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日期:2010-05-06浏览次数: 2545
2009年7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为我省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指明了方向。
《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武汉——荆州段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培育1个至2个节点城市。
”笔者认为,可以将洪湖市率先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洪湖市具有十分重要的“补链”作用
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相连的皖江经济带,之所以开发得比较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江安徽段(即“皖江”)已经形成了城市带。
从马鞍山到安庆不足300公里的江段上分布有5座大中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而在湖北长江中段武汉——荆州477公里的江段上,除去两头的武汉和荆州外目前尚无较具规模的中等以上城市。
我省虽然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比较发达,但在武汉——荆州这一段形成明显的“断链”。
如果说,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上上海是“龙头”,重庆是“龙尾”,湖北是“龙身”,那么武汉——荆州段就是“龙身”的“腰”,而处于这一江段的洪湖市就是一节重要的“腰脊椎”。
洪湖中心城区陆路东距武汉145公里、西距荆州201公里,水路178公里抵武汉、299公里抵荆州,交通区位较优,特别是港口辐射力较强。
洪湖港务局1985年前一直管辖武汉市的金口、邓家口、水洪口等港务站,2007年10月港口体制改革前管辖着咸宁赤壁、陆溪口、嘉鱼、潘家湾、簰洲湾等12个港务站。
在《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中,洪湖港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列为“重要港口”。
近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
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港”、“城”互动,洪湖市能够迅速“补链”,可为湖北挺直腰杆出力。
长江流经洪湖市域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干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
岸线最长的县市之一。
同处这一江段的岳阳市是湖南唯一的临长江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3+5”城市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环湖沿江产业带的形成,举全省之力打造岳阳港省级航运中心,夯实湖南现代化航运物流平台。
今年荆岳长江大桥建成、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从洪湖城区出发到岳阳仅需20分钟。
2008年4月30日《长沙晚报》一篇题为《随湘江流淌长沙寻找出海口》的文章,在阐述长沙市对接武汉城市圈的优势时写道:“湘江北去,直奔八百里洞庭,开启长沙蓝色经济文明的伟大征程。
是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对接,共同承载‘中部城市引擎’的战略之举。
北拓到洞庭湖后,长沙才真正成为通江达海的城市,长沙经济也将由内陆经济过渡到蓝色海洋经济。
”很显然,湖南将港口和航运作为了两大城市群的对接点。
将洪湖市打造成节点城市,不仅有利于在这一江段逐步缩小与岳阳的差距,为湖北“补链”,而且能加快两个“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对接,与湖南共同打造“长江中游经济带”。
洪湖市具有战略机遇叠加的优势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推进“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
洪湖市既是武汉城市圈的观察员,与武汉东湖开发区建立“区市协作关系”多年,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同时,又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仙洪试验区的主体。
“两圈一带一区”四大区域战略集于一个县市,全省唯一。
近两年,洪湖市抓住“两圈一带一区”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与中等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
2008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多家,已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石化设备产业集群、水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
洪湖市水产面积和水产品总量这两项数据已多年居全国县(市)第一位,水产品及其他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5家,已有数十种水产品直接出口东南亚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3000多万美元。
2008年洪湖市实际完成财政收入3.19亿元,增速达31.35%,居荆州市8个县市区第二位,仅次于荆州区,一举扭转了长期“甩尾”的局面。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洪湖市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工业增速达到了28.7%。
完
成财政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开足了马力,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44.4%、20.4%、22.6%。
现在,制约洪湖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汉洪高速公路及东荆河大桥修通之后,投资者纷至沓来。
紧邻武汉市汉南区的新滩工业园,已吸引一批投资者落户;规划面积3338亩,总投资45.1亿元的洪湖能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由武汉企业投资10亿元的乌林温泉项目进展顺利。
对洪湖建设节点城市具有决定意义的“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项目,其规划建设面积达30平方公里,通过2.5-4公里宽的生态观光带与现有24平方公里建成区的主城区相连。
目前,该项目已在省发改委和省鄂西圈办的组织下顺利推进。
洪湖市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洪湖市人民政府驻地为新堤,早在1926年10月就设立“新堤市”(“汉口特别市”也在同年设立)。
1927年3月成立中共新堤市委,9月在新堤成立鄂中南区特委。
1929年8月成立鄂西游击总队,11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1930年2月成立红六军,洪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1年6月在瞿家湾成立湘鄂西省临时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西军事委员会。
1932年1月,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
洪湖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极大贡献。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地总结了过去党领导战争的经验,明确指出:“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坚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明。
”
1928年至1940年,新堤与汉口、沙市、宜昌、沙洋、樊城、老河口、武穴一起被称为湖北省“八大重镇”。
正是因为洪湖当时的重要地位,1938年10月由田汉、任光、冯乃超率领政治部第三厅机关工作人员曾在此进行过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
1949年5月16日新堤解放,21日成立新堤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6日在此成立沔阳专署,辖汉川、汉阳、沔阳、嘉鱼、蒲圻、监利、石首7县及新堤市。
1951年6月,为纪念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国家决定设立洪湖县,并撤销沔阳专署,洪湖县划归荆州专区。
1987年7月,设立洪湖市。
在历史上,洪湖(新堤)是我国最早的设市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
革命老区。
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
洪湖是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洪湖”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品牌,每年吸引无数游客。
洪湖市中心城区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
从经济实力看,在荆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情况》中,洪湖市新堤街办在全荆州市106个乡镇街办中名列第五,前四位分别是荆州区纪南镇、沙市区关沮乡、沙市区锣场镇、洪湖市府场镇。
通常而言,城市规模应当只算城区范围,而不是整个市域。
按照这个概念,洪湖市中心城区新堤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在6个县市中名列第一。
从城市人口规模看,洪湖城区人口已达到19.3万人,也居6个县市第一位。
同时,现有建成区面积最大,到2020年将达60平方公里(含“洪湖岸边是家乡”旅游城),届时将居湖北县级市最前列。
在《湖北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对全省包括武汉在内的36个设市城市进行的综合评价中,洪湖列第23位,紧随恩施州府恩施市(第21位)、地级城市咸宁(第22位)之后,并规划到2020年将洪湖与孝感、咸宁、恩施、随州、天门等9个城市一起打造为40万至50万人(指城区人口)的中等城市。
该《规划》已于2003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是目前我省关于城市定位法律效力最高的法规。
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至50
万人为中等城市,超过50万人为大城市。
因此,洪湖市依照该《规划》到2020年应当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