost( 1994,1995)最 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黄子东 (1998) 在 《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问题类型对听力理解的影 响――一项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实验研究 . 》中结合 图式理论的一些观点,通过调查话题,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 对 EFL 听力理解的影响解释了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理论无法 解释的现象并提出了传达式外语听力理解关联模式。刘绍忠 (1998)从认知环境和相互明白的思想阐述了语际语言现象 的成因及第二语言习得中出现的第二语言现象。
2、3 关联理论与认知心理学。关联是人的本能,关联 是一种自然选择,关联是相对的量。关联的强弱取决于处理 效果与处理努力之间的关系,效果越大,关联越强,努力越
大,关联越弱。用它可以解释选择性注意与优先性注意。
2、4 关联理论与音系学。平洪在 1999 年《外语教学》 第 2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期上发表的《英语语调的语用理解》一文,把关联理论 与音系学联系了起来。作者认为关联理论为探讨语调在话语 理解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 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 究》
1992, 3。
[2] 姜望琪:《关联理论质疑》[J],《外语研究》2001 ,
4。
[3] 孟建钢:《关于批评关联理论的几个问题》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1 。
作者简介:蒋丽, (1982--),女,四川遂宁人,四川 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