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2011年内蒙古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2007—2011年内蒙古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2013年第2期 内蒙古气象 39 

文章编号:1005—8656(2013)02—0o39一O3 

20O7—201 1年内蒙古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李庆君 ,李艳娜 ,张锐。 

(1.内蒙古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2.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包头014030; 3.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内蒙古临河015000) 

摘要:利用内蒙古2007--2011年的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雷电灾 害类别及地域分l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雷电感应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雷电灾 害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牧区,这与这些地区防雷意识的淡薄是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雷电灾害;统计分析 

中圈分类号:P427.32 1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根据2o07—20l1年我区雷电灾害汇编数据统 

计,每年冈雷电灾害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几人到二十 几人,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我区雷 

电灾害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暴活动期长,雷 

击造成农牧区等空旷地区死亡人员多、城市经济损 

失大,造成电力、信息系统瘫痪等特点。 

内蒙古地区的雷电灾害主要是:因其强大的电 

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 

射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计算机网 

络系统、通信设备损坏,引起森林火灾,引起仓储、 

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人 

身安全,也会严重威胁机场和航班飞行的安全。我国 

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雷暴的气候特征方面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袁湘玲等Ill以黑龙江为例.对雷电灾害 

潜在与现实易损性分析及区划研究,刘晓东等 对 

高纬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生成了 内蒙古自治区的雷灾易损性区域划分图,本文根据 2o07—20l1年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内蒙 

古近5a雷电灾害特征。 

1资料与方法 

本文选用2007—201 1年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资 

料,由于灾害统计时有个别记录信息缺失, 此本 

文得到的结果是不完全统计结果。采用常规数理统 

计等方法。 

2雷灾总体情况 近5a的统计表明,我区雷电灾害形式主要是直 

接雷击和雷电感应等间接雷击,其中直接雷击占 

35.22%,间接雷击占64.15%.球形雷击占0.63%。 

从表1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近3a雷电灾害 

发生的频次明显减少,这说明随着我区防雷技术人员 

的防雷技术水平的提高。防雷减灾工作有了明显的成 

效。且发生的雷灾事故主要为办公电子设备遭雷击损 

坏和家用电子电器设备遭雷击损坏。这表明随着我区 

经济的高速发展雷电感应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Analysis On the Work Stress of Weatherman in I nner 

Mongol ia — liaXiaoyan1,2,TianSiluI,WanYu3,ShiLiwei 

(1.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NUIST,Jiangsu Nanjing 210044;2.Inner Mongoli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51;3.Tongliao Meterological Bureau,Inter Mongolia Tongliao 028000;4.Xilin Gol League Meteorological Bureau.InterMongolia Xilinhot 026000)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 on the work stress of weatherman in Inner Mongoli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stress 

source and stress reactions were analyzed,and constructiv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ess management tactics. Key Words:work stress;stress source;stress management

 40 内蒙古气象 2013年第2期 

2.1雷灾地域分布特征 

从内蒙古自治区2007--2011年雷灾事故总数 

统计分析,全 雷电灾害主要分布:通辽发生的雷灾 

总数排在第…位,依次是乌兰察布市、赤峰、阿拉善 盟、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 

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雷灾事 

故相对发生较多的地区为中部及东部,雷灾事故相 

对发生较少的地区为西部。雷灾事故发生频次与雷 

暴日有一定的相关性[21。根据雷暴的区域划分:内蒙 古的雷暴日数大致呈东南向两北递减的分布,其中 

最多区域是中部区的集宁南部、呼和浩特市和锡林 郭勒盟最南部,最少区域位于两部的阿拉善盟地区 

(其中阿拉善盟雷暴日少但雷电灾害事故较多。这与 

阿拉善盟的雨雪少.风大沙多,因而特别容易产生静 

电是密切相关的)。雷灾事故发生频次还与内蒙古 

自治区不同地区的电子信息化程度和人口活动密度 有关。 

2。2雷灾分类统计特征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雷电灾害分类统计对比分析 

看:主要发生在人身安全(75起)、办公电子电器设 

备(97起)、家用电器(108起)等方面。从雷击发生 

的次数来看.雷击造成人身伤亡占雷电灾情的 

22.8%,办公电子设备受损占雷电灾情的29%,家用 

电器受损占雷电灾情的32.8%,其他事故占15.4%。 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及家用电器两类事故占雷电 

灾情的61.8%,这说明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 

速发展带动全区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雷 

电感应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计算机信息系统、电信 

设备、监控设备、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受到感应雷 

击的威胁已经超过建筑物、树木这些以往受直击雷 

击威胁的物体。由此可见,关注防雷尤其是电子设 

备的防雷是“关注民生”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身伤亡事故的94%发生在农村或牧区,这与 

我 农牧民生活、生产环境相关,广大的农牧民经常 

在农田、草场、山地、开阔地、树下这些容易遭受雷击 的场地耕作,雷雨天气到来之时无法、无处躲藏是导 

致农牧民成为雷电灾害的主要受害人 

3雷灾原因初步分析 

3.1防雷科学知识了解不足,防雷意识薄弱 

农牧民对本地的雷电活动认识不够,住宅没有 普及安装防雷装置,空旷地带的施工工地、厂矿及农 

牧场没有专设防雷设施,人员受到雷击时所处的环 

境主要是田问、开阔地、山地、树下等环境,农牧民农 

作时,遭遇雷雨天气缺少临时躲避场所,所以往往在 

大树下、简易的棚架下,或在旷野中、田问地头里被 

雷电击中造成伤亡。 

3.2防雷装置设计和安装不合理.不按规定进行检 

澳 (1)建设单位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规范 

的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接受气象主 

管部门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 

收,也不接受每年的防雷装置常规安全检测.雷击隐 患没得到及时整改。 

(2)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 

备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电脑、网络通信等办 

公自动化设备、通讯设备的普及,办公和居住楼层的 

不断攀升,相应的防雷措施没有及时配套跟【:,没有 

设计和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3)不少居民住宅区的电线杆缠绕着电源线、电 

话线、有线电视线路等,综合布线上不符合防雷要 

求,一旦遭遇雷击就有可能导致区域性、大面积的雷 

电灾害。 

3.3防雷减灾意识不强.缺乏防雷减灾科学知识 主要是单位和个人的防雷意识不强,还有个别 

人防雷观念陈旧,以为有根避雷针就能避免雷电灾 

害.许多建筑物虽然具有防直击雷的措施,但没有防 

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因此弱电设备遭雷击损失严 

重:另外,还缺乏相应的防雷科学知识。 

雷电灾害的重大损失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防雷减灾安全生产工作不可忽视,各行各业必须认 2013年第2期 内蒙古气象 4l 

真贯彻实施《防雷减灾办法》,以最大限度的减轻雷 

电灾害。加强防雷知识宣传教育,按照《防雷减灾办 

法》和防雷规范要求,新建建筑物必须设计、安装防 雷设施.规范改造农村电源线路。 

4结论与讨论 

(1)加强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查。防雷重点 

单位要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对安装 

不规范的防雷装置该整改的整改,该升级的升级。 

同时.气象部门还要针对雷击伤亡事件多发生在农 

村的特点,加快建设农村雷击灾害高发 域的防雷 

措施及必要的设施。 (2)要依法认真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能,在各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加大防雷违法案 

件的督办和查处力度,对严莺违反防雷有关法律法 

规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追究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 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杜绝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 

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 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 

近预警预报.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及时发 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 (4)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普及公众防 

雷知识。要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 

络等各类媒体,在基层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 防雷减灾知识和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讲解雷击事 

件发生的原理,消除部分群众迷信和恐惧心理,提高 

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 

和损失。 (5)强化雷电灾害调查和报告制度,按有关要求 

准确、及时、全面地报告本地区发生的雷电灾情。遭 

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向当地气象部门 

报告,以便尽快地调查和鉴定雷电灾情,查明原因及 

时整改。 

参考文献: …袁湘玲,王振会,肖稳安,等.雷电灾害潜在与现实易损性分析及区 划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lJI.灾害学,201 1,26(1):2O一24. [2】刘晓东,张其林,冯旭宇,等.内蒙古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Jj.自然 灾害学报,2010,19(2):1 19—124. 刘晓东,冯旭宇,卢士庆,等.神州飞船发射与回收场雷暴活动特征 }JI.内蒙占大学学报,2010,41(4):361—366. 『4j冯旭宇,薛胜军,巴特尔,等.高纬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fj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 1,25(6):176—181. 一 ‘ ‘ ‘ ‘。 ‘I I —I 一 一。 一 。一‘ 0 lAnalvsis 0n the Lightning Disaster G13aracteristics In I nner 

Mongolia frOm 2007 to 201 1 Years 

Li Oinjun1.Li Yanna2,Zhang Rui 

(1.Inner Mongolia Lightning Warning and Protection Ceu ̄r,Inner Mongolia,Hohhot 010051;2.Baotou Meteorological Bureau,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30;3.Bayan Nur Meteorological Bureau,Inner Mongolia Bayan Nur 01 5000) Abstract:The main form,classific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were analyzed,using the lightning disaster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07 to 201 1 in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damage occurred by lightning induction was more and more bigger;lightning casualtie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and tha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weak awarenes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these areas. Key Words:Inner Mongolia,lightning disaster,statistical analysis 

f上接第22页) 

Analysis On the 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G uaizi 

Lake Region in Recent 40 Years 

Xu Yanqiang ̄,Deng Hong1,Duan Zhizhongt,Liu Wenying 

(1.Alxa League Gu ̄zi Lake Meteorological Station,Inner Mongolia Guaizi Lake 735400; 2.Inner Mongolia Atmospheric Sounding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s,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5 0 Abstract:Using the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Guaizi Lake from1971 to 2010 years meteorological station,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was analyzed in recent 4O years in Guaizi Lake.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general trend of tern— perature changes was increased in recent 40 years in Guaizi Lake,the temperature rise of spring,summer and autumn was particular- ly evident;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not very stable;relative humidity changes was less;the annual evaporation capacity change was little from 1971 to 2000 years,but very obvious decHne after 2000 years;the gale days was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sand—dust storms was on a decline trend. Key Words:Guaizi Lake;climatie change;characteristics;analys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