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日本是一个根据其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适时调整专利策略的国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其目标是构筑小型专利网的专利战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向自主专利战略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其重点放在了促进原创技术的专利战略上:进入21世纪,则是建立全面的知识产权战略。

通过研究日本专利局(JPO)的2008年年度报告可以看到,日本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它的知识产权战略,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JPO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快审查进程,但是并不盲目追求审查速度,而是利用质量管理循环系统来有效监控审查质量。

日本国民大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政府的引导下,产品研发在初期就已经作好了知识产权方面的准备。

日本国内申请量下降,而国外申请量持续增加,正是申请人保持清醒头脑,追求有益且高质量专利的结果。

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与发达国家的专利局进行专利审查协作,开展专利审查标准、法律法规的研究,进行审查员的交流和专利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积极影响其国内的知识产权文化,帮助其建立与日本标准一致的知识产权制度。

日本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期望建立全球性的IP框架,推行专利审查的国际标准化,从而最终帮助日本申请人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地获得专利权,有效地得到专利保护,更好地促进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中日两国地源相邻,文化同质,法系一致,贸易频繁,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谋求科技创新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知识产权的发展态势现代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经济全球化。

技术复杂化和持续的改革创新。

JPO在2007年12月成立了创新和知识产权政策委员会(PCIIP),讨论制定适合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

建议建立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促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让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同步于高速发展的科技。

在日本国内,申请人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有效保护其知识产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申请人的需求,PCIIP认识到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专利合作,即“虚拟全球专利局2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正是JPO全面推进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年。

JPO 作出2008年年度报告,旨在让大家看到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改革日本审查进程中所作的努力。

(一)专利1获取有益且高质量的专利,重视PCT申请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受理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40万件以上。

2007年,专利申请量首次下降3%,为396291件,2008年继续下滑,为391002件。

探究造成专利申请量下降的原因可以发现,大量的日本企业正在改变它们的知识产权策略,由过去大量获取专利,到如今更加注重追求有益且高质量的专利。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紧随竞争对手进行专利布局,对自身产品的开发和改进进行有效的保护。

造成专利申请量下降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越来越多的申请者知晓了海外有价值专利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大量申请国外专利,而谨慎地进行国内申请。

随着商务活动的全球化,JPO受理了大量的PCT申请。

在2008年,这个数字是28027件(JPO作为受理局的PCT申请量)。

相比于2007年受理的26935件,PCT申请的受理量增加了4%。

目前专利申请的趋势是,国内申请持续放缓,而PCT申请量持续增加,受理的PCT申请数量连续6年保持在世界第2名。

2实审请求减少自2001年10月起,申请人提交实审的期限由7年缩短至了3年。

换言之,2004年10月以后的申请在2007年开始达到请求实质审查的最后期限,因此申请人需要作出决定,即确定是否有获得专利从而请求实审的必要。

2004年至2007年,伴随着实审请求最后期限的临近,实审请求量急剧增加,最终出现了一个暂时性的实审请求高峰,即“请求碰撞(bumpin requests)”。

2004年,实审请求量达到328105件,相比于2003年有35%的增长。

进一步的,2005年为396933件,比2004年又增加了21%。

然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有略微的下降,为382116件,相比2005年下降了4%。

2007年持续下降,为376310件,在2006年的水平上又下降了1.5%。

2008年,实审请求量下降的趋势愈发明显,下降幅度达8个百分点之多,为347836件。

3撤回或终止申请的增加2004年4月,新的实审请求费返还机制正式运行。

在新的机制下,如果申请人在提出实审请求后、一通开始之前撤回或者终止申请,可以自撤回或者终止起6个月内要求返还50%的实审请求费。

2006年8月,返还100%实审请求费机制开始实施,其只运行了1年。

因此,自2006年8月开始,在实审请求后,一通开始前撤回,终止申请的数量就开始增加,到2007年达到了23000件,大约是前一年的1.5倍。

2008年,停止了全额返还机制,继续实行半额返还机制,一并接收这样的请求18724件。

请求费返还机制的实施,为申请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即在请求实审以后重新审慎考虑是否有获取专利的必要。

4国内专利申请在技术内容上变得更加复杂和先进技术的创新领域集中于如生物科技和纳米技术这些新型领域,另一方面,伴随着附加值的提高,在成熟的技术领域中也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

此外,全球扩张性的研发投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自海外的申请以及要求国内优先权的申请也在增加。

这些申请通常要求保护大量的权利要求,因此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的平均数目也在持续稳定地增加。

在这样的情形下,针对每个申请的审查任务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样的趋势在未来将更加明显。

5PCT申请国际检索报告量增加随着PCT申请的增加,国际检索报告数量也从2007年的26033件增加到了2008年的26523件,增长了近2%。

此外,随着采用增强国际检索系统,即在制作国际检索报告时随附类似于以前应在国际初审阶段出具的书面意见,单件PCT申请的国际检索工作负荷增加。

同时,自该系统在2004年被采用以来,国际初审报告的数量随着国际初审报告请求数量的减少而下降。

6一通量增加和一通周期延长由于以下的几点因素,JPO的专利审查负荷正在逐年增加:一是申请内容越来越复杂;二是根据条约,在一定时间内需要准备的国际检索报告数量增加;三是增强国际检索系统引入后导致每件PCT申请审查任务量增加。

为了在上述情形下实施及时且高质量的专利审查,JPO 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它的审查机制并且提高审查工作的效率,其中包括从2004财年到2008财年雇佣大约500名定期合同制审查员,并且增加现有技术检索的外包。

由此,一通量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加,从2003年的226420件增加到2008年的342654件,增加了51%。

然而,由于请求碰撞的影响,实审请求数量持续超过一通量,从2004年开始,一通待审量也开始增加。

随着一通待审量的增加,一通周期也由2003年的25个月延长到了2008年的28.5个月。

JPO采取各种措施去实现高效迅速的审查。

2008年,继续审查的数量也较之2007年增加了7%。

随着审查量的增加,授予专利权的决定数量也增加到近16万件。

(二)实用新型自1994年,JPO开始采用新的实用新型机制,即采取非实质审查策略,实用新型申请量开始减少。

2000年,其申请量下降到了10000件以下,并且持续下降。

在这样的情形下,相关的讨论在2004年1月展开。

由专利制度分委会,知识产权政策委员会、工业结构理事会共同组成的实用新型工作组得出结论,新的实用新型机制应该被保持,以便保护那些要求早期应用的技术。

同时,工作组努力提高该机制的吸引力。

相应的,JPO再次修订实用新型法,实用新型制度也得到修正,并于2005年4月正式开始运行。

伴随着修正后的实用新型制度的实施,实用新型的数量在2005年达到了11386件,相比于2004年有40%的增长。

实用新型申请量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是10965件和10315件。

2008年,申请量略有下降,为9452件。

在采取非实质审查方式的新实用新型制度下,实用新型专利权人在运用其权利的时候,需要通过公布实用新型注册报告的方式来给予公众一个警告。

而作为实用新型审查员,则是在基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评估要求保护的设备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之后,作出一份报告。

(三)外观设计尽管在过去10年中,外观设计申请量一直保持在40000件左右,但是最近几年,申请量开始出现轻微的下滑。

造成申请量少量下滑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外观设计申请人开始注重海外申请的价值,例如向中国申请,而在国内,申请人则是在利用局部外观设计制度进行仔细选择后才进行相关申请。

自从1999年引入局部外观设计制度以来,局部外观设计申请的比重逐年增加,在2007年占到了外观设计申请总量的约1/4。

而同年引进的相关外观设计制度的使用比重却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最近5年中占申请总量的1/5不到。

在2008年,外观设计的一通量从2007年的35548件减少到目前的35087件。

平均一通周期略有增加,较之2007年增加了0.1个月,为7.4个月,平均二通周期略有缩短,为12.2个月,而2007年为11.7个月。

在过去5年中,外观设计注册的平均量保持在大约30000件。

2005年4月,一项旨在对抗假冒行为的加速审查制度开始实施。

在2008年,JPO共收到14件加速审查请求,从请求开始到~通发出的平均时间是0.7个月。

基于其他理由的加速审查请求有83件,从请求到一通发出所用的平均时间是2,3个月。

(四)商标相比2007年,2008年的商标申请下降了16.8个百分点,降低到119185件。

然而。

商标注册的国际申请量增加到了12586件,增长了2.4%,并且还在继续上升。

通过进一步加强审查处理自动化以及更多地向私营组织实行检索外包,审查效率得到提高,商标审查周期进一步缩短。

自2003年,平均一通周期一直保持在7个月以内,2008年一通周期有所增加,为7.9个月。

商标注册量相比2007年的90011件略有增长,为91784件。

(五)复审和无效复审和无效机制有两项功能。

一方面是回顾审查员的决定,另一方面是处理专利或者其他工业产权有效性的争论。

2008年,因不服审查员驳回决定的专利申请复审请求量在增加,而复审率,即复审请求在整个驳回决定数量中所占比重,却保持和2007年相同的水平。

随着专利审查员作出的驳回决定量的增加,因不服审查员驳回决定而提出的复审请求数量增加了26%,而外观设计的复审请求量保持在和过去几年相同的水平上,商标复审请求量略有下降。

外观设计和商标的复审率同专利复审率一样,保持在和过去几年相同的水平。

1复审在专利申请的复审程序开始之前有一个前置审查。

过去几年里,在前置审查过程中,以原决定被撤销或者专利被授权的方式而结案的申请数量少于原决定被维持的申请数量。

相关主题