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计划火烧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计划火烧问题的思考
2011年12月 Dec.2011
对我国计划火烧问题的思考
摘要:计划火烧是森林防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变被动防火为主动防火,变害为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能促进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更有效地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计划火烧问题的了解及思考。
关键词:计划火烧;内容;优点;国内外研究情况;发展方向
ON CHINA'S PLAN TO FI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PROBLEM
Abstract: fir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plan is carried out " prevention first, actively eliminate" policy, change from
passive to active fire protection, change kill for benef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Is a can promot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work in our country science and modernization, mor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hould strengthen pair of prescribed burning problem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Key words: plan fire; content; advantag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20世纪中叶,人们对林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森林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火,即森林火灾和营林用火。从此,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尝试采取计划火烧的营林用火方式,来预防森林火灾。随着人类对林火的认识不断加深,计划火烧这一森林防火的新方法、新技术得到的迅速发展。计划火烧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火烧烟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 计划火烧的内容及问题
1.1 简介
本技术研究是以林火生态和物侯学为理论依据,从生态学的角度,把火看成一个活跃的生态因子;从经营的角度把火当作一种廉价的手段和工具。通过选择最佳点烧时机,用低强度的火烧除林内积累的大部分枯枝、凋落物等易燃物,以此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获得多种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变“火害”为“火利”的目的。试烧采用物侯点烧法,俗称“跟雪点烧法”,即根据物候的时差和位差来选择最佳点烧时机,选择合适的林分,点烧机具和点烧方式等,同时对林内外各种气象要素作实地观侧,作为科学用火的参考。计划火烧又称计划烧除,人们常称之为黑色防火工程。它是在事前选定的地段内,在有效的控制下,有计划地用低强度火烧除林下和林缘可燃物,以达到和消除火灾隐患,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提高森林对森林火灾的自防能力的一种防火手段。[1,2,3,4]
1.2 优点
有计划的火烧已成为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计划火烧对林木是有益的,一般选择在温度、风速、风向、湿度、植物含水量等适宜的季节和时间内进行,并须经主管部门的批准,在严格的控制之下组织实施。
1.2.1限制了危险可燃物的积累,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
计划火烧是在森林燃烧天气等级较低的时候进行的,其燃烧强度低,除了烧掉了林地和林缘的一些死、活地被物以外,对树木本身没有影响,特别对高大乔木更无影响,相反却从客观上减少了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性。[5,6,7]
1.2.2成本低,长效明显。
近年组织人员在林缘和坟墓周围进行计划火烧,避免了行人火种和群众上坟烧纸引发的森林火灾,同时还减少了巡逻人员的开支。每火烧一次,至少能管一年时间,有明对我国计划火烧问题的思考
2011年12月 Dec.2011
显长期效果,防火成本大为下降。
1.2.3有利于变火灾为“火利”。
随着人们对火的认识不断提高,火的两重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火既能烧毁森林,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又可能成为人类经营森林的手段和工具。
(1)使林地营养增加,可促进林木生长,其原因:一是一些树种需通过烧除才能维持正常群体,否则将会被一些低价值树种所代替;二是计划火烧以后,改善了植物的C/N比,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开花、结实;三是林地通过火烧,提高了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的有效氮、磷、钾、镁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并有利于改良酸性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及林木生长。[8,9,10]
(2)可使林虫密度下降,改善某些动植物的栖息条件和生活条件。
1.3 问题
在我国虽然已经加强了计划火烧技术的应用,但与国外相比,仍相差很大,所以需要加强空中点烧装置和航空点烧技术的研究,进行大面积的计划火烧。[11]加上计划火烧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火烧烟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2 国内外研究情况
2.1 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林业生产中对火的应用源远流长。相传四千年前的舜时期,有个叫益的人放火烧毁茂密的森林,为人们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牧业开创了先例。早在周代就有“修火宪”,即制定和贯彻有关的制度,公元六世纪的北魏贾思姗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用火烧促进天然和人工更新已有详尽的记载。我国从80年代开始,在黑龙江省某些林区和西南林区开展计划火烧试验研究,积累不少资料,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如创造性地总结出“物候点烧”法,适用于东北和内蒙林区的“跟雪点烧”法等。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研制成功飞机点燃装置在某些方面优于加拿大的飞机点烧装置,这种装置目前在东北林区点烧防火线己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才能广泛推广应用。1995年,林业部制定行业标准《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实施,1996年在四川攀枝花市召开了全国计划烧除现场会,确立在对不同树种、不同林种、不同林龄的森林类型开展计划火烧研究基础上,通过推广云南、四川两省的经验,在全国有条件的林区推广计划烧除己开始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林区计划烧除沟塘草甸和林缘隔离带数量比10年前增加了70%,如云南近几年年均烧除面积在20万h扩左右。但规模仍然有限,与国外相比,相差很大,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每年的计划火烧面积都在100万耐以上。[12,13,14,15]
2.2 国外发展情况
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计划火烧技术研究和应用比较早,目前已在林业经营中大面积应用。早期的欧洲移民来到美洲大陆时,常常用火来清理土地,便于定居、开垦农田和其它目的。到十九世纪末,当灾难性的森林大火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一些生态学家认识到火对生态系统和社会都有危害作用,火会破坏有价值的林木,干扰自然演替过程,引起则财产和生命的巨大损失。到四十年代,研究焦点开始逐渐改变,计划火烧被逐渐提倡和应用,森林防火政策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允许进行计划火烧。联邦政府的可燃物管理和计划火烧项门也有了很大转变,如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和土地管理部内务部开始把林火管理与地管理计划相结合。从二十世纪林火政策变化的过程来看,林火研究提高了林火扑救能力,为人们改变对野火的态度与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1953年和1955年的严峻防火期后,联邦政府增加了对林火研究的支持,五十年代后期林务局终于得到在蒙大拿的密苏拉、佐治亚的梅肯和加利福尼亚的Riverside建立3个主要的林火研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最初主要研究火运行支持系统的模型与工具(包括火行为和火险等级系统),但后来的研究项目逐渐集中在火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防火与用火方面。过去二十多年里,许多大学已经在火研究的各个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研究力量,特别是火生态、火历史和遥感方面有了很强的研究基础。目前美国的许多林火研究在学对我国计划火烧问题的思考
2011年12月 Dec.2011
科之间展开,1998年建立了机构间联合火科学项目,为联邦政府的土地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支持,也为火科学在各学科上的应用提供竟争性基金。美国的林火研究还比较注重国际合作,这些合作有助于对火行为模型、火作用、植被动态、火管理策略、社会与经济因素对火应用和扑火的影响、火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理解。在俄罗斯地中海沿岸和南美洲一些国家,计划火烧仍处于发展应用阶段。1975年,Gill综述了火烧对澳大利亚植被的影响,认为火状况是由火烧频次、火烧季节、火烧强度等要素组成,1981年编辑出版了《火与澳大利亚植被》一书,从而形成了澳大利亚火生态的特点,他们认为通过营林用火技术的实施,不仅能降低火险等级,还可以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开发山野菜资源、更新蜂源植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16,17,18,19,20]
3 我国的发展思路
3.1推广计划火烧加强可燃物管理
林火是一种廉价的自然资源,可利用于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开发山区资源及管理可燃物。计划火烧又称“黑色防火”,将作为森林经营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成为今后发展方向。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广泛开展,受到重视,并有加强趋势。我国开展计划火烧的面积很少,应用不广。所以,我国应该大面积推广计划火烧。
3.2 加强火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火状况与用火方向的研究
要实现我国计划火烧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减少林内可燃物积累,防止或减轻森林火灾,而且作为经营森林的工具和手段,在育林、野生动物管理、放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并获得效益。必须加强火烧试验的研究,解决在哪些林型和林龄、在多少可燃物量、什么样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规定火烧,有关的用火强度、点烧方法、安全措施、以及相应配备的机械和工作人员,对点烧地点的定时定点观察等等问题,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林用火计划。同时,也需要加强空中点烧装置和航空点烧技术的研究,进行大面积的计划火烧。加上计划火烧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火烧烟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4 结语
目前我国进行的火烧研究多根据己有火进行研究,如森林火灾预防、灾后评估等,少见配合较大范围的火烧试验的综合性研究。实践证明,通过林内计划火烧,可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预防森林火灾,除掉火灾蔓延的通道,阻止野火烧入有价值的森林,防止破坏性火灾的发生,从而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保护城乡居民安全,促使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复壮牧场,增加野花和蜂蜜等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控制森林病虫害等。但计划烧除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火烧烟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总之,计划火烧不仅有利于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而且也是可燃物管理的主要有效途径,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邱雪颖.大兴安岭北方针叶林火生态和火历史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1994
[2]胡海清.大兴安岭森林火动态研究.东北林业大学一博士论文,1996
[3]舒立福.大兴安岭林火生态与火烧迹地天然更新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1996
[4]周道玮等编译.植被火生态与植被火管理.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5
[5]李景文.森林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陶大力.景观生态学一一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山版社,1991
[7]郑焕能等.林火生态.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
[8]肖功武.计划烧除.东北林业大学出版,1999
[9]张文兴.计划烧除兴利避害.森林防火,1990
[10]肖功武.林内计划火烧技术的研究.森林防火,1987
[11]郑焕能森林防火.东北林业大学,1994
[12]郑焕能.林火管理.东北林业大学,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